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后宫佳丽妃嫔三千,仍召青楼名妓唐安安入宫的宋理宗

文史说几遍 2023-02-23 18:15:26

宋理宗赵昀(1205年―1264年),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在位40年,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宋朝皇帝中,赵昀的出身最差,血统最不纯正,一生充满争议,有人评价他荒淫昏庸,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但他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还完成了“联蒙灭金”的壮举。

宋理宗赵昀

一、出身寒微,运气爆棚,一飞冲天,幸运继位

宋宁宗有八个儿子都未成年就夭折了,不得已,宋宁宗只能把侄子祁国公赵竑立为太子。身为太子的赵竑没有一点城府,大放厥词,竟然指责杨皇后生活奢靡,指责朝廷宰相史弥远玩弄大权;甚至酒后失言,说他日后一定要将宰相史弥远流放到琼州去。他的话很快传到了史弥远的耳朵里,史弥远决心扳倒这个太子。

奸相史弥远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史弥远秘密派人到去寻找失落民间的皇室宗亲,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赵昀,将他送到了临安相府。赵昀见到身份尊贵的宰相,不仅没有下跪,还傲气得一言不发;随手写下了“朕闻上古”四个大字。这立刻将史弥远征服了,握着赵昀的双手感慨道:“此乃天命!”史弥远觉得赵昀拥有王者之气。随后,史弥远将他送到名儒郑清之的家里,潜心学习。宋宁宗驾崩后,情商极高的赵昀向史弥远请求拜见杨皇后。令史弥远意想不到的是,一向高傲的赵昀,见到杨皇后就立即扑倒在地,一直磕头,还向她保证绝对会全力侍奉,保证其后半生的荣华富贵。赵昀的举动打动了杨皇后,她非常激动,亲自扶起了赵昀;并深情的对赵昀说道:“汝今吾子矣!”

宋宁宗杨皇后

在杨皇后和史弥远的支持下,宋理宗赵昀顺利登位,但他心里明白,只要太后和史弥远在,他就是一共傀儡皇帝,处处掣肘于太后和史弥远;所以他时刻小心翼翼,忍气吞声,专注于学习经史,修身进德,掌握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受到当时官员的普遍称赞,称赞他圣性高明。

二、高调亲政,拔贤黜奸,“端平更化”昙花一现

宋理宗自己心里清楚他的皇位来路不正,于是宋理宗赵昀更想要有一番作为来证明自己。但是他即位时,朝廷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宋理宗为代表的皇权,以杨太后为代表的后权和以史弥远为代表的相权。七个月后杨太后便主动向百官宣布撤帘,还政理宗,这也为自己赢得了宋理宗的尊重。公元1233年,掌权26年的宰相史弥远去世,蛰伏已久的宋理宗终于开始了他的亲政之路。公元1233年十一年,宋理宗宣布明年改元为端平,从端平元年(即公元1234年)到公元1252年的20年间,宋理宗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端平更化”。

端平更化

宋理宗任用洪咨夔等人做监察御史,弹劾了史弥远一党的“三凶”梁成大、李知孝、莫泽;同时,宋理宗将被史弥远排斥的真德秀、魏了翁重新启用。针对当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宋理宗停止发行新币,回收部分旧币,并动用库存黄金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平抑物价。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第二个史弥远,宋理宗削弱相权,频繁更换宰相;亲自控制台谏,在这期间,宋理宗任命台谏达四十余人;同时,宋理还大力推崇理学教化。“端平更化”虽然给南宋带来了一丝希望,却没有根本上改变南宋走向衰落的趋势,虽然朝廷网罗了大量的能人之士,但他们“所请之事无一实施”,朝令夕改,最终无所建树。改革措施也只是停留于表面,没有更加细致的措施,使得改革指标不治本。因此,“端平更化”只能体现出宋理宗欲有所作为的一种帝王心态,改革的结果,并没有让南宋王朝重回活力,实属昙花一现。

