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南宋十二大名将

风满袖 2024-03-26 09:10:53

南宋(1127 年-1279 年)是宋朝的一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南宋前中期与金抗衡,后期与蒙元抗衡,涌现出不少名将。下面就列举南宋时期十二大名将:

第十二名:杨存中

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南宋初年名将。他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年轻时就机敏多力,娴习兵法,善于骑射。北宋末年,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后成为张俊部将。绍兴二年(1132年),他升任神武中军统制,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其后,他于藕塘大破刘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他以长斧士大败金军“拐子马”。绍兴二十年(1150年),杨存中被封为恭国公。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被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金帝完颜亮南侵时,杨存中反对议和,并督军防守。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他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

第十一名:毕再遇

毕再遇(约1148年-约1217年),字德卿,祖籍兖州(今山东兖州),临安西溪人。南宋名将,武义大夫毕进之子。毕再遇容貌魁伟,武艺超群。初以恩荫补官,隶属侍卫马军司。开禧二年(1206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及骁卫大将军等职。因其勇猛过人,熟知兵略,且善于驾驭兵将,威名远扬。嘉定元年(1208年),被任为左骁卫上将军、保康军承宣使。“嘉定和议”签订后,毕再遇屡请回归田里,均不准。嘉定六年(1211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嘉定十年(1217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不久去世,累赠太师,谥号“忠毅”。

第十名:杜杲

杜杲(1173年-1248年),字子昕,号于耕,邵武城关(今属福建)人。南宋抗蒙名臣、爱国将领、学者。杜杲出身官宦之家,宋宁宗嘉定年间以荫补起家,后入江、淮制置使幕府。嘉定十二年(1219年),率军往援滁州,解金人之围。后在安丰之战及庐州之战中大败南下蒙古军,历任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权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晚年以宝文阁学士致仕。淳祐八年(1248年),杜杲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开府仪同三司。

第九名:余玠

余玠(1199年-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金水芳山(今属浙江省开化县)人,侨寓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南宋名将。余玠少为白鹿洞诸生,后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嘉熙年间,余玠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安丰相继战败蒙古军。淳佑元年(1241年),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在蜀时期,构筑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从淳佑三年(1243年)到淳佑四年(1244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战果显着。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的蒙古军。余玠受任于南宋危难之际,竭力经营巴蜀,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杰出贡献。宝佑元年(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暴卒于四川。宋理宗为其辍朝,特赠五官。

第八名:李显忠

李显忠(1109年-1177年或1178年),本名李世辅,绥德军青涧(今陕西清涧)人,南宋抗金名将。李显忠胆略过人,武艺超群。宋高宗初年,因延安失守,被迫仕金。后辗转南下,全家老幼不幸遇害,又投于西夏,借兵攻金。绍兴九年(1140年),李显忠再以兵破西夏铁鹞子军,回归南宋。累授招抚司前军都统制,数次抵御金军入侵。绍兴三十一年(1162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李显忠临危受命,主持淮西战事,以功升授太尉。隆兴元年(1163年),李显忠与邵宏渊等出师北伐,攻取灵壁、虹二县及宿州等地。但因二人失和,最终大败于符离,北伐失败。战后,李显忠先贬后升,历授果州团练副使、浙东副总管、威武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太尉等职。晚年志在退闲,以提举万寿观、奉朝请而终。淳熙四年(1177年),李显忠去世,年六十九。获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襄”。

第七名: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174年),字彬甫,一说彬父,南宋政治家、抗金名将。他出生于北宋徽宗大观四年,绍兴四年(1134年),虞允文凭借父荫出仕,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年,他进士及第,后累迁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虞允文取得了采石大捷,次年升任川陕宣谕使,后因上疏反对与金议和等事而两度罢官。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他被召回朝廷担任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任四川宣抚使,在任期间,他整顿军政,为蜀地的休养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1169年),虞允文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于八年(1172年)改左丞相兼枢密使,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为相期间,虞允文唯才是举,屡次疏请立储。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为北伐事宜殚精竭虑,最终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孝宗追赠他为少师。淳熙六年(1179年)四月,宋孝宗又赠他为太傅,赐谥号“忠肃”。庆元元年(1195年),宋宁宗下诏赠虞允文太师。

