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义释曹操:为何说关羽放了曹操却成就了自己?一文看懂

台台君说史 2024-05-19 13:26:24

提及关羽,那自然是数不完的精彩故事。

像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甚至于最后败走麦城都败的尤为悲壮。

我们先不去探究这些故事的真实性。

本期台台君不妨探讨一下为何只有关羽能成为武圣人。关羽战斗力高吗?高,但也没有高到天下第一的程度。

所谓王不过项,将不过李。你看,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或文学作品,关羽的武力从来都不是他成圣的原因。

若只是斩华雄、斩颜良这种凸显个人勇武的事迹或桥段,那关羽其实与历史上绝大多数武将一样,也就湮没在芸芸众生中了。

那为何关羽会成神呢?其实不外乎就一个“义”字。可别小看这个义,当然,也有人用“忠义”来评价关羽,但这种评价并不准确。

“忠”和“义”其实是不同的,甚至于还会发生冲突,忠更是一种群体义务,是强调为一个利益集团服务,比如《三国演义》里“忠”的代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很形象。

而“义”是对自我的约束,是儒家文化里所谓“君子”的要求,这种修持自身就显得更加的难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也想让关羽的形象更加多面和丰满些,所以先给关羽安排了个红脸,我们今天去看戏曲或者与三国有关的影视作品,红脸几乎成了关羽的标配。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周朝文化中,贵族就是红色。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也是在明初,明朝也同样以红色为贵色,这是一种褒扬的文学手法。

还有就是关羽夜读《春秋》,他是不是真正在历史上读《春秋》暂且不去探究,但关羽读《春秋》就是要告诉别人,你看,关羽也是儒家体系的价值观拥有者,他不仅是武将,更是读了《春秋》懂得“微言大义”的人的。

你看,有了这些做铺垫,关羽杀多少武将都无所谓,只要关羽带着使命,守在华容道。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与抉择的场景。关羽,这位大将,站在了忠义的命运十字路口。

而释放曹操,不就是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你看,突然一下,关羽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化英雄了,而是有着真实情感和挣扎的人。他的高光,不仅仅在于战场上的勇猛无敌,更在于他在这艰难抉择中所彰显出的君子的高尚品质。

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去看,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缺憾,所以对“君子”里“义”的代表抱有崇高的敬意,而关羽也在一次次王朝变迁中逐渐被神话,除开一些王朝其他因素,“义”不也正是他能流传千古的明证?您觉得呢?

0 阅读:2

台台君说史

简介:以史为镜,以史观人,史以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