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尴尬:虽生前耗费大量财力修陵,但依旧躲不过赤眉军挖坟

人文之光 2024-04-16 14:10:45

西汉皇帝普遍是一个矛盾体:那就是一方面,西汉皇帝从登基第二年开始,就耗费大量财力修建皇帝陵寝,并且出资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西汉皇帝又不乏幻想能长生不死的。比如汉文帝被视为贤明的君主,也一样被江湖术士哄骗。至于汉武帝对于长生不死的渴求,更是直追当年的秦始皇。

所以后世对于这一幕也是哭笑不得:看来,刘家皇帝对自己能长生不死,也是没太大信心。不然不至于修建如此庞大的陵寝。

不过,厚葬也意味着坟墓里有大量的财富,而这当然也会引起盗墓贼觊觎,尤其是在社会局势失控的时候。

比如汉武帝的墓葬,在新莽时期就被盗挖。当然,盗挖汉武帝墓葬的并非新莽朝廷,而是赤眉军。而赤眉军,名义上居然也是复辟汉朝的。

1、新莽的动乱

后世历史学界习惯上把唐和武周合并,把西汉和新莽合并。当然合并的逻辑不一样:西汉和新莽合并的根本原因是,新莽其实就是西汉的延续,而非真正的新王朝——西汉所面临的一切社会问题,其实都等于和平交接给了新莽朝廷。

当代很多半瓶醋历史读者认为王莽是什么穿越者。其实但凡对历史有一丁点了解,都说不出这样的话。因为王莽的改革本质上是复古改革:即把西周那会儿的井田制,在西汉后期恢复起来——要知道,井田制在东周,尤其是战国时期,就因为农业技术的大幅度提高而被淘汰。归根结底在于,井田制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当然王莽没学过经济学,也不懂这个理儿,所以,在王莽的复古改革下,本来就处于社会矛盾严重激化的西汉末年社会,变得更加激化。

其实王莽的改革就等于在2020年代宣布废掉机械化农业,改成继续用耕牛来从事农业作业。从头到尾就是个大笑话。

所以在王莽的操作下,在天下人眼里,西汉居然变得神圣起来——本来天下人认为西汉天命已经没了,该被淘汰了。但是因为新莽的陪衬,天下人居然怀念起了西汉。于是,以复辟汉朝为名义的农民起义,在新莽境内爆发起来,而且声势浩大。

赤眉军就是众多农民军的一支。

2、赤眉军占领长安

赤眉军之所以叫赤眉军,是因为赤眉军的士兵用红色的颜料把眉毛涂红,所以才叫赤眉军。赤眉军的领导者叫樊崇。起初赤眉军也就几百人的规模。但是新莽社会的局面和晚明差不多,所以有人带头宣布反抗官府,就有大量生无可恋的破产百姓加入抗争者的队伍。所以,樊崇的赤眉军很快壮大起来。赤眉军很快也发展成主要的农民军之一。当然,赤眉军也引起了王莽的重视。于是王莽派军队去进攻赤眉军。不过,新莽的溃败是系统性溃败,因此即便军队的素养强于农民军,其实也无济于事。所以,新莽还是遭到了推翻。刘玄入主长安,宣布称帝,这便是玄汉。

刘玄的皇位没等坐稳,赤眉军就宣布拥立刘盆子为皇帝,而后推翻了刘玄的朝廷,占领长安。

其实在古代中国,农民起义想推翻或者说打崩一个政权并不难,但是,想建立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王朝,却很不容易。赤眉军攻入长安以后,对于建设和发展毫无章程和执行力可言。所以,赤眉军为了解决经费,把目光对准了西汉的皇陵——要知道,刘盆子的国号也是汉。这等于挖了自家祖坟。当然刘盆子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所以,赤眉军的行动,刘盆子倒也说了不算。

3、汉武帝陵墓遭盗挖

赤眉军将西汉的皇陵挖了个遍,当然汉文帝算是例外。因为汉文帝主张简朴,所以传说认为汉文帝的陵墓没什么值钱的陪葬品。赤眉军挖坟也得考虑成本,因此在面对大量可选择盗挖陵墓的情况下,没有对汉文帝的陵墓动手。而汉武帝的陵墓,成为赤眉军最热衷盗挖的对象。史书认为,赤眉军出动上万人从汉武帝陵墓里盗挖财富,搬运了几个月,也没拿走汉武帝陵墓里一半的财富。

之后赤眉军在此次盗挖之后,也有过第二次对汉武帝陵墓的盗挖。所以,和汉文帝相比,武帝无疑是很尴尬的:聚敛那么多财富随葬,最终也不过便宜了盗墓贼。

0 阅读:40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