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华原创丨奶牛蛋糕也醉酒(日记)

真言贞语 2024-04-09 15:40:44

奶牛蛋糕也醉酒

文/石清华

清明节放假三天,时间太短,天气变化大,担心孙子小石头不适应而感冒,所以不回老家祭祖了。

早晨睡到九点起床,快递员已把菜送到。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即做好了午餐。蒙蒙细雨、轻轻斜飘,不适于户外活动,儿子、儿媳妇、孙子、奶奶去光谷广场孩皮吧玩,我则去小区门外与一群老伙伴下象棋。你争我斗、说笑神吹,五个小时转眼即逝。

六点多钟晚餐后,儿子他们也许玩累了,在家玩呗。我也许坐累了,需要出去走走。

出小区门走华中科技大学正门前游逛到光谷广场西端转身,正好绕光谷步行街一周回到小区门前,八十分钟,可能六公里,刚刚够身上微汗脚发热,很是舒服。

到小区门前时,又见街道旁停着几辆警车,路的两边有五个警察在查酒驾。

从乡下到大都市快三年了,平时一次也没看到查酒驾,也许查时我没看到。但每到节假日时,在许多交通要道口、人们回家的关键点,几乎无一例外地皆有警察检测是否酒驾。我猜想:警察部门是很了解普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的。平时人们要上班,一般不会喝酒,否则,会影响工作,所以不会查。即使查,那经济效益也不好。节假日,工作的人们尽可以放松,约几个亲朋好友聚一聚,喝喝酒、聊聊天,蛮是快乐。

既然喝了酒,那就不能开车啦,可家还得回呀。管他呢,好在没喝醉,路程也不远,开车回家不会有事。再说,警察也是人,节假日也要休息呀。

警察抓住一般人的心理设卡,也许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效益,更可能是考虑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吧。

酒后驾车不会有事当然好,你好我好全都好。要是有事呢,轻则伤筋断骨,重则车毁人亡。此时生命之轻若鸿毛,焉知存者之悲如泰山?警察的设卡,应该是尽力卡住通往地狱之门,开放幸福快乐的大道。

走到设卡点,敞开衣服散散热,一任春风抚摸。停下慢悠悠的脚步,站在一旁看看如何查酒驾。

检测的警察,警服外套着荧光闪闪的浅蓝色马褂,右手握着一根黑色的短小圆棒,开车的司机根据小圆棒的指示:停下或开走。就算是特别调皮的司机,此时也犹如小学生见到老师一样:规规矩矩、俯首听命,不敢越雷池一步。

看了一会儿,发现只要是出租车,小圆棒直放向前动一动,车即马不停蹄地急驰而去。出租车师傅以此谋生,车轮承载着也许一家老幼的喜怒哀乐,绝不敢以身犯险。警察对此了如指掌,免检放行。小圆棒横放朝下压一压,不论什么车辆,必须停下检测。所有司机宛若久经沙场的战士,停下车、摇开门、伸出头,对着伸到车门边的小圆棒吹一吹。绿灯闪烁:放行;红灯眨眼:停下。看了一会儿,基本上一路绿灯。除了人们自觉地遵规守纪外,“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更重要的可能是全民的整体素质在提高,懂得了对生命的尊爱。

小圆棒在一辆黑色小汽车前亮起了红灯。我紧走几步,靠近了一些。两边的玻璃窗已经打开,一男一女,可能四十多岁的夫妻俩。衣着普通、表情自然、一脸平静。

“请你再吹一次。”警察和颜悦色地说。又是红灯闪烁。

“请你还吹一次。”依然红灯闪闪。

“你喝酒了没有?”

“我插青(当地祭祖活动的简称)了才回来,还没吃晚饭呢。”

“中午喝酒了吗?”

“没有,你问问她。”男士指指副驾座的妇女,回答干脆果断,不像在说谎。

“那请你下来,到前面再查查。”男士很听话地下来站在警察身边。警察指一指副驾座的妇女:“请你把车开到警车前停下。”

女士很快把车开到警车前停下。警察是怎么知道妇女会开车呢?也许“火眼金睛”吧,也许是熟能生巧吧,也许是从男士处得知吧。不论来至何处,都觉得警察颇为神奇。

警察不知用什么仪器对男士检测,仍然存疑。接着对女士也进行了检测,结果居然与男士相同。警察瞄一眼女士,很温和地问:“你会喝酒吗?”

“我不会喝酒。”说着张开嘴巴,一脸真诚:“不信你闻一闻,看有没有酒气。”

三位警察相聚小声说了几句后,一人对男士、女士说:“检测结果是对的,但不是因为喝酒,可能与你们吃的食物有关。可以走了,耽误了你们的时间,请原谅,谢谢你们的配合。”

“没关系。”说完拱一拱手,登车而去。

我走到警察身边,小心翼翼地问:“警察同志,请问和酒有相似反应的有哪些食物?”原本打算吃个闭门羹的,没想到警察同志给了我详细地解答。

“吃过荔枝、槟榔、榴莲、奶牛蛋糕等食物之后,在检测时会有和酒精相似的反应。因为一些食物能与空腹中的酶发生化学反应,会在腹中产生易挥发的酒精,但可以通过漱口消除。”

我不仅没有吃闭门羹,还增长了一些见识。有时听人说警察可怕,不做亏心事,有什么可怕的。人民警察为人民,才是人们的共同心声。

(2024年4月4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