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寇作乱,杨成武带2个营,在冯家沟布下一个“大口袋”

南斋孤风中 2024-05-12 15:54:53

1937年夏天。

七七事变的烽烟,燃遍了宛平县,到处战火连天。

8月下旬,日军东条察哈尔兵团占领了张家口,打开了入侵山西晋中的大门。

9月中旬,东条兵团自平绥线突破南口、张家口防线后。

如疯狗一般,直扑大同和蔚县。

与此同时,日军板垣第五师团也趁热打铁,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一路取道怀来、宣化,一路则直扑蔚县。

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广灵县城。

一场罪不容诛的浩劫

那年的广灵秋高气爽。

人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着秋收的农活。

谁也没有想到,命运的巨轮却在悄然转动,一场罪不容诛的浩劫。

就这样毫无预兆地,落在了这片祥和宁静的土地上。

阴沉的午后,日军的侦察机,在广灵上空怪异地盘旋了几圈,随后就有燃烧弹从机舱中砸落下来。

爆炸声在城中,炸开了一个个火光冲天的窟窿。

人们慌忙逃窜、惊慌失措,可已经太迟了。

有的被炸断了腿,有的受重伤,还有的更是当场没了命...

转眼间,广灵就被化作了一座人间地狱。

居民们三五成群,在城外的田野中流离失所。

有家境殷实的,背着被发打的小包裹,有贫苦人家的,连衣衫也所剩无几。

都在仓惶逃离,避难躲避硝烟的洗礼。

这场浩劫,也惊动了八路军。

他们在9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

八路军115师独立团

1937年10月的山西大地。

秋高气爽,层林尽染。

南阁崖村的清晨,还有些寒意,薄雾在树林间徘徊。

八路军115师独立团1营和3营的战士们,早已来到这里,伏兵埋伏在林间,准备给敌人一个重重的惊喜。

杨成武坐在临时搭建的营房里。

双手按在地图上,认真研究。

几名年轻的连长围坐在他身边,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紧张和专注。

根据前方侦查兵传回的最新情报。

一支日军运输车队,不日就会从冯家沟村那条道路经过。

杨成武,定要在这里给他们一个教训。

“我们就埋伏在这两处,这里离公路最近,地形也最为复杂。”

杨成武指着地图上的两个点说道。

那里,正是一处山坳和一片树林。

他继而拍着地图补充:

“一旦遇上冲锋,立即撤退到这两个点集合,然后对敌人实施包抄突击!”

几个连长点头纷纷称是。

片刻后,他们迅速分头行动,指挥着手下的战士们分兵就位,隐蔽在预定的伏击地点。

一连和二连分列两侧。

就像两条蛰伏的巨蟒,随时准备张开大口。

士兵们悄无声息地,蜷缩在山壁投下的阴影里,枪口探出一线,瞄准着那条贯通沟底的幽静小路。

弹药箱和手榴弹,就摆在身旁。

唯恐一念之差,便错失时机。

四连,则乘势占据了前方一座缓坡,成了道路的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

每个人都在指定的地点就绪,枪炮瞄准来路,严阵以待。

三连的战士们,憋足了气。

守在岗哨,时刻准备冲出去支援。

只要前线有一点动静,他们便会挺身而出,用尽全力为战友们创造机会。

后背都绑着一捆子弹,枪托磨得发亮。

大家屏气凝神。

每个人都清楚,任何一个细微的差池,都可能决定这一仗的胜败。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林中的生息也逐步苏醒。

鸟儿啼鸣起伏,偶有松鼠跳跃树梢...

这样宁静的场景,与战火纷飞将会上演的残酷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可所有人此刻的心情无比坚定。

只等着那群侵略者的到来,给出丰厚的“回报”!

伏击就要拉开了...

果不其然。

不久后,隐约的引擎声和铁蹄声从远处传来,还夹杂着野蛮的言语。

敌人的运输车队已经姗姗来迟,伏击就要拉开了...

两辆三轮摩托车,小心翼翼地开过弯道。

打头的日军侦查兵,睁大了眼睛,密切注视着前方。

他们身后,两名伪军骑兵不时侧目张望,寻找着可疑的痕迹。

然而,一切显得如此宁静祥和,没有任何征兆,能引起他们的警惕。

就在这时,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响,猛然在群山间炸开!

随之而来的是八路军发自山腰的阵阵扫射。

子弹呼啸而过,溅起一阵阵尘土,几乎要将摩托车和骑兵掀翻过来。

“糟了!伏击!”

先头的侦察兵惊恐失措,连忙拉动手闸,试图掉头而逃。

可是来不及了,枪林弹雨已将他们团团围住。

狭窄的道路被炮火封锁,他们根本无处可逃!

枪声炸裂,子弹疯狂地穿透车队。

满载着军需品的运输车,遭到了狂轰滥炸,很快失去了动力,纷纷翻倒在路旁。

驾驶员和护卫队一开始还试图反击,但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太过猛烈,他们根本无从反抗。

有几个胆肥的日军,从车厢里跃出。

蜷缩在路基后方,举枪还击。

可是枪林弹雨扫射过来,几乎将他们从掩体处赶了出去。

山坡上的四连射手占据了有利高地,俯瞰着整个道路。

他们的枪口笔直地对准运输车队,射出一发又一发冷冽的火舌。

“杀啊!”

八路军战士们听令一涌而上,朝着敌人的阵地赶去。

枪声、刀光、喊杀之声混作一团,遮天蔽日。

八路军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拼尽全力往前猛冲。

一路上,他们所到之处,便是敌人伤亡惨重之地。

半小时后,伴随着最后一声戛然而止的枪响,硝烟逐渐散去。

环视四周,阵地一片狼藉,到处日寇。

几乎全歼了,这支日军运输大队。

而他身后,八路军战士们气喘吁吁,神情犀利,枪口还冒着热气。

战斗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八路军战士们已开始着手收拾战场。

先是将俘虏集中起来,日军们面色苍白,神情惊惧。

他们被压制在地,不时有人用枪口顶一顶他们以示警告。

一队战士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

他们拖出被击毁的运输车中幸存的物资,将箱子分类堆放。

满是油漆污渍的手,在一页页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着:

“步枪70余箱,子弹40余箱,罐头2200余箱,饼干若干箱……”

伴随着日落的余晖。

八路军从这场伏击中,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补给品。

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战斗,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乘胜追击,连下7个县城

此战后,八路军斗志彻底点燃。

在杨成武的号令下,3营迅速向南推进,直扑位于区域中心的广灵县城。

消息很快在日军中传开,一股莫名的恐慌开始蔓延。

广灵城,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现在竟在八路军的重重包围之下,随时都可能失守。

指挥官们面面相觑,最终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可是混乱之中,不可避免地遗留了大量物资和设施。

很快,八路军战士们就乘胜追击了进来。

城内,到处是被人为破坏的痕迹,汽油弹的烧焦味还在空气中盘旋。

“广灵县已经解放,下一步就是灵邱、易县!”

一声令下,八路军再度沿着日军的撤退路线追击过去。

两个星期前,这一带还是日伪政权的重镇,如今却在八路军的强大冲击下摇摇欲坠。

蔚县、阳原和浑源。

一共7座县城的日军,纷纷选择弃城或投降。

冯家沟伏击战的胜利。

如同太行深山中的一声惊雷,回荡在整个华北。

被日军压迫的群众们,在听闻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

从各地汇聚而来,纷纷入伍。

八路军,由此像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短短半个月,人数就从区区1700多人,猛增到了7000余人。

这支曾被敌人小觑的武装。

转眼间,成为令日伪军忌惮的力量。

1 阅读:205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