三、联蒙灭金,不顾前车之鉴,再次养虎为患

蒙古族是分布在东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是漠北草原的土著民族之一,历代以游牧打猎为生。十二世纪以后,蒙古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名叫铁木真,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雄才大略,有着崇高威望,他统一了蒙古各部,使蒙古势力迅速崛起,称霸于北方草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铁骑东征西战,所向无敌。蒙古原先臣服于金国,每年向金国进贡。后来,蒙古势力强盛起来,与金国分庭抗礼,两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

成吉思汗

宋理宗在亲政后,北方蒙古国与金国形成对峙局面,蒙古派使者到杭州,希望与南宋联合伐金。宋朝与金国有着多年的深仇大恨,尤其是靖康之耻,更是宋朝军民心中永远抹不掉的奇耻大辱,因此,大多数朝臣情绪激奋,纷纷要求联蒙灭金,报仇雪恨。也有一些大臣比较理智,目光长远,认为蒙古势力迅速崛起,日后必为大患,有金国在北边挡着,南宋暂时无虞,一旦金国灭亡,南宋与强国为邻,那可就危险了。当年北宋联合金国,灭掉了辽国,结果引狼入室,北宋灭亡。这个教训极其深刻,不能再重蹈覆辙了。客观来说,这个意见是明智和理性的。可是,宋理宗和许多大臣被复仇蒙住了眼睛,而且觉得这是收复中原的天赐良机,所以仍然决定联蒙灭金。双方约定,灭掉金国之后,黄河以南归宋朝所有,黄河以北归蒙古。

联蒙灭金

金国皇帝金哀宗听说宋蒙联合,十分惊慌,也派来使者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能够联宋抗蒙,但宋理宗没有理睬。蒙古铁骑向金国展开了凌厉攻势,金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蒙军相继攻占开封、均州、郑州和黄河以南十余州。金哀宗无奈,只好败退到蔡州,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汝南。宋军也出兵攻击金国,在河南淅川境内大破金兵,攻占了邓州和唐州,切断了金哀宗逃跑之路。

金哀宗

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团团包围了蔡州,金哀宗已成瓮中之鳖。很快,宋蒙联军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缢而死,曾经强盛一时的金国,彻底灭亡了。灭亡了金国,南宋军民长出了胸中一口恶气,终于报仇雪恨了。宋理宗下令,拿金哀宗的尸体祭祖,并举行献俘礼,告慰宋徽宗、宋钦宗两位俘虏皇帝的在天之灵。靖康之耻总算得以洗雪,南宋政权被金国压抑百年,如今全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

四、战略盲目,“端平入洛”造成宋蒙反目,战争惨败

“端平入洛”是指在端平元年金国灭亡之后,南宋出兵收复洛阳的一次军事行动。南宋按照口头约定采取的这次军事行动,使得宋蒙反目成仇,也成为蒙古攻击南宋的借口和导火索。自此,宋蒙两国由盟友变成了敌人,展开了长达四十六年的激烈战争。

端平入洛

在灭金战争中,南宋收复了江北两淮等地,共得八州三十三县,战果颇丰,举国欢庆,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宋理宗得意洋洋,踌躇满志,以中兴之君自居。蒙古军队占领了中原和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大肆进行烧杀抢掠,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天气转热、粮草不足,蒙古大汗窝阔台下令,将主力部队撤到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也保留部分兵力,违背了原先约定黄河以南归宋朝,南宋多次交涉无果。南宋一些新提拔的大臣被灭金胜利冲昏了头脑,见黄河以北蒙军不多,纷纷要求借机恢复中原。尤其是宋理宗的宠臣赵葵,更是渴望一显身手,建功立业,极力主张出兵中原,控制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开封、洛阳、商丘)。一些理智点的大臣极力反对,但声音很快淹没在群情激昂的亢奋中。收复中原是南宋几代人的梦想,宋理宗血气方刚,一心想做中兴之君,如果丧失这个机会,实在心有不甘。最终,宋理宗还是做出了收复三京的决定,开始了“端平入洛”的军事行动。

