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上甘岭遍地敌尸,为了打退敌人8连4班提出了大胆想法,最终全员生还

陶陶读历史 2023-11-24 14:14:04
前言

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最出名的战役是哪个?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上甘岭战役。

其实上甘岭战役并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不论是在此之前运动战时期的五次战役还是在此之后的金城战役等,规模都要比上甘岭战役要大。

但是上甘岭战役毫无疑问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共计投入10余万兵力,在这仅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共倾泻炮弹190余万发。整个战役期间,平均每秒就有6颗炮弹落下,最多的一次单日内发射炮弹30余万发,我方整个阵地几乎被削低了整整两米多。

可以说,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已经超过了二战时期的最高水平。

但我国志愿军有这么一支队伍,通过天马行空的战术思想,在如此高强度的火力倾泻下,成功做到零伤亡!

他们究竟用了怎样一种绝妙策略呢?今天就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触目惊心的战场,看一看战场当中志愿军们绝处逢生的智慧。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发生地其实并不在上甘岭,而是紧邻五圣山主峰的两座无名高地,分别是597.9和537.7,所以一开始时,人们只是称之为597.9高地战斗或者537.7高地战斗。

直到这次战斗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扩大到战役的规模,才被称之为上甘岭战役,而上甘岭这个名字,其实是高地后面山洼里,一个十几户小村庄的名称。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和韩军在空中轰炸机的掩护之下,同时向597.9和537.7高地发起冲锋。一名叫孙子明的勇士,在看到小股部队逼上山头之后,来不及开枪的他,直接拿起三枚手榴弹冲击了敌方队伍,与敌军同归于尽。

孙子明也是在上甘岭战役当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第一人!

这一次战斗整整持续了7个小时,这一次战斗志愿军一连和九连几乎将所有带出来的弹药全部耗尽,投掷手雷近万枚,并且80%的武器都被损毁。

最终,志愿军占据的537.3高地,除去9号阵地之外,其他表面阵地全部失守。

但这一次冲击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战况愈加激烈,甚至交战双方在刚开始时都没有预料到,这次的战况会是如此的惨烈。

接下来几天,美韩军继续猛攻不止,志愿军也发起反抗,向着失地发起一次次进攻。在之后的战斗中,两座高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而随着战况的升级,双方都在不断地增加兵力。

由于上甘岭地形特殊,战场比较狭窄,每一次最多只能展开两个营的部队进行对抗。所以双方都不能投入全部的大军,同时又不肯放弃阵地,只能不断地采取增兵战术“抱薪救火”。

起初是一个营,一个连后来变成一个加强排,甚至是一个加强班。

而8连4班,就是在后来被派上场的其中之一。并且这个班,仅仅只有9个人。

以尸体筑战壕

8连4班,隶属于12军31师91团。1952年11月1日,12军前来增援换防时,他们就是带头踏上战场的第一批部队。

该部队在班长牺牲的情况下(在上甘岭战役之前牺牲),由副班长蔡兴海负责指挥,毅然决然地踏入这宛如绞肉场一般的战场。在登上战场的第一时间,蔡兴海就发现了一个难题——防御工事太难建立了!

此时上甘岭战役已经进行十几天,战火从未断过。所以战场之上,密密麻麻全部都是尸体,如果想要建设防御工事,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尸体扒开。

但战斗随时有可能发生,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无比珍贵。所以蔡兴海就向上级请示:要用敌人的尸体搭建堑壕。

