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画家一幅肖像画了1年,模特忍不了跑了,后来画作卖了7015万

庆丰娱乐 2024-05-14 05:21:03

文|三两

编辑|风吹史今

说起这样一位油画家,他不画传统的写实,也不画近现代的抽象,他专注超写实创作。

虽然他的作品很受争议,比如常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画照片?”

再比如,“你这不是艺术,是匠气!”

想来,说到这里总会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在说冷军啊!

01《小姜》画一半,模特先跑了

2019年的时候,嘉德拍卖会将冷军作品《小姜》拍出天价,总计7015万元。

于是,随之而来再次掀起了对冷军作品艺术性的讨论。

毕竟,这个价格实在是过分美丽,让无数打工人羡慕都羡慕不过来。

虽然冷军创作这幅作品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一年挣七千万也是真的厉害。

冷军创作《小姜》的背后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

据说,当时冷军在火车站偶然见到了一位女孩子,他觉得对方身上有属于中国女性特有的灵气和韵味。

于是,冷军拦下了素昧平生的“小姜”,言辞恳切地希望女孩子可以做自己的油画写生模特。

但是小姜看着眼前的陌生人,心里终归有点打鼓。

最后冷军好说歹说,甚至掏出身份证件,证明自己真的不是骗子。

但是小姜之前从来没有做写生模特的经验。

想象一下,每天冷军要画好几个小时,而模特通常需要一次保持一个动作长达几十分钟。

枯燥、无聊还是小事,更让模特难熬的是手麻脚麻,然后还要保持动作的完成度。

小姜这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女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不可避免的萌生了退意。

此时冷军的创作也不过完成了头部的绘画,他看着坚定离开的小姜,也知道无法继续再劝对方。

于是,冷军定制了同款造型的雕塑模特,换上绿色的毛衣,摆放好腿上的牛仔外套。

冷军也抓紧时间完成了画面中人物面部的细节刻画,最后,在小姜彻底离开的时候,冷军也是可以继续进行其他部分的绘画。

而完整画完《肖像之相-小姜》,画家也再次突破了自己绘画技艺的新高峰。

如此真实地展现人物的油画作品,一开始和冷军的童年经历有关,当然也和后来的爱情故事有关。

02童年经历成就“超写实”

关于冷军会选择用最细致的笔触,描绘如同真实的世界一样的画面,最早还得从他小时候近视这件事说起。

读小学的时候,冷军就十分喜欢画画家乡的山脊,或者是蜿蜒山路上的小花小草。

据说,冷军只在五年级的时候跟着一位老师,学过些国画,

他常常临摹连环画,或者是古典的油画等等。

有一次,为了临摹电影的海报,冷军总是在海报跟前看许久,目的是偷偷记下来,然后回家再根据记忆画出来。

这样画了一段时间,冷军的记忆力和默写能力飞速进步,他后来在油画创作的时候,常常习惯使用这些技巧。

同样,因为冷军观察记忆的时候看得非常细,这让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

那就是尽可能地在画面中,还原自己看到的原貌。

这也是冷军“超写实”最重要的基石,从每一个局部观察起,一点一点细致地描绘丰富细节。

于是,冷军画画总是离画面很近,他越来越习惯趴在画面上扣局部的细节。

而他的近视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从此也形成了一个闭环,眼睛近视越严重,冷军就需要离观察的物体越近,而他的近视也会随着加深。

