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利则惨案不仅无人担责,且英国还想用印度作为抵抗纳粹的基地

史海撷英 2024-04-13 09:04:48

1864年10月9日,雷吉纳德・戴尔出生在了英控印度旁遮普省的一个当地英国移民家庭里。

戴尔从小就有从军的梦想,青年时代的他考入了英国本土的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培养陆军初级军官和参谋人员)并顺利毕业,成为一名英国陆军少尉。由于戴尔的成绩比较优异,他得以在英国本土服役。

1886年,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当地发生了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冲突,这一冲突迅速演变为了大规模的暴乱,时年22岁的戴尔奉命率所部进驻贝尔法斯特“平息”暴乱。

这场暴乱被认为是贝尔法斯特当地亲英国的新教徒,对亲爱尔兰的天主教徒的一场大屠杀。而英军在这场暴乱中自然是拉偏架,明里暗里协助当地的新教徒,助推了暴乱的血腥程度。初出茅庐的戴尔在这场暴乱中的表现被上司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不难想见他和他的部队在这场暴乱中定是满手血腥。

由于在镇压贝尔法斯特暴乱中的表现“突出”,于是大英帝国决定培养他。考虑到他出身在印度对热带湿热环境比较熟悉,于是他被调回了印度,随后就被派去了英国刚刚占领的缅北,参与镇压当地人民反抗的行动。

然而当戴尔到达缅北后,随即便被缅北恶劣的雨林气候狠狠教训了一顿。戴尔这些西方殖民的豺狼们一个个身患霍乱,不少都永远留在了缅北的山林中,而戴尔总算是侥幸逃过了一劫。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反封建反帝制的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到处展开。这令英国不禁担忧起了自己在中国南部的殖民地香港,于是常年在印度镇压各种“暴乱”的死硬派军官戴尔再次进入了上司们的眼帘。于是1912年戴尔被派遣去了香港驻防。

这一调令对于戴尔的生平影响颇大,戴尔在香港一待就是七年,他既因此躲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用去欧陆送死,但是也令他的仕途大受影响。直到1919年,时年已经55岁的他依旧还只是一个上校。

英国麻烦了

然而也正是1919年,戴尔人生的一次大转机到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从印度征募了125万人参战,这些在欧洲前线作战的印度人官兵由此了解到了十月革命。一战结束后,在欧洲接触到革命思想的官兵们返回印度后,很多人都投入到了民族独立运动中。被英国殖民者残酷压迫的印度民众群起支持民族独立运动,整个南亚次大陆上风起云涌,英国的殖民体系逐渐动摇。

为了镇压蒸蒸日上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以英国驻印度法官S.A.罗拉特为首的委员会,炮制了《印度刑法修正案(1919年第1号)》和《刑法非常权力法(1919年第2号)》,这两个法案完全剥夺了印度人民诸如集会等的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

尽管印度裔议员竭力抵制这两个法案,但是英国殖民当局依旧强行通过了这两个恶法。这两个法案导致了以甘地为首的买办阶层都与英国殖民当局反目,甘地由此开始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广大南亚次大陆民众更是直截了当地进行武装暴动,他们袭击英国殖民当局的各个统治机构、挖断铁路,捕杀殖民当局中的欧洲人。

阿姆利则市的新司令官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南亚次大陆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大英帝国针锋相对地采取了高压措施,从全世界调集精兵强将前往南亚次大陆企图强行弹压。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尔被调回了出生地旁遮普省,分配到了阿姆利则市负责指挥当地的驻军。

阿姆利则锡克教金庙

旁遮普省不同于印度其它地方,当地流行的宗教是一神教的锡克教,而阿姆利则市则是锡克教的圣地。因此英国殖民当局将以强硬镇压殖民地反抗闻名的戴尔调到阿姆利则市,希望他用铁腕手段镇压当地人民反抗的目的非常清楚。

新官上任的戴尔非常尽职尽责,他派出装甲车在市区里到处巡视,颁布命令下令城市居民必须严格遵守《印度刑法修正案(1919年第1号)》和《刑法非常权力法(1919年第2号)》,不得进行任何集会。

事件经过

然而就在1919年4月12日晚,整个阿姆利则市锣鼓喧天,大批的民众在市区到处聚集。这一突发情况令戴尔十分震惊,但由于兵力不足,他只好下令驻军守卫驻地。不知外面情况的戴尔一身戎装坐镇在司令部里,不敢有一刻的松懈。

到了4月13日凌晨1点后,聚集的人群逐渐散去,外面的喧嚣渐渐沉寂。一直紧张地关注外面情况的戴尔不由松了一口气,直接倒在司令部沙发上就睡去了。

然而戴尔在凌晨4点钟左右被副官摇醒,随即他得到了一个消息:大概有两万多人聚集在了阿姆利则市的札连瓦拉公共花园广场上,他们可能要闹事!

雷吉纳德・戴尔

戴尔一听便跳了起来,他下令召集士兵,誓要让阿姆利则市市民知道违反他这个司令官命令的下场。戴尔随后带着149名廓尔喀士兵和旁遮普土兵(一说为90名廓尔喀士兵和俾路支土兵)以及两辆坦克,杀气腾腾地冲向了札连瓦拉公共花园!

到了札连瓦拉公共花园广场附近后,戴尔下令两辆坦克将通向人群聚集广场的最宽道路封锁,然后他命令105名士兵(一说50名)在坦克前站成两排。

闪烁的灯火下,广场上到处可见是老人、妇女、儿童,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相互问候嬉闹,并不像是要聚众闹事的样子。

然而戴尔根本没兴趣去了解这些聚集的民众是为什么,士兵刚排好队列,他就下令士兵举枪对准札连瓦拉公共花园广场上密集的人群!瞥了眼广场上聚集的人群后,戴尔随即下令士兵向广场上自由开火!

