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让世界感受到济南剪纸的魅力|看见!泉城非遗人

新黄河 2024-04-05 20:10:44

王涛,是一名“80后”,出生于剪纸世家的他,七八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这门艺术。如今,作为济南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他,更是把济南剪纸带出了国门,“济南剪纸融合了其他地区剪纸的精华,有着独特的风格,让世界感受到它的魅力,是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

王涛的作品大多以济南风光、人文故事为主题。他说:“我在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就讲要多创作一些有济南元素和济南特色的优秀作品,只有这样,济南剪纸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我下一步的目标是准备创作一幅10多米的济南长卷,里面包含了多种标志性的济南元素,希望它能成为济南的《清明上河图》。”王涛说,剪纸是一门无声的艺术,不论说得是何种语言、年龄多大多小,都不妨碍学习它。

济南剪纸历史悠久,是一门“接地气”的艺术

“济南剪纸起码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王涛说,“过去的剪纸称为剪样儿,就是从前老人们缝缝补补要做个鞋垫、虎头鞋啥的,要剪出这个样子来,所以,我奶奶那一辈基本都会。”

在王涛看来,济南剪纸和其他地方剪纸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济南剪纸善于博采众长。“因为济南是一个中心,所以好多其他地方的剪纸手艺人需要来济南去售卖、学习,一来二去,济南的剪纸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据王涛介绍,目前系统学习过济南剪纸的学员在数万人以上。“济南的剪纸,现在发展很好,我平时在中小学、高校和老年大学都有课程,我教过的学生最小有四五岁的小孩,最大有94岁的大姨。”王涛说,剪纸是一门大众艺术,不管年龄多大,都可以学。

如今,身为济南剪纸艺术院院长的王涛,在持续创作的同时,还在不断挖掘济南剪纸的历史。“收集好前辈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历程,对于传承好这项非遗,是非常重要的。”

剪纸也是一门“无声”的艺术

以济南风光、人文故事为主题进行创作是王涛作品的一大特点,他剪纸里经常出现的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超然楼以及李清照、辛弃疾、秦琼等。

王涛说,济南可供创作的题材太丰富了。“我在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就讲要多创作一些有济南元素和济南特色的优秀作品,只有这样济南剪纸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在王涛看来,剪纸既有实用属性,又要不断创新。“我下一步的目标是准备创作一幅10多米的济南长卷,里面包含了多种标志性的济南元素,希望它能成为济南的《清明上河图》。”

剪纸,之所以广受欢迎,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无声的艺术。“我2009年去挪威的时候,在当地小学,教学生们济南剪纸。当时翻译不在身边,于是我剪一步,他们就跟着我剪一步,学得很好,翻译回来后感到非常惊讶。”王涛说,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剪纸却有一种可以直抵人心的作用。

王涛表示,随着非遗保护的持续推进,传承人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以前我们的收入以销售剪纸为主,去赶庙会或者在一些节假日进行销售,收入不稳定。现在我们去授课,既能把这项艺术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喜欢,也能让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济南剪纸让世界感受泉城魅力

如今,王涛和济南剪纸已经去过包括美国、法国、挪威、马来西亚等在内的10多个国家,济南剪纸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王涛表示,每次出国交流都是以教学为主,“我每次出去教学,他们一边学习,一边会提出一些关于剪纸的问题,比如剪纸的历史和分布等,我会耐心地讲给他们。”王涛说,通过济南剪纸可以让当地的华人孩子和孔子学院的外国学生们近距离地领略泉城的魅力。

3月7日至10日,“美美与共 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旧金山举行,王涛应邀参会,这也是他第三次前往美国推广济南剪纸。

现场,王涛携带的《大明湖》《趵突泉》等极具泉城特色的景观类作品与《李清照》《辛弃疾》等代表“二安”文化的作品,引来了许多人驻足围观。其间,王涛剪纸作品《济南花卉》还被旧金山图书馆收藏留念。

“为参加这次活动,我创作了一幅把山东的景色浓缩到一起的好客山东剪纸收藏卷,还剪制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和九曲花街。”王涛激动地表示,“我们剪纸传承人用剪刀作画笔,希望用鲜活的传统艺术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让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能感觉到济南剪纸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了。”

记者:刘瑞祥 剪辑:王瑶华 校对:汤琪 编辑:刘梅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