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这样好,我舍不得睡”

书影之旅 2023-08-21 17:59:53

荷塘月色

作者:洛夫

那一年

月亮落在清华大学的池塘

游鱼争着吻它

荷叶抢着拥抱它

水鸟用翅膀搔它的痒痒

唯秋风不怀好意

掠过水面

一把扯破了它的脸

那一年

朱自清沿着荷塘散步

突然一阵大风

把帽子和灵感一齐吹落水里

他跳进池塘才想起

是打捞帽子

或打捞灵感?

最后,抱上岸的是

一身水淋淋的月光

他回家的第一件事是

熄灯

摸黑

写了这么一篇

荷塘月色

选自《洛夫诗手稿》,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虽为同一个月亮同一片池塘,但朱自清和洛夫写出了截然不同的《荷塘月色》。这当然不止是散文与诗歌的文体差异,更是两人在意的东西其实有异。

朱自清先生意在荷塘,所以他要写田田的荷叶,写袅娜开放的荷花,写荷塘四面高高低低的树。而洛夫先生则更在意落在荷塘里的那片月,那一池粼粼月光大抵实在动人,才照得秋池通透,照得诗人灵感满身。

秋天的荷塘,褪去了夏时的密匝,变得疏朗开阔,月亮毫不费力地落了进去,池水便泛起薄薄的光晕。

至于荷塘里,游鱼其实只是自然地游,荷叶只是随意歪倒,水鸟掠过如平日一般,秋风更只是候季节吹起,但诗人不忍冷落了那晚顶好的月亮,于是偏要鱼吻它,要荷花拥它,要水鸟为它搔痒,更要秋风调皮故意吹皱它的面容。

月亮其实从来都只是那个月亮,只是在洛夫的笔下是水淋淋的灵感,到了瓦尔泽那里是“夜晚的伤口”,在王维笔下又因“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添了一份知音的味道。

浪漫、孤独、思念、悲伤的从来不是月亮,而是站在月下的人。

或许人人都拥有一个月亮,那些在诗章里读到的与之有关的情绪,我们终会在某一个夜晚的某一刻,站在月下忽然懂得。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也像在月下会忽然懂得某句诗一样,从“看到”到“懂得”,往往需要时间从中发酵。

从前看的某本书、某部电影,听的某句话、某首歌,当时并不太懂,很久以后的某一刻它会忽然找上来,你才会顿悟“喔,原来是这个意思”。

前不久看到一个热搜话题——“直到25岁我才真正上完了初中”,话题下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为头,牵出了无数关于中学课本上课文的讨论。

许多中学时读过的书,似乎都是许久之后,在时间和生活的数次冲刷之下,我们才渐渐懂了字符之下的含义,或许这就是时间流逝、年岁增长的收获之一。

所以,如果还对一些事感到疑惑,不如先继续向前,答案交由时间给出吧。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