上级的回复很快,也很简单直接:敌人的尸体可以。

再然后战士们就开始摸索,找那种个子高的,鼻子大的,特征明显是美国大兵的尸体,像堆麻袋一样,一层又一层地堆建出一道防御墙。

等到之后美韩联军发起冲锋时,一枪下去就血花四溅,还以为自己斩获了多大的成果呢,在对面喜不自胜。

殊不知,美国人打的是他们已经阵亡了的自己人。

等到美韩联军向阵地冲锋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散发火光的枪口和一枚枚手榴弹。

当然,8连4班作战也不是毫无章法,相反副班长蔡兴海指挥的命令很明确,比如距离多远用冲锋枪扫射,敌人到达哪里才可以任手榴弹等等,争取做到战略资源利用最大化。

就这样,这支部队与美韩联军斗智斗勇,经过一天的激战,以三人轻伤的代价,歼敌450余人,奇迹般地创造出1:150的伤亡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8连4班在上战场之前,没有时间仔细检查武器,到战场之后才发现:带来的7支冲锋枪当中,只有一支能够连发。

以至于,这一天战斗下来,几乎没用的上冲锋枪扫射。所以打了一天仗,全班9个人,一共消耗冲锋枪子弹30发……

相反,手榴弹倒是消耗很大,9个人这一天一共扔出去300多枚。

毕竟,在这狭小的阵地战中,相比于普通的枪械,手榴弹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上甘岭战役中三大“法宝”

在上甘岭战役中有三大“法宝”:坑道,火炮和手榴弹。

手榴弹便捷灵活,不用像枪械那样刻意瞄准,打完就跑;火炮自然不用多说,杀伤力巨大,可以全方位进行火力覆盖。

但要说在上甘岭战役中最重要的“法宝”,那肯定就是坑道。其中8连4班,之所以能以最小的代价斩获这么大的成果,全依赖于这些坑道。

上甘岭中的坑道战,可以说是战争史上一个奇迹,甚至还被称为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这些坑道都是挖空山腹建造出来的,并且坑道顶部的厚度,大多都在10—15米,能够有效地抵挡敌军战机的空袭以及对面倾泻过来的炮火。

不仅如此,这些坑道大多都建立在山的反斜面,并且有明有暗,能够真正地做到防空、防炮、防雨、防潮、防毒、防火、防洪。

战争是讲究战术的,不论是大型战争的运筹帷幄,还是小范围战斗的随机应变,在战争当中都不可或缺。

恰巧8连4班的副班长蔡兴海在这方面很有想法,当敌军远距离高强度进攻时,他们先是顽强抵抗,随后枪声逐渐减弱,一部分人回到坑道休养生息。

而对面敌军则以为志愿军被自己消灭大半。可真他们上山查看时,迎接他们的就是这几名志愿军猛烈的攻击!

8连4班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直接把敌军给打懵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眼前的志愿军又消失不见了。

正是蔡兴海敏锐的直觉,带领着队友进行神出鬼没的打法,所以才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战绩。

上甘岭战役期间,8连4班是志愿军中唯二保存完整,无一牺牲的班。

战后,12军31师91团8连4班,荣获集体一等功。

而副班长蔡兴海,凭借着非同一般的指挥才能,以及惊人的战绩,荣获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

8连4班的将士们分别是:蔡兴海、沈金来、况厚胜、陶园林、高学良、李元万、韩道存、向太金、安文成。

让我们铭记他们,同时也铭记所有保家卫国的战士们!

70 阅读:5592
评论列表
  • 2023-11-24 18:41

    打仗也需要动脑子的。

  • 老庄 11
    2023-11-24 16:00

    战斗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已,考验的是战斗智慧

  • 2023-11-24 21:11

    向伟大的中国军人致敬!

  • 2023-11-29 21:04

    永远缅怀抗美援朝历史功绩!

  • 2023-11-30 17:19

    最牛的战士,没有之一!

  • 2023-12-14 12:50

    这个应该拍成电影,

  • 2023-11-28 10:45

    轻步兵巅峰[点赞]

  • 2024-01-22 22:15

    鬼子仰攻,伤亡必大!

  • 2024-04-21 06:42

    还的一个郭守田班,阻击美军零伤亡。后期还有一个奇袭白虎团,一个班打掉李承晚一个团。

    用户10xxx25 回复:
    团部,不是团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