第六名:王坚

王坚(1198年-1264年),邓州(今河南邓州)彭桥人,南宋名将。其主要生平事迹如下:宋嘉熙年间(1237年-1240年),王坚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孟珙部下,曾领兵烧毁蒙古军在邓州(今河南邓州)一带所积船材。后被调入四川,曾与曹世雄率兵击退攻掠合州(今重庆合川东)、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东北)的蒙古军。宝祐二年(1254年)七月,王坚被命为兴元都统制兼知合州。王坚调集合州所属五县民丁17万,大规模修筑钓鱼城(在今重庆合川东),训练军队,组织民兵,安辑人民,垦种农田,储薪屯粮,加强战备。宝祐六年(1258年)十二月,蒙哥遣原宋臣晋国宝招降王坚,为王坚执杀。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蒙哥率军围攻钓鱼城。在王坚的率领下,军民协力,婴城固守,百战弥励。从二月到五月,多次击退蒙古攻城锐卒,王坚也得到宋理宗嘉奖。景定元年(1260年)四月,宋理宗赵昀诏王坚入朝,授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次年五月,迁湖北安抚使兼知江陵府。景定四年(1263年)三月,为知和州(今安徽和县)兼管内安抚使。景定五年(1264年)三月,王坚去世,谥忠壮。

第五名: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151年),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 ,南宋名将、词人 ,拜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封咸安郡王,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韩世忠体格雄伟,勇猛过人,十八岁应募参军。他作战英勇,熟知兵事,在西北抗击西夏的战事崛起,后随军征讨方腊、抗击金人入侵,屡立战功。靖康之难后,韩世忠平定苗、刘叛乱,扶保宋高宗赵构即位,又在黄天荡之战、大仪镇之战先后挫败金人,守卫淮东近十年,为南宋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宋金两朝的战争中,韩世忠反对议和,力主抗金,又曾抗疏直言秦桧误国,为此,受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攻击。绍兴十一年(1141年),韩世忠连疏请辞,于十月罢官,晚年闭门谢客,悠游西湖以自乐,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

第四名: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自小崇尚气节,擅长骑射和兵法。他以“良家子”身份从军泾原路,在与西夏和金兵的战斗中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曾指挥宋军在清溪岭击败金军,提振了宋军的士气。后担任永兴军经略使,并在富平之战失败后与弟弟吴璘收编散兵,扼守和尚原。在绍兴元年(1113年),他率军击败金将没立、乌鲁、折合等人的进攻,四战皆捷。面对金帅完颜宗弼集结的重兵进攻,他率领少量军队以少击众,大破金兵。曾在饶风关和仙人关一带与金兵对垒十年,多次击败金兵,保卫了巴蜀地区。因吴玠抗金十年,常苦于粮远劳民,曾多次裁汰冗员,节约开支,实行屯田,每年可收粮食10万斛。又令梁州、洋州守将指挥驻军修筑褒城废堰,扩大灌溉面积,数万家逃难百姓返乡种田。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吴玠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官居一品,后又任四川宣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同年六月,吴玠积劳成疾,病逝于仙人关,年仅47岁。吴玠死后安葬于徽县县城东北的吴山。宋高宗赠封吴玠少师,赏钱30万,谥武安。

第三名:刘锜

刘锜(1098年-1162年),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泸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个儿子,当时与张俊、韩世忠、岳飞等人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将。他自幼聪明好学,力气过人,又苦练箭法,武艺出众,尤其擅长骑射,18岁开始应募从军,曾任陇右都护,多次击败西夏军,屡立战功。绍兴十年(1140年),刘锜指挥顺昌战役,以五千兵马击溃十余万金兵,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又一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绍兴三十年(1160年),他又以垂老重病之躯挂帅出征,并坚持指挥抗战到生命最后一息。刘锜的传奇故事被载入了《宋朝南渡十将传》,他指挥的顺昌之战,被作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而留名青史。刘锜的代表作品有《清溪诗集》,主要成就为顺昌大捷。他去世后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

