1976年,毛岸英烈士证丢失,刘思齐得知真相痛哭:毛主席用心良苦

才灿看历史 2024-05-12 19:55:17

1976年9月,又是一个金秋,虽然闷热感已渐渐散去,但人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愉悦之色,反倒显得异常沉重。

因为就在9月9日的凌晨,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华夏大地陷入一片悲痛,大江南北挂起一片素缟。

作为毛主席的儿媳妇,刘思齐的心中无疑是沉重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她的思绪忽然跨越的时间的界限,定格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些日子里。

“岸英,倘若你还在人世的话,心情肯定也是悲伤的吧!”

年近五旬的刘思齐脑海中浮现出昔日爱人的模样,那时两人刚刚步入婚姻的殿堂,郎才女貌的爱情必然受到了亲友们诚挚的祝福。

彼时,年轻的刘思齐也曾憧憬过未来的美好生活,那便是与爱人长相厮守,过着相夫教子的恬静日子。

然而,令她难以接受的是,两人结婚只不过一年的时间,丈夫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这对于刘思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在之后的那段日子里,她整日以泪洗面,夜深时刻便紧紧抱着与丈夫的结婚合影,仔细端详着爱人那张英俊的面庞。

她的心中是惶恐的,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会将岸英的模样渐渐遗忘。

一眨眼,20多年时光转瞬即逝,刘思齐也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但她心中对毛岸英依旧满是惦念,为此特意给儿子取名为杨小英,以此表达对毛岸英的怀念。

所以,当刘思齐惊闻毛主席去世这一噩耗后,当即便想起了毛岸英。

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刘思齐将家里翻了一遍,把毛岸英的照片、生前用过的物品整理了出来,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桌子上。

或许是因为睹物思人的缘故,看着面前那一件件熟悉的物品,刘思齐再度泪如雨下。

可是心痛之际,她却猛然发现唯独少了一份烈士证明。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虽然那份烈士证明只是一张薄纸,但那是荣誉的象征,在刘思齐心目中更是视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怎么会不翼而飞了呢?

经过多方搜寻、查证,一切水落石出之后,刘思齐这才落泪说道:“毛主席真是用心良苦!”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要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还要从毛岸英回国之后,被毛主席寄予厚望开始说起。

重回故土

1946年春天,阔别故土十年之久的毛岸英终于得到组织上的安排,回到了延安。

当飞机缓缓下降的时候,这个只有24岁的年轻人满怀激动地透过机舱窗户,俯瞰着那片逐渐清晰的黄土大地。

十年光阴,对他来说宛如隔世,在抑制不住内心感情的情况下,毛岸英手舞足蹈地用一口流利的俄语对随行的两名苏联顾问说道:“这一刻我等了许久,甚至睡觉的时候都会梦到回国的场景,但当一切马上实现的时候,又突然觉得那么虚幻……”

毕竟在1936年,毛岸英背井离乡前往苏联之时,只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在经历母亲杨开慧遇害,与弟弟在上海街头流浪多年的艰辛岁月之后,他又不得已流落异国他乡。

正是因为这种种悲痛的经历,让他对于“故乡”这个词语感到十分的陌生与向往。

后来,毛岸英甚至把自己和《三毛流浪记》中的主人公“三毛”做比较,幽默地感叹道:“我小时候在上海流浪,过的日子和三毛太像了,除了偷东西、给资本家当‘干儿子’之外,其他事情基本都经历过”。

当飞机稳稳落下,机舱门缓缓打开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毛主席焦急等待的身影、和他脸上不经意间显露出的欣慰表情。

相见时的第一句话,毛岸英记忆犹新。

毛主席颤抖着嘴唇,目光在毛岸英身上细细打量了一番之后,才哽咽着说道:“都长这么高了!”

这短短的6个字,足以看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期盼。

要知道,当时虽然已临近抗战尾声,但日本侵略者在全国各地仍旧组织起一次又一次的垂死挣扎。

而为了给日寇致命一击,毛主席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给各地的部队制定作战部署。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毛主席的身体不堪重负,最终得了一场大病。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当他得知毛岸英将要回来的消息时,连忙强撑着病恹恹的身体来到机场迎接。

根据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称,本来毛主席精神很不好,甚至连饭都吃不下,每天也就喝点稀粥,可是当毛岸英回来之后,主席的身体一下子就好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父子两人朝夕相处,而毛主席也时常问起他在苏联的生活与学习情况。

有一次午饭时,毛主席突然饶有兴致地说道:“你刚回来,对国内的情况还不了解。在苏联的时候,你读的是洋学堂,现在我们延安还没有那个条件……”

话还没说完,一旁的毛岸英赶紧抬起头,一脸坚定地望向父亲表示:“爸爸,我不怕吃苦,我也愿意向广大工农们学习”。

闻听此言,毛主席不禁流露出赞许的目光,随即欣慰地点了点头。

作为一名父亲、同时又是党和工农军队的领导者,毛主席十分担忧的一点就是,毛岸英在苏联生活多年,吃不了苦。

可现在看来,他的担忧有些多余了。

最终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毛岸英扛起锄头来到了劳动模范吴满有的家中,跟随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待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

而看着他日渐黝黑的皮肤,毛主席则语重心长地说道:“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无论干何种工作,只要满足以上这点,那就是光荣的”。

这句话,也被毛岸英铭记在心中。

血染朝鲜

1950年6月,当人们尚且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时,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却不合时宜地骚乱了起来。

战争的阴霾无情地笼罩着每一寸土地,炮弹卷起的硝烟和沙尘遮天蔽日,隆隆的爆裂之声振聋发聩,朝鲜战争爆发了!

