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做新”产业,华为云“做强”技术底座

智能相对论 2024-05-21 18:49:15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沈浪

曾经的工业遗存,竟一跃成了首都文化的新地标。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园,传统的重工业基地确实正在焕发新机,变身成为数字创意产业基地。

而这样的景象,正是北京石景山近年来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更让区域产业得到了全新发展。可以说,今天的石景山产业,一副大好景象,数字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书写着新时代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篇章。

根据官方信息,2023年北京石景山全区经济总量达到1074.8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同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8%,高于全市10.9个百分点。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收入884.7亿元,引育市级重点企业30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三。

这样的成就并非巧合,如今数字创意产业持续火爆,正推动着行业、区域迎来崭新的发展。5月20日,华为云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AIGC数字创意产业峰会暨华为云城市峰会·北京”。

在这场汇聚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先锋企业代表的行业峰会上,「智能相对论」看到目前有关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生态体系和服务体系都在朝着更专业、更广泛、更深度的方向演进。

需求走向全民化,数字创意产业正在迎来2.0阶段

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周期而言,在其发展最关键的前半程,大致要历经4个阶段。

1.0属于要素集群阶段,如政策、技术、资本等要素综合推动产业萌芽;2.0属于市场主导阶段,B端和C端市场的需求全面爆发推动产业扩大;3.0属于层级突破阶段,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出现产业分层,并涌现各层级的巨头,推动产业成熟;4.0属于巨头跨界阶段,各层级的巨头在占领各自的细分市场后开始跨界竞争,推动产业爆发。

对应来说,数字创意产业正处在2.0阶段,政策与技术并非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反而是全面爆发的市场需求正在拉动产业扩大。由此可以看到,市场对数字创意的需求越来越主动,像地方文旅、广播文娱、数字传媒等领域都在借助数字创意完成升级,并走向全民化。

还记得荧幕上那潇洒豪迈的数字人“李白”吗?从影院到春晚舞台,从《长安三万里》到《山河诗长安》,数字创意正在持续打响中国文化IP,并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这样的长期爆火,是数字创意产业逐步走向主流的信号,也意味着本土的数创产业将迎来大基建时代了。

因为只有做好了基础设施建设,那么数字创意产业才具备长期爆火的可能。对此,在峰会现场,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CMO张鹏提到了更为详细的基建思路:首先,以鲲鹏、昇腾和鸿蒙三大生态技术为基础,打造创新、领先、可靠的融合算力基础设施。其次,华为云再联合生态伙伴,结合行业场景构建共性技术平台。最后华为云将针对媒体内容生产,致力于打造效率更优、体验更佳、更智能的AIGC媒体基础设施。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CMO张鹏

从具体的行业实践中可以看到,针对现阶段数字创意产业日益增长的内容制作需求,华为云正全面强化云制作能力,不仅打造了云上一站式制作解决方案,还在乌兰察布构建了一个百万核的渲染资源池,并打通了城市区域到乌兰察布的万兆高速专线,充分满足海量的云上渲染需求。

同时,随着AIGC的走红,市场在数字人、视频、3D创作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对应这些方面,华为云则是基于海量算力和大模型提供一系列AIGC场景服务能力。

比如,在AIGC-数字人方面,华为云既提供数字人训练和推理两大类服务,把数字人的基础打牢,还联合电商、教育、医疗、零售、广电等行业伙伴打造专业的场景化应用解决方案,让数字人能发挥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在AIGC-视频方面,华为云则是打造了一条完整的视频再创作链条,分两步走。首先,用户只需提交30-50张特定艺术风格的图片提交训练,即可定制想要的艺术风格。然后,用户上传视频原片,选择对应的艺术风格,即可自动生成想要的视频内容。

在AIGC-3D方面,华为云不仅通过CG+AI融合,基于MeshGPT等技术思路,将面片数量从800提升至10w,构建了业界首个10w面片生成大模型,还围绕人物-场-动画,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构建了生成式AI工具链,进一步提升3D创作的效率。

以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谁都能主导,往往需要有较强的行业洞察与技术水平来完成落地。峰会上,吕阳明介绍了华为云的AIGC媒体基础设施,以算力及大模型为基础,以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MetaStudio为平台,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

