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培训项目走进昌平一中教育集团西关校区

魅力学校 2024-03-19 13:46:49

2024年3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山西省农村初中市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团队走进昌平一中教育集团西关校区,了解一中课程理念、教研组建设 ,深入“三思”课堂,共同见证一中集团课程改革实践成果。

本次活动由西关校区执行校长张玮主持,主要由化学、生物教研组承担,通过网络全程直播。

01 主题发言

西关校区课程与教学中心副主任吴卫以《让每一个生命智慧成长》为题,结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和北京新中考改革的逻辑变化,从课程构建、生命成长之智,“三思”课堂、生命成长之慧,深度学习、生命智慧成长三个方面介绍了校区在集团“三三五”一体化贯通培养高质量育人体系引领下,以特色课程推动校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02 教研组建设汇报

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西关校区化学教研组长仇永红,以《学科融合 “三思”共进》为题,从集团的办学理念、化学组教研特点、教科研过程回顾、前期成果、后期规划五个方面畅谈了化学教研组在“生命·智慧”育人理念的引领下,惟实励新,勇担教学改革使命的实践历程。她强调:一个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远!理念引领方向, 方法赋能发展!

03 “三思”观摩课

生物教师吴艳以《探索种植条件》为题,将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分组探究、展示等环节,引领学生通过设计并实施《种植“绿色”蔬菜条件》的实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真正意义的“做中学”“爱学”“好学”“学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控制变量的思想;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农业问题,运用“低碳”理念,增加蔬菜产量,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成果展示

04 “三思”展示课

西关校区依据以优带弱,共建共研的集团“双师”教研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双师”教学,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实现“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的要求。科技赋能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真正变成一个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课堂展示:双师

生物教师李紫靖、杨泓鑫以《呼吸运动》为题,借助“双师”设备,在两个班级同上一节课。授课中教师关注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入手探究,使学生形成由主观感受转变为客观数据分析的科学思维;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体育与健康、物理、数学等与生物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肩负社会责任的意识与本领。

生物“双师”课教师:李紫靖

生物“双师”课教师:杨泓鑫

西关校区重视学段衔接的连贯性与统一性,尊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异性个体差异,设置了小升初阶段的乒乓球、足球、管乐,初高中阶段的生物、化学、物理等跨学段的衔接课程,建立以贯通为特色的衔接课程群。进一步加强集团“三三五”一体化贯通培养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实践效果,实现一体化育人育才。

课堂展示:贯通

化学教师任飞以《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题,引领学生实验探究,注重微粒观、变化观及分类观等学科思想的形成,又注重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归纳等多样学习方式中,提高了科学探究素养,培养了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也为高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贯通课

交流研讨

国培教师对化学贯通课给予充分肯定:教师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在课堂上通过真实情境胃酸过多引入,应用复分解反应检验碳酸玉质盐,再到最后教师的期望:希望学生未来能够能够解决药物的毒副作用,为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通过体验感受了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对于微观的导电性实验学生操作性很难,操作繁琐,所以教师展示了视频,让学生分析了复分解反应微观离子的变化。真正从微观层面解释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本课做到真问题,真情境,真探究,将学校的教学理念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国培教师对生物“双师”课给予高度评价:课程以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学生通过拓展延伸实验自主构建核心概念,形成学科思想,掌握气管堵塞的急救技能。国培计划老师们称赞一中学生素质高,学习习惯好,动手操作实验,模型制作精美,把跨学科融合落到实处,落实初高中贯通培养,为物理、化学学科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让教学理念真正落地。

玉兰吐蕊,春天有约

在最美的季节

我们

相遇、共融、互鉴

智研慧教

共研“三思”

让每一个生命智慧绽放

0 阅读:3

魅力学校

简介:发掘弘扬优质教育,助力教育腾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