几乎在同一时刻,美国杜鲁门政府发起了一系列挑衅行动,出兵半岛干预朝鲜内部事务,并且派出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轰炸机甚至在我国鸭绿江沿岸大肆投下炸弹。

面对这种霸权行为,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多次公开抗议,然而向来嚣张跋扈的美军却不为所动,他们迫切地想侵吞整个朝鲜半岛,想以此为跳板威胁我国东北边境安全。

为了打破美帝国主义的企图,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于10月8日宣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不久之后,在彭德怀元帅的带领下,第一批志愿军部队的4个军秘密进入朝鲜战场,而毛岸英也在这支队伍当中。

要知道,当时他与刘思齐结婚刚满一年时间,作为志愿军司令员的彭老总也并不希望他随军上战场。

毕竟战场本就危机四伏,而且此次我们的敌人还是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战场形势究竟如何,谁都不敢保证。

然而,面对彭老总的拒绝,毛岸英却一再坚持地央求道:“彭叔叔,就让我跟您去战场吧,我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而且会说俄语,可以给您做翻译工作”。

为何毛岸英如此坚持?

正是因为他刚回国时,父亲的谆谆教诲:“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利,都是光荣的”。

眼下新中国刚满周岁,面临建国以来的最大危机,西方世界对我国仍旧虎视眈眈,而抗美援朝也是我们的立国之战!

正如毛主席所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只有打赢了这场战争,西方帝国主义才能被震慑,我们才能争取到和平发展的环境。

所以,在此紧要关头,毛岸英也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彭老总架不住软膜硬派,最终同意带毛岸英前往朝鲜,安排他在志司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志愿军入朝后仅1个多月的时间,毛岸英就牺牲了。

11月25日这天,敌人的4架轰炸机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上空,并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

只是瞬间,地面便燃起一片火海,来不及撤退的毛岸英葬身于此。

事发之后,彭老总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北京发去了电报:

“敌机投下近百枚燃烧弹,毛岸英与高瑞欣两名同志壮烈牺牲”。

当周恩来收到这封电报的时候沉默了许久,毕竟毛岸英是如此的年轻,还有大把的青春年华没有度过,着实令人惋惜。

而且,他也担心毛主席的身体,毕竟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任谁都是难以接受的。

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周恩来决定将这份电报暂时留下来,等毛主席身体状况稍微好些的时候,再向他汇报。

所以,直到1951年初,毛主席才得知这一情况。

当周恩来将详细情况说了一遍后,这位伟大领袖先是一怔,随后颇为沉着地呢喃道:“有战争就有牺牲的嘛,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

虽然毛主席说这番话的时候极为平静,但作为革命老友的周恩来能够感受到,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夹着香烟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但毕竟如伟人所言,“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作为领袖之子,就应有不畏牺牲、勇抗顽敌的精神!

迟来的烈士证明

根据毛主席的嘱托,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并未被运回国内,而是妥善安葬在了位于朝鲜桧仓郡的志愿军烈士陵园。

岁月如梭,转瞬之间20多年过去了,可是刘思齐却突然发现,毛岸英作为革命烈士的证明书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了。

这件事,也成为刘思齐心中的一个疙瘩。

当初毛岸英牺牲的时候,毛主席担心自己承受不住打击,特意嘱咐身边的同志们对自己暂时隐瞒此事。

直到许久之后,毛主席才亲自找到自己,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而眼下,毛主席与世长辞,而毛岸英的烈士证明又不翼而飞,刘思齐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于是,她四处询问,可是毛岸青、邵华夫妇也声称没有见过这个证明书,这也让她十分疑惑。

毕竟抗美援朝结束之后,民政部会给每一个烈士家属颁发一个证明,这既是一个光荣的象征、又是对其家属的一个保障。

为了解开疑惑,刘思齐便来到了民政部询问,而工作人员经过一番查证之后,才告诉了她真相:毛主席并未给毛岸英办理烈士手续。

听到这番回答,刘思齐瞬间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毛主席曾说道:“岸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不办理烈士手续,正是说明了毛主席的大公无私。

正所谓父爱如山,看似无言,却深沉而又坚实,自始至终毛主席都将对儿子的爱与怀念深埋在心底。

上世纪90年代,中央警卫局曾清点过一次毛主席的遗物,工作人员不经意间在一个小箱子里发现了一小摞破旧的衣物。

一件长袖衬衫、一件短袖衬衫、一条破洞的毛巾、一双打着补丁的袜子、还有一顶帆布帽子。

而这些,都是毛岸英生前留下的衣物,在他牺牲之后,彭老总特意安排志司的同志将这几件衣物寄回国内。

毕竟毛岸英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半岛,共同见证中朝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而之所以要把这些交给毛主席,也是为了能让这位老父亲有个念想。

不难想象,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这位老父亲满含着热泪、轻轻抚摸着一件件旧衣物的情景。

这便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

0 阅读:81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