华为云媒体服务产品部总裁吕阳明

云上海量算力是基础,云上制作、AI生成内容等都需要充沛的算力供应支撑。盘古大模型构建了包括数字人大模型、3D大模型、媒体大模型等基础能力,实现内容智能生产新范式,释放内容生产力。

面向PGC和AIGC的两大内容制作场景,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MetaStudio,提供包括一站式云制作,GPU协同设计桌面,云渲染,以及AIGC数字人,AIGC视频等服务。其中,数字人服务提供了数字人训练和推理2大类服务,联合行业伙伴打造场景化应用方案,已在全球广泛应用。此次会上还新发布了AIGC-3D服务,通过AI技术降低3D模型生成成本,提升制作效率。

同时,在此服务的基础上,云上海量算力依旧关键。华为云基于单集群2000P Flops的昇腾AI云服务提供了更长稳的AI算力服务,保证千卡训练30天,长稳率达到90%,断点恢复时长不超过10分钟,从而为数字创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保障。

由此,通过基础技术的升级与强化,又进一步推动数字创意产业满足全民化需求,加速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这也就造成了数字创意产业的大基建时代。

大基建时代,数创产业的技术征程仍须走好三步

诚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一步。若要更进一步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市场的扩大和加速爆发,行业仍需历经三个阶段,把数字创意产业相关的技术路径给完全走通。

一、轻资产时代。数字创意产业作为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业态,并不适合重资产的投入模式,反而在轻资产的模式下,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比如,云原生技术的应用就有加速创新与迭代、自主扩展资源、优化成本、提高协作能力等优势,正是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最为需要的能力。

像华为云提供的云制作、云渲染、云上算力等服务,便是在帮助数字创意产业打造轻资产发展模式。以数字人为例,基于昇腾一卡20路的并发处理能力和盘古数字人大模型,实现快速迭代升级和成本优化。

二、全链路时代。不难发现,在当前,单一的技术很难带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全民化应用,技术的发展朝着全链路打通的方向迭代,从而让数字创意应用越来越容易上手、简单部署,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加速数字创意产业的爆发。

华为云所打造的媒体大模型体系便是为了打通生产全链路,释放内容生产力。对应的,L0媒体大模型基于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专业领域的根技术提供基础模型能力,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L1行业大模型提供优质2D/3D资产,联合企业共同训练打造行业模式,提高企业在资源获取、利用上的效率和能力。最上方的行业场景应用层,则是进一步联合行业伙伴打造专业领域解决方案,为数字创意的应用提供经验、落地服务等,加速推动产业爆发。

由此来看,步步为营,当基础的、行业的、应用的关键问题被一步步解决,那么数字创意行业的从业者所需要建设和考虑的事情就少了许多,便可以把重心放在数字创意的运营和推广上,让更多用户获取服务和体验。

三、大生态时代。当数字创意产业走向全民化,那就意味着一家企业是无法行业日益复杂的需求,唯有开放共生的产业生态才是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到达这个阶段,越是具有服务意识的企业越能引领行业发展,也越清楚以平台为行业发展搭桥牵线的重要性。

对此,华为云媒体服务产品部总裁吕阳明就强调,华为云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不仅可以分享华为云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同时华为云更会吸纳产业里的各类生态伙伴共同成长,帮助企业链接未来,打造面向行业的大模型,赋予行业更加创新的内容生产方式。

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华为云也创新推出数字资产服务,基于区块链和数字安全水印两大技术有效保障资产产权保护,让更多的企业和伙伴无须担心数字资产风险问题,积极向云端迁移发展,做大产业生态。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数字创意产业进入2.0阶段,技术依旧是关键的支撑与驱动。在这个阶段,虽说是产业倒逼技术升级,但如果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链路应用技术做不好,那么全民化的时代终究是泡影。

毋庸置疑,此时是做大蛋糕的时刻,而非争抢蛋糕。在这个阶段,像华为云这样有能力、有态度去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链路应用技术的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福音,他们的出现将更大程度推动产业走向成熟。未来,我们或许能在更多的领域和场景中看到数字创意产业的全面融合与应用,带来更多新奇且惊艳的体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7

智能相对论

简介:智能和车,边评边测;未来和家,且品且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