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唐河县积极推进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追风逐日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

梅溪观察 2024-04-08 10:51:41

行走在唐河县城乡,道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农户屋顶上密集的光伏发电板、乡镇交通要道处设置的汽车充电桩、整洁无味的垃圾发电厂……能源革命的春风正吹绿唐河大地。

2023年12月21日,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第一批)公布了15个试点县名单,唐河县榜上有名、河南唯一。这也是继2018年兰考县成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之后,我省第二个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

如今,随着能源结构向“绿”转变,该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白色的风力发电机、藏青色的光伏发电板,在蓝天碧野的映衬下,已成为唐河县的乡村新景。

点“绿”成金辟新路

农村能源革命是加快农村地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唐河县位于南阳盆地东部,风、光资源禀赋好,每年风能的平均有效利用小时数为2100-2300小时,光伏年利用小时数达到1100小时。唐河又是人口大县、产粮大县、畜禽养殖大县,在有条件规模化发展风电、光伏的同时,生物质制气、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项目原料富集,每年光农作物秸秆产量就达200万吨,畜禽粪污也有500万吨。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唐河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城乡生产生活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持续实施电能替代多场景应用,全县新能源发展呈多元并进、多能互补的态势,吸引华润、天润、中核国绿、深圳能源、首创等大型能源企业相继布局唐河。至去年年底,唐河风电并网规模达到81.43万千瓦,光伏并网规模达到75万千瓦,随着今年中能建公司20万千瓦风电和华润公司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建成,风电和光伏并网规模即将实现“双百万”目标。

“经过近10年的持续发展,全县已建设新能源项目37个,共完成投资92.3亿元,减免期结束后每年将实现税收2.2亿元。”唐河县发改委副主任谢党恩说。

以“绿”为进促转型

“唐河县新能源电动汽车保有量2025年前将出现阶段性爆发式增长。”在毕店镇境内的312国道旁,唐河县鸿翔投资集团工程部经理赵秋中指着新建成的公路服务区说,这里集充电、光伏发电、储能、加油加气、住宿、购物、汽车服务于一体,为过路司机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服务。

目前,全县电动公交车、电动轿车达5000辆,已建成充电站38处、充电桩370个,中心城区、乡镇集镇、国省干道充电设施全覆盖,电动汽车回得了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

实施“光伏+市政”道路亮化工程,在全县国省干道、县乡道、村主干道安装光伏路灯3.5万盏,路两边的黄色灯杆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工程齐聚唐河,奠定了豫西南天然气管输枢纽地位,行政村天然气覆盖率达70%。

截至去年年底,清洁能源占唐河全县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达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面对土地资源和消纳条件有限的现状,唐河县着手引导风电和光伏项目开发企业思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从而最大限度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打造“兰考模式”升级版。

在项目开发方面,由以集中式为主向集中式与分散(布)式并重转变;在并网模式方面,由全额上网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转变;在开发领域方面,由注重风电和光伏项目开发向注重生物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变;在收入分配方面,由注重企业收益向注重增加村集体和居民收入转变;在总体谋划方面,由注重单个项目开发向产业链系统集成转变。

围绕风机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储能电池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唐河县先后引进了山东高登赛公司准固态锂电池项目、海宏科技公司储能锂电池项目等,延链强链,使新能源产业步入新赛道。

逐“绿”而行富乡村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唐河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蓄势后发的基础产业,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位于唐河县昝岗乡的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酯基生物柴油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加工各种废弃油脂15万吨,其中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近两年稳定生产和销售生物柴油6万吨左右。

唐河首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庆国介绍,自2019年3月成立、2022年年底投产运行以来,该公司每天的发电量为17万千瓦时,全年运行不少于333天,年处理生活垃圾29.2万吨,年上网电量约为8100万千瓦时。

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生活垃圾制造电能。唐河县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清洁能源高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对标对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唐河县正以资源能源化、供给多样化、生产清洁化、消费绿色化为方向,建立多能互补、城乡统筹的农村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推动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消费水平,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清洁用能需求,努力走出一条以资源协同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以能源高效产出助力乡村振兴、以场景应用多元彰显现代特色的示范之路。

全媒体记者 段平 全媒体记者 左力 张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