第二名: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南宋名将孟宗政第四子,南宋中后期军事家、民族英雄。孟珙出身名门,从少年时就跟随父亲出征,曾经向父亲献计,在金军渡河必经之路上设伏,歼灭半数金军;又在战场上勇救陷入敌阵的父亲,因战功被授予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朝元帅完颜讹可率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孟珙攻破十八座营寨,斩落一千多个金兵首级。孟宗政去世后,孟珙掌管了父亲所创建的忠顺军。绍定元年(1228年),孟珙在枣阳建造平虏堰,鼓励军民开垦耕地,饲养马匹。绍定六年(1233年),孟珙与蒙古军联手,大败金朝将领武仙;随后又大败金军于蔡州,金国君主完颜守绪被迫自尽,金国覆灭。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攻打蕲州,进攻襄阳,孟珙亲自指挥,大败蒙古军,又击退蒙古军对黄州的进攻。嘉熙三年(1239年),孟珙率部下接连收复蒙古军占领的襄阳、樊城、郢州等地。此后,孟珙一边在各地抗击蒙古军,一边整顿国内弊端、纪念阵亡将士、大兴屯田、鼓励耕种、加强防御。淳祐六年九月戊午(1246年10月13日),孟珙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宋理宗特赠他为少师,三次追赠为太师,封吉国公,谥号“忠襄”,庙号“威爱”。孟珙忠君爱国,体恤民众,抗金抗元,威名远扬,获得了无数赞誉。

第一名:岳飞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他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在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他的冤屈得以平反昭雪,被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将领,他的事迹和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词作品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爱国情感,对于后人来说,他是一位值得敬仰和纪念的英雄。

14 阅读:3270
评论列表
  • 2024-04-07 10:30

    孟珙是岳家军军魂和意志的传承,算是岳飞的接班人,他家族的父辈们都是岳家军的将领,从小接受前辈们尽忠报国的思想熏陶才造就出这么一位力挽狂澜的名将,可惜注定拯救不了懦弱的宋朝

    风满袖 回复:
    没办法
  • 2024-03-27 16:28

    南宋为将不易,输在帝王和体制

    不哭死神 回复: 风满袖
    没办法啊,毕竟从唐末五代军头林立时过来的啊[呲牙笑][呲牙笑]
    风满袖 回复:
    确实,体制从宋太祖就开始了,对武将不信任
  • 2024-04-15 07:58

    可惜了岳飞岳元帅,三十功名尘与土。

    风满袖 回复:
    确实可惜,昏君赵构
  • 2024-03-31 12:34

    南宋第一名将当属孟拱,岳飞太愚忠

    风满袖 回复:
    他也不算愚忠,他有啥办法
  • 2024-04-02 07:21

    两大再造华夏人物:虞允文,于谦

  • 2024-05-08 21:13

    余玠和虞允文不能算名将了,人家是军政一起抓。换成吴璘和张俊吧,虽然张俊晚节不保但带兵还是有水平的

  • 2024-05-16 20:58

    两宋第一名将是孟拱吧机械,防御大师,岳飞韩世忠之流还差一个档次[抠鼻]

    小方 回复:
    岳飞善于进攻,你说孟珙是不是要排第二
  • 2024-04-01 21:41

    姓杨的太低调了,都封王了,排12

    谢必安 回复:
    不舍得笔墨写他,大名鼎鼎的白梃军
  • 2024-04-02 21:00

    中兴四将怎么只上了两个

  • 最软蛋的朝代

    风满袖 回复:
    武将都还行,就是君主太软,尤其是宋徽宗父子,三个昏君
  • 2024-04-19 08:36

    虞允文不在前三,都是假的!

  • 2024-04-01 19:07

    有人看过《绍宋》吗

    渊渟岳峙 回复:
    请斩杨沂中!
  • 2024-04-16 13:09

    这一看就是按人气排的名

    风满袖 回复:
    按人气的话韩世忠肯定高于吴玠
  • 2024-03-31 19:07

    毕再遇应排前五

  • 2024-04-03 09:14

    扯淡,前三是岳飞,韩世忠,孟拱三个人里面排。

    不哭死神 回复:
    赵云的顺平侯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但逸周书上是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慈和便服曰顺,执事有班能对上。。但克定祸乱是武啊[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不哭死神 回复:
    没有给错的?曹魏吴质怎么来了个丑?改谥号都到司马家掌权了,郑吉怎么来的缪??他的作为哪个配得上名与实爽?而且谥号这种东西也没必要生搬硬套逸周书。赵云的谥号就和逸周书不一样。[静静吃瓜]
    风满袖 回复:
    岳飞、孟珙前三没问题,韩世忠排不到前三,论战绩肯定低于刘錡和吴玠

风满袖

简介:历史、诗词、音乐、美食、体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