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交棒”黄循财新加坡稳中求“新”

海外网 2024-05-17 11:31: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隔20年,新加坡迎来新总理。5月15日,72岁的李显龙正式卸任新加坡总理,“交棒”给现年51岁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1965年建国后,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的新加坡,正式进入“4G”(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

为维持政治连续性和稳定性,黄循财的新内阁名单较上一届变化不大。李显龙卸任后留在内阁担任国务资政。谈及自己在权力交接过程中的角色,李显龙表示,希望帮助继任者树立威望、同新加坡人打成一片,但最终新总理要能够以他的方式和团队治理国家。

“在治国大方向上,黄循财应该会延续李显龙政府的路线,但在具体方针和政策上,他也会有自己的评估。”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黄循财曾提出,新加坡必须加快而不是放慢经济改革,以确保新加坡“继续繁荣”和应对一个“可能更加不确定、动荡和危险的世界”。

李显龙执政生涯获老中青三代认可

“在过去20年里,新加坡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政府采取的转型和提升经济策略奏效,不仅扩充和深化同国际贸易伙伴的合作,吸引更多外资到新加坡,也巩固了新加坡作为区域和国际枢纽的地位。”5月1日,李显龙卸任前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发表演讲时,这样总结他主政时期新加坡的发展。

作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11岁起便随父在选区访问。1974年,李显龙从英国剑桥大学以数学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后赴美获得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极具数学天赋的李显龙曾被问及“没有选择数学是否遗憾”。他对此予以否认,很干脆地表示,“我有责任回到新加坡,成为祖国的一员”。留学归国后,李显龙服役于新加坡武装部队,后在其父劝说下,于1984年投身政坛,成为国会议员。巧合的是,从1984年到2004年李显龙出任新加坡总理,也是20年。

回看两个20年,世界上可能少了一位顶级数学家,但新加坡却有了一位卓越的经济舵手。国土面积狭小的新加坡,自然资源有限,被称为“地图上的小红点”,但其地理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利用此特点,对外,李显龙主张强化新加坡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大力推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加大引入外来人口的同时提升领事服务、为新加坡人创造海外机遇;对内,李显龙呼吁建立开放包容的社会,关注社会福利和民生,积极推动组屋和公立医院建设及多元种族主义政策。

综合世界银行和新加坡统计局等机构统计,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4年的约2.7万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8.4万美元,增长了3倍之多,进入全球10大富裕国家之列。“过去20年,新加坡平稳度过了‘非典’、禽流感、国际金融风暴和新冠疫情等一场又一场危机,经济持续保持增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许利平说。

“该做的都已经做了。”5月初,李显龙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执政20年没有遗憾。谈及新加坡老中青三代时,他眼眶泛红,一度哽咽。对老年人和中年人,李显龙重复最多的就是“感谢”,他希望老年人安享晚年,并承诺会与中年人携手同行。对年轻人,他满怀信心,认为他们前途无量,会带着新加坡迈进新世界。在许利平看来,李显龙动情的背后,蕴含着他一路走来直面各种风险挑战的不易,和新加坡老中青三代对其执政生涯的认可。

新总理誓言维护“新加坡奇迹”

“我会尽心尽力为你们服务。我绝不会安于现状。我会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让明天比今天更美好。”5月15日晚,黄循财在宣誓仪式上致辞时给自己定下目标,承诺会在任内排除万难,维护“新加坡奇迹”。

出身普通家庭、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长大、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玩吉他、爱听蓝调和灵魂乐……在拿到奖学金赴美留学之前,黄循财有着和李显龙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然而,或许是因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当过李显龙首席秘书的缘故,如今黄循财身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一些李显龙的影子,比如:同样主打和蔼亲民形象,同样擅长经济政策,同样注重在社交媒体上用轻松和日常的分享与新加坡年轻一代拉近联系。

比起“政治家”,黄循财此前更多被看作是一名“实干家”。纵观履历,黄循财在新加坡至少8个政府部门担任过要职。在2011年受李显龙邀请进入政坛、当选西海岸集选区议员之前,他在贸工部、财政部和卫生部等部门做了14年公务员,深谙政策制定与实施之道。“我从未想过会成为总理。”新加坡《海峡时报》援引黄循财的话报道称,当他在2011年决定从政时,只是抱着为新加坡尽一份力的初心。

新加坡第四代领导人的“接棒”之路虽平稳却也有“插曲”。此前,李显龙一直计划在自己70岁生日,即2022年2月之前“交棒”。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交棒”日期被延后。在黄循财之前,李显龙和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确定的第四代领导团队领军人物是现任副总理王瑞杰。然而,2021年4月,时年60岁的王瑞杰以“年龄大、赛道短”为由突然请辞。直至整一年后,黄循财才因在协调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出色表现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李显龙的“接棒者”。

新挑战摆在新总理面前。近年来,新加坡也陷入发达经济体的普遍困境,包括:社会流动趋缓、人口老龄化、通胀居高不下、收入差距加大、新技术发展导致传统行业失业率上升等等。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去年发布报告称,新加坡生活成本居全球之首。

2022年6月,在升任副总理后,黄循财率第四代领导团队发起“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收集并听取超过20万民众的意见和诉求。去年10月,同名报告发布。报告以“共创共同未来”为主题,内容涉及教育、工作、家庭、年长者、弱势群体、长期规划和团结互助,这被看作是新政府未来执政的蓝图。

外界关注到,此次“交接棒”的时间点,要早于李显龙去年计划的今年11月人民行动党庆祝成立70周年之际。有分析称,这与最迟将于明年11月举行的新加坡下一届大选有关,人民行动党希望黄循财能以新任总理的身份出现在今年8月举行的国庆群众大会上。自新加坡建国以来,人民行动党一直是执政党,但上届大选中61.34%的得票率是有史以来最低值之一,反观反对派获得的席位数却创下新高。此外,人民行动党内部在去年接连曝出高层贪腐、党员婚外情等多项丑闻。

“如何应对执政疲劳,是摆在人民行动党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下一步,黄循财要切实考虑如何加强党内建设,赢得民众信任。”许利平分析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已经到了需要政党轮换的时候,至少短期内不会。反对派更多发挥的是监督和制衡的作用。”

“大国平衡术”考验新总理政治智慧

和自幼便接受华校教育的李显龙不同,黄循财虽然祖籍中国海南,但作为移民二代,他的父母日常语言以英文为主,夹杂着一些马来语和方言,这让黄循财的华语水平远不如李显龙。近日,被媒体问及为接任新总理作了哪些准备时,黄循财坦承正在努力掌握华语和马来语。

早在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就选择了融通中西的道路。之后,李显龙也继承了大国平衡的外交路线,以回应新加坡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周围是比我们大的邻国,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变。”去年3月,李显龙在总理任期内最后一次访华行程中表示,“新加坡要与邻国和世界大国甚至其他小国建立良好关系。”

新老政府交替完成,中新关系会如何发展,引发广泛关注。被确定为新加坡第四代领导班子领军人后,黄循财两度访华。去年12月访华期间,中新达成进一步升级自由贸易协定议定书、互免签证等24项合作成果。黄循财还表示:“永远不要押注中国衰弱”。5月8日,黄循财以候任总理身份接受英国《经济学人》采访时重申新加坡既不“亲中”也不“亲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同时警告称,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小院高墙”政策若不断扩大,将殃及全球。

“此前外交经验不甚丰富的黄循财仍需进一步成长。”许利平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作出有利于新加坡自身发展的决策,考验着黄循财的政治智慧。(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陈小茹)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