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营养日专题|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学生如何科学运动

潇湘名医 2024-05-22 14:40:11

(通讯员:赵贇)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超重/肥胖、近视比例等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与运动不足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指出,适量的身体活动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健康基石之一。健康生活方式需从儿童青少年阶段开始重视。为此,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提示:关注学生科学运动,筑牢学生健康之基。

运动对学生的好处有哪些?

1.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健身锻炼,可以使肌肉组织的贮氧能力提高;还能改善骨骼的营养状况,增强物质代谢。

2.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提高。

3.提高和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锻炼,不仅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而且还能改善血管的弹性,促进血液的循环,进而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

4.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科学健身既能全面锻炼身体,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加关节与韧带活动的幅度和柔韧性。

学生运动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做准备运动,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力量从小到大,切忌一开始就猛烈运动,否则,身体可能会受损伤。

2.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个体需要,选择有针对性而且有效的健身锻炼内容、身体负荷来练习。

3.形式多样的原则。合理安排锻炼内容与方法,全面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全面发展。

4.经常性原则。根据自己的目标,有计划的、持续的参加锻炼,从而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学生如何科学运动?

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指出,推荐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含每周≥3次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快速跑步、快速骑自行车、激烈打球等)和增强肌肉力量、骨健康的抗阻运动(仰卧起坐、俯卧撑和高抬腿运动等)。

1.了解自身身体机能状况。通过医学体检,尽早发现一些不好的身体状况,并且要注意身体主观感受。在运动中,心肺功能尤其重要,心肺功能较好的青少年,有氧运动时很少出现运动损伤。心肺功能差的青少年,简单的跑步也可能会出现晕倒。如果在运动时出现了身体不适,要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2.做好运动的热身、放松活动。热身可以提高机体温度、柔韧度和弹性,减少肌肉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放松活动可以使体温、心率、呼吸、肌肉、韧带回到舒缓放松状态,有利于保养机体,同时提升身体机能。

3.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和规范的动作。没有热身突然剧烈运动,会对人体肌肉组织造成破坏,不规范的动作可以使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频率过高都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4.选择合适的天气温度。天气过热,运动出汗较多,未能及时补充水分,会使人出现高体温及脱水情况,甚至出现中暑。轻微的,会出现头晕、血压过低,恶心想吐,严重者可能出现器官衰竭直至死亡等。天气过冷时,肌肉粘滞性大,弹性差,且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运动时也较容易出现肌肉软组织损伤及运动耐力下降、体力不支。

5.坚持运动前后的饮食营养。运动前、后、中要注意补充富含碳水化物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红薯等。运动后要及时补充补充水分、电解质电解质饮料或饮品如糖盐水。平时应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虾、瘦肉,减少脂肪摄入,避免肥胖。

6.科学安排运动时间。早晨空气新鲜,是一天中运动锻炼的最佳时间。清晨的运动,可使青少年从睡眠抑制状态过渡到清醒状态。可先安排一下身体柔韧性锻炼,使身体各部位充分伸展活动开来,如颈部练习、上肢练习、腰部练习、下肢练习。活动开以后,可以做一些综合运动,例如跑步、爬楼梯等。经过一天的练习,下午的运动可以丰富和剧烈一些,如球类、游泳、滑冰等项目。

7.切忌锻炼后不要马上洗澡。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皮肤、肌肉血管显著扩张,毛孔增大,排汗增多。如果此时洗热水澡,肌肉血管将进一步扩张,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血压下降,轻者头晕不适,重者可能会虚脱。如果立即洗冷水澡,会使肌肉中的血管立即收缩,回心血量骤然增加,心脏负荷加重,造成心肌损伤甚至心衰。运动后应等到机体恢复到平静状态或发汗停止后洗澡,水温以40°C左右为宜,时间不宜过长。

8.女生在月经期间适度锻炼。月经期间,女生应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情绪、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应选择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避免参加过于剧烈的跑跳运动、负重练习、仰卧起坐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