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社零售增长放缓的背后: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开始切换?

乎西商 2024-05-19 11:15:52

周五统计局发布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99亿元,同比增长2.3%。

但汽车、服装、化妆品,甚至餐饮都意外录得增速下降,我们从这份数据中到底能看出些什么趋势?

我先说结论:可以预见社零可能还会继续走低,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作为一个合格的分析师,我们要从数据的变化与分化、分析调整与转型的效果、阶段性调控与长效机制的效力……

在我们假设所有数据都是真实没水分的前提下,我们会发现:

刺激体系“免疫力”的疗法似乎正在失效。

这具体表现在,今年的数据本应显示出稳定向好的态势,但实际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售)数据显示,还在持续下降。

而这意味着:想靠刺激内需(消费)带动经济的可能性正在被证伪。

毕竟,社零售增速的持续下降可能反映了居民收入预期的恶化和内需的减弱。

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汽车。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意外放缓,寄予厚望的最深的是汽车。

毕竟,政策最密集的是汽车,又是以旧换新,又是汽车下乡的。

但竞争最激烈、降价最猛的也是汽车,但最终拖累消费最深的还是汽车。

4月汽车零售同比下降了5.6%,这意味着:要么是大家买不起了,要么是能买的都买了。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再看周五房地产市场的“重磅利好”政策,我们会发现,上面似乎也发现了问题所在,然后又掉头去刺激房地产,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否认,这些举措可能会为那些有稳定收入且较低债务水平的购房者提供更好的购房机会。

但我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换言之,这房子能不能持续卖出去?能不能缓解外需、内需疲软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眼下的困境是长期依赖政府消费与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迎头撞上了居民杠杆达峰后的“窘境”,想要无痛解决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意味着: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一定会到来。

道理不复杂,过去GDP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

的确,没有一定量的GDP就成为不了大国。

但这并不是说,GDP总量越大,国家力量就一定越强,还要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

例如,GDP的来源是哪里?是来自经济制度、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是简单的经济规模扩张和财富的积累?再如GDP的流向,即所生产出来的GDP如何配置和使用?

配置和使用得当,就可以有助于制度建设,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但如果配置和使用不当,反而会阻碍制度建设和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可能比我们预期中的还大,但需要明白的是,增长速度的下降并不代表整体经济走向疲软或者倒退。

我们经济处在一个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换期,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改革会自始至终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

比如:有没有以更大的力度去保护产权,推动技术创新?

有没有继续坚持多边合作,倡导自由贸易,借助国际资本的逻辑来打破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

........

这些远比分析一些数据来得重要。

就我观察来看,我们还行驶在正确的航线上,虽然过程坎坷、颠簸,但航线并没有偏离。

因此,让我们保持一定战略定力,事实上,大国崛起的过程,从来不会那么顺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但这也正意味着,我们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 阅读:176
评论列表
  • 2024-05-19 16:08

    创新是需要市场和需求去推动的,没有需求和市场,企业有什么动力和资金去推进创新?

乎西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