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主力师的兵力,只有16门迫击炮,这个配置怎么样?

天亮心会暖 2023-12-01 18:12:27

在抗战剧中,我们很少会见到八路军使用山炮、步兵炮之类的武器,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这些装备的道具不太好搞;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八路军中,其实本来这些装备也不多,尤其是炮弹那就更少了。

比如在整个抗战中,八路军总部级的炮兵团只有一个,这是装备有山炮和步兵炮的;而在各大战略区中,也有炮兵营级的单位装备有山炮、步兵炮。至于其他级别的部队中,山炮和步兵炮就极少了,通常使用的都是迫击炮,我们在抗日剧中所见的八路军“重武器”,一般也就限于是迫击炮级别了。

可是迫击炮这种武器,在当时的八路军中也是“精贵武器”,装备级别基本要在主力团。若以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刚刚编成时的情况来看,甚至还不是哪个主力团都有迫击炮可用的。

接下来我们便通过历史资料,梳理下八路军刚刚编成时装备迫击炮的情况。

八路军是在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的,下辖3个主力师的番号分别是第115师、120师和129师,每个师的编制都是二旅四团制,外加各直属营。

单纯从编制表上看,每个师都有炮兵营,但实际上这个炮营并没有炮,而是纯步兵营。

若是以团级编制来看,按照国军当时的编制标准,步兵团应有迫击炮连或者是在下属3个步兵营内各配1个迫击炮排。

但是咱们当时并没有足够的炮去填充这个编制,因此三个师迫击炮的配备情况就各不一致了。

以第115师为例,第343旅是编有1个迫击炮连,其实就是原先的红1军团炮连改称;这个连不属于哪一个团,而是由旅部直接指挥,当时总计是有4门炮,编成了2个炮兵排,不过炮弹不多,一共是100余发。

而在第344旅中,也有1个迫击炮连,这是原先的红15军团炮连改称的;这个连只有2门炮,实际是列编在了第688团中,至于炮弹数的话没有详细资料,但估计也不会很多。

第115师部队在最初的对日作战中,迫击炮就有所参战,但因为炮弹不多的缘故,不能敞开了打;甚至说即便有时候炮弹也足够打,但舍不得打太多,因为后续的补充没着落。

所以咱们当时的部队一般采用的战术就是炮兵打几发弹(只有极重要战斗时才可用迫击炮)、轻重机枪扫一轮后,就要冲锋。

这种战术在对付先前的国民党军时,基本是奏效的,后者一些战斗力相对差的部队,往往一冲就溃散了;不过打日军的时候,1937年这批鬼子的战斗力颇强,其在遭到火力打击时会迅速隐蔽,待我军步兵冲锋时,再射击,随后进行白刃战,而不会轻易崩溃。

这样的新情况就会使得当时我军的老部队作战代价比较大,需要适时进行战术调整;其中343旅的部队战术调整比较快,344旅相对较慢,后期也调整了过来。

但是战术可以调整,火力方面尤其是迫击炮火力上却很难改善,因为国府当时不怎么补充炮弹,鬼子装备的迫击炮又较少,缴获也难有很多补充。

这种情况不光是在第115师的部队中存在,第120师和第129师也是一样的。

第120师的迫击炮装备情况,要比第115师还差些,全师只有4门迫击炮,炮弹有86发。

这4门迫击炮是如何编制的呢?

其中有2门炮是编为了第715团迫击炮连;另2门炮编为了第716团迫击炮连;至于第717团,则未见出师时有迫击炮的编制。

所以在第120师的部队中,迫击炮更显精贵,平均每门炮就20多发炮弹,更得节省着用。

在著名的雁门关大战中,第716团的迫击炮弹就只能打出为数不多的几发,用于断日军的头尾车辆,再多的火力支援就难谈得上了。

现在的很多网友不懂军事,就去妄谈战术,实际上采用何种战术有效,很多时候是要以物质装备做基础的。

比如谈当时的伏击作战,为啥要伏击呢?

因为咱们的弹药实在太少了,一支枪最多不过10发子弹,在阵地对射阶段尚不及半天之用,如何能有效杀敌?

放到伏击战的场景下就不同了,敌人在伏击战背景下是疏于防备的一方,我方设伏地域往往距其很近,少量的弹药可以发挥出更佳的打击效能。而在最大程度杀敌的同时,大量部队迅速涌出,又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歼敌,并缴获敌方武器弹药为我所用。

这样的话,战斗才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在当时,很多仗不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打为好,而是手里的条件限制,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战术上做出妥协。

以第129师部队袭击阳明堡机场为例,当时第769团是有迫击炮连的,如果说炮足够、炮弹足够,直接抵近轰击鬼子的飞机可以吧?

但实际情况是这个迫击炮连总计只有3门炮,每门炮的炮弹也没几发,尽管把这个连也投入参战,但不能全指望迫击炮弹。

所以咱们当时必须要派出突击队进去,用手榴弹去炸飞机,这是要付出牺牲的,如果咱们当时炮弹足够,第3营营长赵崇德也不至于牺牲了。

而谈到第129师的迫击炮状况,除了第769团的炮连有3门炮外,还有第772团炮连有3门炮,全师总计是6门炮。

这样的话,第115师有2个迫击炮连6门炮、120师有2个迫击炮连4门炮、第129师有2个迫击炮连6门炮,三个师合计有6个迫击炮连16门炮,就是当时的真实装备情况了。

参照国军中央军的装备标准,一个师的迫击炮数应当是24门,咱们三个师加起来还不如;而地方军一般的装备情况是每个团4门炮,每个师16门炮,咱们三个师加起来相当于杂牌军一个师。

所以以上就是八路军1937年刚编成时,三个主力师配备迫击炮的情况了,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当时的作战有些帮助。

1 阅读:435

天亮心会暖

简介:学习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