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沧海桑田,150多年前的广州城

方方谈过去 2024-05-01 11:21:11

每个到过广州的人,都会赞叹于她的现代、时尚和繁华。可是,你是否知道150多年前的广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想,看了下面的照片,一定会惊讶到你!

下面,我们就用30张早期的摄影照片(黑白照片上色修复了清晰度),来勾勒1870年的广州。有些照片是第一次曝光,连广州当地人都没见过。所以,值得你收藏!

1870年,站在广州城墙上极目远眺,整个琶洲村生机勃勃。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一条笔直的小街,路面铺着石板。远处矗立的琶洲塔,是当时全城最高的建筑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一名叫泰瑞·贝内特的英国人,对神秘的东方古国充满了好奇心。他开始搜集从1842-1879年的中国老照片,有很大一部分照片是关于广州的。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年建城史的古城,历史上的广州有18座城门。照片中的位置,是广州的大北门。

广州大北门高大雄伟,门前是一条石板路。1918年10月,广州城墙和城楼被全部拆除。

这座古塔,就是广州著名的琶州塔。该塔始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位于海珠区琶洲(今新港东路)的山冈上。

塔身清秀,直指苍穹。史料记载,当时的船只进入珠江口,只要看到琶州塔,就知道已经进入广州了。

1870年的广州越秀山风光,明朝城墙上长满了绿色的植被。远处的镇海楼巍峨壮观。

镇海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位于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也叫"望海楼",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这是1870年的广州贡院。广州贡院号舍有11708间,是清末中国四大贡院之一。照片中间是明远楼,始建于康熙23年(1684年)。

明远楼上题额是四个大字“天开文运”。如今,贡院建筑群已损毁消失,只剩下一座明远楼,仍在无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历史。

这是位于广州黄埔的一处休闲庭院,建筑形式类似现在的别墅,房屋临水而建,房前屋后种植有各种名贵花木。

亲水平台上,写着“钓月”二字,很有意境。能住在这里的,可不是一般家庭。

1870年,广州花塔面貌。该塔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火灾。北宋时重建,后又经过数次修葺。

广州花塔有17层,高57米,为井筒式结构。塔身修长优美,如冲霄的花柱,因此取名叫花塔。塔下寺庙叫“六榕寺”。

这张照片拍摄于1870年广州沙基。沙基,只是珠江边的沙滩水岸。岸上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骑楼建筑群,楼前矗立着各种商铺的广告牌子,水中停满了大小船只。

据老一辈人讲,过去的沙基很热闹。解放初期,广州沙基一直有小艇在此卖艇仔粥。

1870年的广州车歪炮台,也叫大黄滘口炮台。炮台位于珠江河面的沙洲岛上,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炮台背景处,有一座欧式塔楼。

车歪炮台,是清代广州的护城炮台,据守珠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车歪炮台是广州市唯一保存得比较完整的鸦片战争时期的古炮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白鹅潭景象。“鹅潭夜月”是羊城八景之一,花艇聚集地。白鹅潭自古以来是广州对外通商的重要交通水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这里沦为英法租界。远处河岸上,有很多欧式建筑、青山连绵不断。

1870年的广州离明观景象。离明观,位于广州城西六里之缯步村,其对岸即俗所谓泥城。

离明观内的一处墙壁上,有六边形门洞,让院子通透了起来。在门楣上方,有一芭蕉叶状匾额,设计的十分精巧,叶片上书“介然竦峙”四个字。

1870年广州桨栏街老照片。这条小街是当时广州有名的药铺街。街道很窄,两侧悬挂着广告牌,琳琅满目。

当时,黄飞鸿的“宝芝林”,也开设在桨栏街附近。桨栏街完全是一个中药集市,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19世纪末,广州的花船。这种花船,实际上就是水上青楼。花船内部装饰豪华,夜夜笙歌。

花船行驶在水上,相对私密和安全,价格也比一般的青楼要高。一般到船上消费的,都是一些买办、洋人等。

这是将军府大门。广州将军府,是清朝驻广东的最高军事机关,也叫军署。

广州将军府,是拆掉明代提督府基础上再建的。大门面阔五间,很气派。将军府的规模宏大,建筑众多。府内有亭台楼榭,假山流水,风景怡人。

1870年,广州海珠岛老照片。当时的海珠岛上有慈变寺和文溪祠,成为游览胜地。

1931年,因城市发展,海珠岛被填埋,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再后来,海珠岛上筑路建楼宇,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这是广州南海神庙老照片。南海神庙,是当地人祭海的场所。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四个大字。广州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

