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名最高跳水69名!一半多大学排名下降,到底发生了什么

史海流年 2024-02-22 22:34:48

我国《软科大学排行榜》是世界大学四大权威排行榜之一,与软科并列的权威大学排名还有:QS世界大学排行榜、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以及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

由于《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对美国大学排名时,存在造假行为,因此,《2024年U.S.News世界大学》没有发布全部的排名数据,令人遗憾。

应该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也是具有权威性的。从《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主榜来看,清华大学以1004.1分,排名全国第一位。北京大学以910.5分,排名全国第二位,比清华大学低了93.6分。

浙江大学以822.9分,比清华大学低了181.2分,比北京大学低了87.6分,排名全国第三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四位,复旦大学排名第五位,南京大学排名第六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七位,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八位,武汉大学排名第九位,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十位。

从排名来看,除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没有进入前十,C9名校因此没有包揽前十、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排名跻身前十外,其他的排名都比较正常。

中山大学排名第11位,四川大学排名第12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13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14位,东南大学排名第15位,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16位,同济大学排名第17位,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18位,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19位,南开大学排名第20位。

当然,如果将《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与《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相比,我们就可以看出某些端倪。

下面,我们以广东省高校的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前500强中,广东省共有24所院校进入排行榜。

一、排名上升的高校不到一半

与《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相比,《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广东省高校排名上升的是中山大学,上升了1名,从第12名上升到第11名。南方科技大学上升了2名,由第35名上升到第33名。

汕头大学的排名上升了25名,由第267名提高到第242名。东莞理工学院上升了2名,由第246名上升到第244名。广东海洋大学上升了3名,由第316名提高到第313名。惠州学院提高了3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上升了16名,从413名提高到397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上升幅度最大,由第441名提高到第399名,夺得《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广东省高校提高幅度最大的“冠军”。

韩山师范学院提高了14名,由第454名提高到440名,进步的幅度也是比较明显的。不过,以上排名都有提升的大学仅有10所,占24所高校的41.67%。深圳大学表现四平八稳,仍然是第68名,与2022年的排名持平。

二、排名“跳水”的广东省高校,共6所,令人惊讶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3所高校,均下降了1名。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均下降了3名。五邑大学下降了4名。广州大学下降了6名。

排名“跳水”的高校分别是:韶关学院“跳水”了69名,由第417名下降到486名,“夺得了排名跳水高校的冠军”。

肇庆学院表现也出人意料,由第400名下降到第465名,“跳水”幅度达到了65名。嘉应学院“跳水”幅度达到了52名,由第419名下降到第471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跳水”了32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跳水”了22名,岭南师范学院“跳水”了10名。共有12所高校排名“下滑”,占比50%。“跳水”高校共有6所,占比25%。

三、广东省排名前500强的高校,一半排名下降,甚至出现“跳水”现象,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评价?

大学排行榜一直是衡量高校实力和声誉的重要标准。然而,近期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广东省一半高校的排名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包括教学质量、科研实力、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而每一所大学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排名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但是,广东省高校排名的整体大幅波动,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从历史原因来看,广东省的高校近年来经历了合并、更名、调整等改革,这些改革对于高校的排名产生了直接影响。

例如,一些高校通过合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排名;而一些高校由于种种原因,排名出现了下滑。此外,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的教育重镇,其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竞争激烈,也导致了排名的波动。

从发展角度来看,广东省的高校需要注重自身特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也应该注重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自身的社会声誉。

总而言之,广东省一半高校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发展需要。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同时也希望各高校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0 阅读:2947
评论列表
  • 2024-02-23 15:16

    把最后一名提到第一名其他不变,除了他上升其他所有排名下降。所以这个说法无意义。

  • 2024-02-23 09:54

    不管你怎么排,只有用人单位的标准才是唯一正确的。

  • 2024-02-22 23:46

    除了清北它们都说自己是第三[无奈吐舌]

史海流年

简介:教育教学,高考志愿,强基、综评、三一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