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排头兵”

看航空 2024-05-20 12:55:56

他们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数字航空”规划的践行者,是航空工业哈飞“智能制造”建设的排头兵。面对信息化建设需求,他们沉着应对、研究难点、疏通堵点,实现上下游系统深度集成,贯通公司制造业务数据流,他们就是哈飞科技信息与标准化部软件开发室的制造开发团队。

艰难的协调

按照公司实现专业化管理的规划,科技信息与标准化部结合各车间特点,开始建设专业化的MES系统(制造管理系统),包括热表MES、钣金MES、机加MES、复材MES。这4大MES与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统一基于新平台开发、建设,构建成了公司一体式组件化制造管理平台。各专业MES和各系统之间需要业务的沟通、实物的流转、信息的流通,每一次流通、贯通的过程都需要经历反复的协调。

“各MES系统已经上线,原来零件制造管理系统中的外协申请模块不能用了,怎么办?”只是一个想法,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研讨,在各MES系统中增加外协管理功能是最好的办法,同时还要与OA系统集成,实现外协申请的审批和数据的传递。每个车间都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有时候,需求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系统开发团队是协调的能手,一次说不通,就说第二次、第三次……讨论再讨论,修改再修改,直到方案统一。凭啥呢?凭的是大家坚决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耐心、信心和决心。

迭代的开发

系统开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求确定了,方案编制了,按计划开发不就可以了吗?但实际情况是,需求在迭代更新,程序在迭代更新,开发团队技能也需要迭代更新。制造开发团队不断学习新开发平台,掌握核心开发技术,研究车间业务流程,融合流程和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出一个个崭新的业务场景。

“这段代码这样写会更优化。”“数据这么联立之后,运行速度会变慢,必须改一下,寻找最快的方式。”程序开发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开发人员每天面对着一块黑色背景的屏幕和一堆字母符号,不断敲击键盘。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他们是同事、是队友,更是向着共同目标奋斗的战友。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群参与测试的伙伴,业务部门的工艺员、计划员、保管员……

开发人员是系统的第一个测试者,但更重要的测试者是使用者。“我觉得这个界面改成这样更方便。”“这个功能用着不太习惯,能换一种方式吗?”使用者不断提出新想法,开发团队就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迭代优化。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

谨慎的运维

系统经过测试成功上线,但开发团队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等待他们的是更加琐碎的运行维护工作。因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问题根本无法理解,就比如这次:“MES中的流程出现了时间倒挂,怎么回事?”通过排查发现,由于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硬件时钟不同,经过几个月的运行,两台服务器的时间差了将近1分钟。应用服务器上面运行着多个MES系统,一旦停机维护,全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都要停摆,但如果不改,系统继续运行下去,会持续产生错误数据,实在两难。

开发团队紧急召开会议,研究运维方案。经过激烈探讨,拟定了一个复杂但可行的方案。为了不影响生产,开发团队先运用技术手段记录系统产生相关变化的数据,等到晚上7时使用者明显减少后再开展运维,届时全面停机,对系统中当天产生变化的数据统一进行调整。

“今晚的工作要十分谨慎,各MES管理员都要做好应急预案,保证系统在服务器重启后能立刻启动,更要做好数据恢复的保障,大家立即准备吧。”晚上7时,各MES系统管理员都在运维机前做好了准备,一声令下,大家同步关闭各系统的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

“服务器重启成功,时间已调整完毕。”机房管理员发来了消息。随着一声声汇报,服务器上的全部生产系统都正常启动,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就是系统运维,看似平凡、琐碎,但对于系统管理者来说却是如履薄冰,因为它关联着系统、业务和数据,关联着公司每一天的“历史”。

而这群公司“历史”的维护者,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豪,“以信息化手段保护好公司‘历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字/黄海月 张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