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蒙古的第一次正式交锋,南宋是如何击退了蒙古的进攻?

保言包语 2024-02-28 18:36:50

南宋和蒙古的第一次正式交锋,南宋是如何击退了蒙古的进攻?

南宋王朝为何饱受外患而几乎亡国?孤山难守之时,为什么宋军能屡次化险为夷?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宋军必死守护这片土地

南宋灭金之后,朝廷大喜,下令北伐收复故土。然而此举终究是撞南墙,不仅无法收复寸土,反而提前引来了蒙古的铁骑南下。自此,南宋进入了建国百年以来最为艰难危险的年代。

面对蒙古大军如入无人之境的势头,南宋的危机空前,朝野为之震惊。然而即便山河破碎,生死存亡,宋军的本性也绝不会改变。他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万年不变的基因,那就是誓死捍卫这片热土冷土。正因如此,南宋王朝虽危机四伏,却也屡次在绝境中打开生机。

“神勇”孟珙保江山,奋战长江十三载

长江中游,蒙古大军猖獗横行,城池陷落,百姓涂炭。局势一片漆黑,似乎黎明永远不会来临。

然而就在这黑暗时刻,南宋军中涌现出一位猛将——孟珙。他身经百战,不畏强敌,长江中游的战事由他全权指挥。在与蒙古大军的对峙中,孟珙屡建奇功。公元1236年泗州之战,孟珙亲自督战,大破蒙古水师。1239年,他出奇兵收复襄阳,一举扭转战局。

十三年间,孟珙奋战长江,与蒙古军血战不止。正是他这样的猛将,让南宋在绝境中赢得喘息之机,江山得以多次化险为夷。

余玠殚精竭虑保蜀帅,四川经济强军备而蒙古不得入川

四川自古凶险,山高林密,正是守军胜利之地。当蒙古军杀到眉山巫山,盆地尽失之时,朝廷调往一位猛将余玠担任四川宣抚使。

余玠深谙守势之道,殚精竭虑,在全川大兴土木,迅速构筑起十余座易守难攻的山城,并采取保州廓的策略。很快,在余玠的治理下,四川经济蒸蒸日上,军备强盛。这让窥视蜀地的蒙古军无论如何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正是这样一位谋深虑远的蜀帅,让四川这片江山重新焕发生机,为南宋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千载英主一念之间,宋理宗误判大好局面再起波澜

1242年,蒙古大汗去世,蒙古军北撤,南宋迎来大好的反攻时机。

孟珙此时正乘胜追击,连战皆捷。河南蒙将范用吉更是暗示愿意归降。只需宋军一举收复河南,便可扭转整个局面。

然而宋理宗却出于猜忌,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一念之间,直接导致战局再起波澜,孟珙病死,南宋的局面又陷入胶着。

这就是千古名君宋理宗最大的失误,也成为南宋日后再难翻身的重要原因。

危机四伏南宋依旧,宋军誓死捍卫故山河

尽管击退蒙古第一次大举入侵,然而南宋的危机依旧丝毫未解。面对日后甚至更为强大的蒙古铁骑,宋军的处境无疑险象环生。

然而即便如此,宋军的本色也永远不会改变。他们会永远记得自己的使命,誓死捍卫这片山川大地。正因如此,数百年后的今日,我们还记得南宋,记得宋军,记得他们和敌人不懈的较量与那份挥之不去的执着。

0 阅读:0

保言包语

简介:从历史中窥探生活,从生活中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