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仍保留了明代风格。

1870年,广州漱珠涌景象。河道里停泊着很多小船,两侧是密集的民居,远处那座石拱桥,就是著名的“漱珠桥”。有道是:家家亲教小红萧,争荡烟波放画桡。佳绝名虾鲜绝蟹,夕阳齐泊漱珠桥。

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广州十三行总商潘振承主持修建。1928年,在修建南华路时,漱珠桥被彻底拆毁。

站在高处俯瞰广州城,远处有一座两层欧式建筑,那里就是旗昌洋行所在地。在成片的中式建筑的包围下,十分得抢眼。

旗昌洋行,是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资公司。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茶叶、生丝等。它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广州十三行富商伍秉鉴。

这张照片拍摄于1870年驻广州的英国领事馆。这是一处中式两层小楼,院内摆放着很多花草,古色古香。站在英领馆楼上,还能看到远处的广州花塔。

这是广州另一座著名的塔叫赤岗塔。赤岗,因塔下的岩土呈现红色而得名。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赤岗塔矗立于珠江河畔,是一座八角形楼阁式青砖塔。塔高50多米,塔身9层。在过去是“羊城八景”之一。

1870年,广州番禺新造老照片。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人们在河滩造地筑堤建圩,因此取名“新造”。

到了清朝时期,新造为茭塘都的新造堡、穗石堡,是茭塘巡检司驻地。

广州海山仙馆老照片。清朝道光十年,广州富商潘仕成在荔枝湾修建了一座特大私人豪宅,名曰海山仙馆。

园内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实为岭南园林艺术的典范。不过,海山仙馆后来逐渐没落,风貌荡然无存。

1870年,广州小蓬仙馆老照片。这是一处三进院落,位于花地街上市新隆沙东,据说是康有为祖父所建。

园内园曲径清幽,设有亭台山石,景色怡人。1958年,因在这里炼钢,建筑受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前殿和两边侧房。

1870年的广州长寿寺。该寺位于凤凰山上,原来叫“法空寺”,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年-1063年)。

在历史上,该寺是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名流汇聚之地,文木为梁,英石为壁,精巧建筑声名远播。寺庙建筑后来被毁,仅剩下天王宝殿。

1870年,广州一个居民聚居区,150多年前广州人的生活场景。

房屋为木板搭,一名妇女在房前忙碌,一名老太太靠在柱子上吸焊烟,一名带孩子的妇女,后背上的孩子已经睡着了。这样的画面,很有生活气息。

1870年,广州万寿宫老照片。万寿宫位于文明门外,始建于清康熙52年(1713年)。这里是官员遥拜皇帝的庙宇。

史料记载,官员途经万寿宫,都必须下马或下轿步行走过正门,以示对皇帝和皇后陛下的尊敬。不过,万寿宫在民国初年拆城筑路时被彻底拆除。

广州白云山养正草庐老照片。草庐在白云山弥勒坑的南面,门上有一副楹联:“养生得神仙芝草,正气为天地蘧庐。”

草庐位于山谷之中,这是从养正草庐背面影像,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往草庐。可惜的是,在上世纪30年代,草庐被毁。

1870年,珠江上停泊着一艘巨型游轮,船身上能看到“金山”二字,高大的烟囱非常醒目。

时光匆匆流转,广州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忆中的许多事物或是消隐无踪,或是掩映在如林的高楼之中,变得难以追寻。

这是位于广州白云山的孔子后代墓地——凤鸣古冢。凤鸣古冢位于白云大道北红路水库东边望岗村的山坡,墓群依山势由上至下排列,上中下分别为孔子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代孙,是宋初南迁广州孔子后裔的墓地。

1870年,广州英格兰桥老照片。该桥始建于1861年,是一座三孔红砖拱桥,桥面很平坦,这种建造形式在岭南地区十分少见。英格兰桥横跨于沙基涌,连接沙面与沙基。桥旁的河道里停着很多小船。英格兰桥现在叫西桥。

回看这些1870年的广州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透过这些珍贵照片,我们看到了150多年前的广州的真实面貌。广州不但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是一座现代化都市,繁荣与古典交错。在你的眼里,广州是什么样的呢?

0 阅读:66

方方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