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百姓不消费的真相:并非悲观预期,而是钱袋子空了

文加不了一点 2024-05-12 10:02:15
揭秘!老百姓不消费的真相:并非悲观预期,而是钱袋子空了

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听到一种声音:老百姓不消费是因为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过于悲观。然而,这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实际上却隐藏着一个深刻的误区。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误区,探寻老百姓不消费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我国居民端储蓄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0万亿。这个数字,仅仅统计了居民的储蓄,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等其他机构的储蓄。这150万亿的储蓄,反映了我国老百姓手中确实拥有大量的财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随心所欲地消费。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经济学中的经典原则——二八原则。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大约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我国,也符合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规律。这就意味着,尽管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庞大,但绝大多数人(约80%)只拥有相对较少的财富。

那么,为什么这些财富较少的人不愿意消费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今天没钱。他们可能在昨天没有挣到足够的钱,也可能是在今天也没有挣到足够的钱,结果就是他们现在的口袋里是空的。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会选择节约开支,而不是去下馆子、打车等消费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这些人对未来有更好的预期,他们可能会更愿意消费。但实际上,这种预期与消费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80年代为例,当时很多人下海经商做小买卖,当年第一批拉电话线做公共电话亭是肯定大赚的,但是拉电话线得一千多块钱,就算有熟人给找门路也需要大几百块钱,花了大几百之后就肯定赚钱,在赚到未来的钱之前,公共电话老板并不会因为未来会赚钱就去下馆子或打出租车。相反,他们会选择忍饥挨饿一个月,等到本钱到手后再去享受。这说明,今天不消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对未来预期差,而是因为今天口袋里没钱。

再来看美国的情况。近年来,美国通胀问题严重,通胀数据居高不下。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预期未来挣的钱会远远大于现在挣的钱。事实上,通胀的根源在于钱多货少。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时,物价就会上涨。这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并没有直接关系。

同样地,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老百姓不消费归咎于大家的节俭习惯。虽然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愿意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而消费。但是,当他们面临经济压力时,他们自然会选择节约开支。

那么,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愿意消费呢?关键在于增加他们的资产。只有当人们的资产增加时,他们才会有更多的钱去消费。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提高普通老百姓的资产价格,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增加收入。收入是未来的收入,原水解不了近火!

总之,老百姓不消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未来预期悲观,而是因为他们今天口袋里没钱。我们应该从增加人们的资产价格入手,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去消费。

0 阅读:0

文加不了一点

简介: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