南宋惨败

宋理宗调集六万兵马,任命他所信任的赵葵为全军主帅,率军北伐。宋军一路凯歌,兵不血刃地收复开封;盲目乘胜追击,进攻洛阳。殊不知这是蒙古诱敌深入的圈套,主力在洛阳东边的龙门镇悄悄埋伏,张网以待。宋军经过五六天的长途行军,到达了龙门镇,士兵们疲劳不堪,四散坐下休息,生火做饭。突然,一声号角,杀声骤起,大批蒙古骑兵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宋军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列阵抵抗,不到半天时间,几乎全军覆没。赵葵在开封城中得知惨败,顿时痛心疾首,放声大哭,只得含泪撤军南返。蒙古军乘势夺回了开封、洛阳和商丘。南宋这次出兵,损失了大半的兵力,寸土未得,端平入洛以惨败而告终。“端平入洛”给了蒙古以此为借口,公开向南宋宣战的时机,给南宋人民再次带来长期的灾难。

五、晚年奸臣当政,荒淫无度,死无全尸

宋理宗时期最大权臣贾似道,是宋理宗宠爱的贾妃的弟弟。1259年蒙古大军在忽必烈的率领下进攻鄂州,宋理宗命任右丞相贾似道领军救援鄂州。贾似道到达鄂州后害怕不敌蒙古大军,私下与忽必烈议和,这时候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亡故,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汗位匆忙撤军,就同意了议和。贾似道隐瞒蒙古军队撤退的真实原因,上奏宋理宗全是自己领军击退蒙古大军的功劳。宋理宗信以为真封其为卫国公,从此把大小国政都交付给贾似道处理。贾似道独揽大权后,大肆排除异己,将有功之臣曹士雄与向士璧迫害致死,还将收复襄阳的高达排挤回家赋闲。当四川文武双全的勇将刘整在受到上司俞兴逼迫冤枉时,贾似道的偏袒自己的心腹俞兴,致使刘整求救无门,愤然举四川泸州十五州县投降蒙古。奸臣当道,祸国殃民啊!

奸臣贾似道

随着宋理宗年纪的增长,他开始荒废朝政,纵情享乐。宋理宗后宫佳丽三千、嫔妃众多,但他已经不满足留恋于后宫花丛的兽欲。为追求新鲜刺激,令人悄悄的召妓女入宫。善于奉迎的内侍董宋臣揣测圣意,在一次元宵佳节,为宋理宗找来临安名妓唐安安。唐安安不仅姿色艳美,而且能歌善舞,宋理宗一见便不能自拔,为了独享唐安安,宋理宗竟然将唐安安留在宫内,日夜宠幸。后来唐安安又将自己在青楼的姐妹介绍给宋理宗,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眼见皇帝后宫就要变成青楼,起居郎牟子才上书劝诫宋理宗:“此举坏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宋理宗却让内侍转告牟子才不得告诉他人,以免有损自身的形象。大臣姚勉以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为例劝告宋理宗,宋理宗竟然恬不知耻地回答:“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意思是我虽然德性不高,但是比唐玄宗还是优秀不少。挥霍无度的宋理宗很快被榨干了身体,为了续命,宋理宗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其治病,令人唏嘘的是竟无一人应征,最终宋理宗一命呜呼,享年60岁。

元朝时,一个僧人—杨琏真迦盗了宋理宗的墓。杨琏真迦表面上是藏传佛教的僧人,但实际上还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盗墓贼,他将宋理宗墓穴中的陪葬品全部洗劫一空。为了保留赵昀尸体的完整,在下葬时用水银浸过了赵昀的尸体。杨琏真迦见赵昀的尸体如此完整,就将赵昀的尸体拉出来,倒挂在树上流掉水银,然后将他的头骨割了下来,做成了一个像碗似的法器。

宋理宗头骨法器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赵昀头颅做成的碗竟落到了朱元璋的手上,朱元璋见宋理宗这番遭遇,实在不忍,就将他重新埋进坟墓中。虽然死无全尸,但最后还是入土为安吧!

0 阅读:10

文史说几遍

简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