一些士兵不愿意向自己的同胞射击,于是对天鸣枪想要驱散他们了事。戴尔见状勃然大怒,他抽出手枪挥舞着厉声下令:“枪口放平!你们就是来干这个的!”

戴尔不断催促士兵开火,一直到士兵带来的子弹射光了,他才满意地下令撤退。这时札连瓦拉公共花园广场上已经成为了人间炼狱,死伤者层层叠压在一起,哀嚎声、痛哭声、呻吟声在广场上空回荡,整个广场被鲜血浸透!

戴尔回到司令部后,向自己的上司旁遮普省副总督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发去了一封电报:我成功镇压了一次革命。

神反转

戴尔的电报虽短,但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奥德怀尔在回给戴尔的电报里对他的血腥处置大加赞赏,并且还将戴尔的行为作为样板向时任印度总督切尔姆斯福德勋爵推荐,希望在整个旁遮普省推广军事管制。

戴尔在阿姆利则市札连瓦拉公共花园广场的铁血镇压传回英国后,英国舆论一片赞誉之声,戴尔随即便被英国陆军提拔为了准将!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1919年4月13日是锡克教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节日——丰收节,其受重视程度与我国的春节、基督教的圣诞节媲美。阿姆利则市市民只是按照传统在度过自己的节日。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阿姆利则惨案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各界纷纷谴责英国殖民者的暴行,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悲愤地怒叱:“在旁遮普有人以法律之名行屠杀之实”。

阿姆利则惨案打醒了印度的很多人,原本的一些绥靖派也纷纷放弃了自己在殖民当局的职务,转向了谋求民族独立。随着阿姆利则惨案在南亚次大陆的持续发酵,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变得岌岌可危。

没有任何惩罚

眼见自己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有被阿姆利则惨案颠覆的危险,英国政府不得不出来灭火,英国的政要们也是口风随之一变。戴尔的顶头上司,批准了戴尔荣升准将的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面对媒体的追问表示:这次屠杀是极其特别的、怪物才干得出来的事,邪恶的空前绝后。

面对各界巨大的压力,英国议会成立了一个亨特委员会调查阿姆利则惨案,将戴尔召到了伦敦质询。

“当然没有,那不是我的工作。医院不是开着嘛,他们自己能走着去。”对于委员会质问有没有救助伤者,戴尔如此轻描淡地回答。面对质询,戴尔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概都坦然承认,从他的言行不难看出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悔意。

阿姆利则惨案一年后的1920年5月26日,亨特委员会给出了结论:戴尔开火驱散聚会人群是合法行为!只是应该事前予以警告,射击时间也该缩短。无疑这一结论是在为戴尔开脱,毕竟随着南亚次大陆形势逐渐稳定,英国也不想再继续装模作样地追究他了。但是戴尔已经臭名昭著了,英国陆军不可能再继续留用他,所以他被勒令退休,这让他的退休金大受影响。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翌年,陆军大臣丘吉尔便转任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很难说这与戴尔的事情完全无关。

对于戴尔制造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始终有一大票人对他表示支持。以出生在印度孟买的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为首的一帮人还专门为戴尔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成功筹集到了2.6万英镑(1919年一英镑等值于7.32238克纯金)交给戴尔作为养老金。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戴尔虽然逃脱了惩罚,但是却在余生中备受世人的唾骂,在1927年时死于脑溢血。

“那么多人说我在阿姆利则做错了,也有那么多人说我做得对,我只想问问我的主,我到底是对是错?”以主之名就万恶可行了吗?雷吉纳德・戴尔最后的遗言里没有任何的忏悔之意,他充分展现了一个殖民者的冷血与虚伪。

无论是亨特委员会还是戴尔,一直都回避了两个很根本的问题:1、戴尔就出生在旁遮普省,他当然清楚丰收节是在4月举办,可是为什么他还下令开枪?2、戴尔是自行下令开火?还是奉命开火的?

英国宣称阿姆利则惨案遇害者为379人,而印度建国后走访当事人的统计结果为千余人遇难。不管阿姆利则惨案遇害人数是多少,刽子手们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无辜的枉死者们没有获得任何慰藉。

迟到的正义,与没到的正义

天道好轮回,上苍饶过谁。

刽子手们也没都逃过惩罚,1940年4月13日,阿姆利则惨案发生整整21年的当天,原旁遮普省副总督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在伦敦演讲时被枪杀。刺杀者尤迪姆・辛格正是阿姆利则惨案亲历者,他其后被英国政府处于绞刑,印度人尊其为烈士。

到了这,故事似乎应该完了,不过还有点小尾巴。

1943年第二世界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一年南亚次大陆获得了大丰收,对外出口了7万吨粮食。然而南亚次大陆地区当年光是孟加拉一地便饿死了至少350万平民!因为英国殖民当局在当地征收了高达四分之三的粮食,当地农业靠天吃饭,产出的粮食除开口粮能有个两三成余粮就不错了,英国殖民当局这征收规模根本就是不给当地民众留活路!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德里的殖民政府向首相丘吉尔发出了一封电报,描绘了当时灾难的可怕情景和恐怖的死亡人数。而丘吉尔的回电电文是:“为什么甘地还没有死呢?”“我们会抵抗到印度人死光为止......反正印度人像兔子一样能生。”

英国抵抗德国纳粹进攻,为啥以印度人死绝为底线呢?杀一为贼,屠城为雄,杀得百万众自为雄中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用在丘吉尔身上还真是贴切啊。

2 阅读:10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