所以也难怪多年后功成名就的冷军,近视已经达到将近一千度了。

按说,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冷军,以后肯定想走艺术的道路。

奈何家里也没很富裕,为了冷军以后能养活自己,父亲坚持让冷军读理科。

可惜,冷军的第一次高考以失败告终。

看着无比热爱画画的儿子,父亲辗转反侧还是送冷军去了一家美术的培训班。

也是在这里,冷军算是正式接触到专业的美术技法,他废寝忘食地画,花了大量时间在造型和色彩的学习上。

果然在第二年的时候,冷军成功考上了“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体育艺术系”。

进入大学后,冷军很喜欢那些西方古典大师的作品,他喜欢画面的逼真和细腻的线条。

哪怕有同学不理解他的追求,他还是一心一意沉浸在自己的写实作品中。

毕业的那年,冷军按照自己最喜欢的创作手法,画了一幅《春芽》。

谁能想到,初出茅庐的冷军,就凭借这幅作品,入选了全省的美展。

按说从这起,冷军应该更坚定自己写实油画的创作。

可是刚毕业那几年的冷军,也在“八五新潮”的影响下,积极地研究起来当时西方美术圈子里,无比推崇的现代艺术。

那时候,画了许多抽象作品的冷军,读了很多哲学思想的书籍,他的很多见解也在巧妙地发生变化。

终于,在1987年的时候,因为一场官方展览,催生了冷军“超写实”的萌芽。

那会冷军被委托要参加“中南艺术节”,而且他还是评委。

为了契合这场展览的需求,冷军创作了一幅较为写实的油画作品。

后来,过了三年,冷军参加了一位法国画家的古典油画技法班。

不久,技术更加精进的冷军成为了“武汉画院”的“合同制画家”。

他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在“超写实油画”的创作中了。

《马灯的故事》《木头骨头》《网──关于网的设计》《世纪风景》,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冷军创作的前期,总是以静物为主。

好比1996年,冷军创作的《手相》在千禧年后的拍卖中,拍出了690万。

那时候已经有无数专家和路人质疑冷军的创作如此真实,是否仅是炫技。

他的画作又到底是匠气还是艺术呢?

对此,冷军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通过“超写实”塑造真实的画面效果,同时传达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

也就是我们的古典精神,含蓄、内敛而又清新隽永。

让每一个欣赏的人感受到画面中的平和与宁静悠远。

于是,冷军开始了他新的挑战!

03创作“小姜”的前世今生

也就是肖像画中的灵气。

最开始,冷军选择致敬经典,也就是从家喻户晓的《蒙娜丽莎》中搜集灵感。

于是,2004年《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最能代表冷军个人从情感到艺术追求的作品,肯定是“肖像之相”的系列作品。

其中对于冷军意义最不同的,应该是《小罗》这幅画。

至于为什么?当然是因为爱情啊!

那时候,冷军已经在画家中小有名气了,他希望寻找一位合适的模特,创作出最有灵气的人物画。

没想到,他不光寻找到了“灵感的缪斯”,还收获了爱情。

这个女孩子就是罗敏,1981年出生的她那时候刚刚20出头,她清秀的面庞和灵动的双眼,让冷军激发出无数的创意灵感。

冷军总是一接触到画笔,就能在画架前面呆上一天。

他细细地观察罗敏的五官结构,用心的勾勒在画布上。

就这样,朝夕相对中,两个陌生人越走越近。

加上罗敏本来就是美术专业的人,她钦佩冷军的绘画技艺出神入化,想跟随冷军继续深造。

于是,本就互生爱意的两个人,加上志趣相投,即使隔着18岁的年龄差距。

两个人还是义无反顾地结了婚。

婚后,两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一处,冷军用心教妻子技法。

而罗敏自然是十二万分的勤奋,她常常感觉到无形的紧迫感。

大概也是因为希望在婚姻中能相伴着走下去,2011年的时候罗敏考上了美院。

后来,罗敏专注于学习,而冷军当然是心无旁骛地投入在他的艺术创作里。

再后来《小罗》这幅饱含着深情和理想的油画,拍卖出了3136万元。

冷军的身价越来越高,他沉醉在绘画世界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但他的婚姻却走到了末尾。

几年的婚姻生活,让罗敏更了解丈夫的绘画世界是她无法进入的。

而感情却经不起这些波折,所以,即使冷军的作品拍出再高的价格,罗敏也还是选择离开了这个当初深爱的人。

如果你要问冷军在离婚后意志消沉吗?

毕竟他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子。

但是,对于大画家来说,也许痛苦只能让他短暂地沉溺,而更长久的还是对于“超写实”的追求。

所以,《小罗》之后,冷军的技艺更加精湛,他创作出《小唐》。

据说当时马云非常希望能买下《小唐》这幅作品,但架不住冷军要自己收藏。

后来《小姜》更是拍卖出了超出预想的高价。

毕竟2019年的嘉德拍卖会,只给了《小姜》3000万的起拍价。

可谁也没想到,最后竟然能翻出一倍还多的价格。

于是,冷军用实力证明,无论多少人质疑他的作品,都不耽误拍出的高额成交价。

结语

冷军用他的“超写实”证明了,热爱的极致追求总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

但冷军这样的大师也证明了,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当他选择了用生命画画,那爱他的妻子也终会走散在人群中。

所以,每个人何尝不是一旦选择,就只能破釜沉舟地向前呢?

部分参考资料:

《雅昌新闻》冷军:超写实油画的手艺人

《中国网县域经济》冷军:“文以载道”是我艺术的顶层追求

《艺术中国》冷军:我是一个边缘艺术家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5:04

    艺术?浪费时间吧。人类就是一场梦。早晚灭绝。

庆丰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