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杂谈》学而第一:有余力则学文

李大伟 2024-05-03 19:14:2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启蒙的教材,相传自宋代成为读本。

孔子说:“弟子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友于兄弟,做事谨慎,言而有信,能够有博爱之心,把仁作为言行的依据。这些都做到了,那么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

绝大多数人,前半句话一辈子也做不好,那就不用学文了吗。

显然不是。孔子的本意,前半句和后半句是逻辑上的顺序关系,表明了本末的问题。而不是时间上的顺序关系。

譬如: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子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冉子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子曰:“教之”。在这里,庶、富、教,同样不是时间上的顺序,而是逻辑上的顺序。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相对于知识,孔子更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

这对今天的教育是否是个提醒。把教育统合到经济建设的大旗之下,人可以过的幸福吗?

《论语杂谈》持续更新中。这里可能没有答案,也不取悦读者,探究孔子的思想,古为今用,去寻找宁静的心灵。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