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先天实力不足,秦穆公之后又逐步衰落故在战国初期败于魏国

史海撷英 2024-03-04 18:30:43

众所周知,先秦时期的秦国最初是从马夫起家,秦先祖非子因擅长繁养牲畜一道而被周王看中,任命为宗周 “汧渭马场”的主管官吏。之后仅数年时间,非子就为西周王室提供了大量的优良战马,宗周也因此暂时在军事上解决了内忧外患,以及收获了很大一笔财富,对于非子这位人才也自然极为看重,为此分封秦地,建立宗周附属秦国。

此后,秦人在西北边陲恶劣环境下暴霜露、斩荆棘,惨淡经营百年,终于适应当地环境,实力得到大幅增长,也因此击败了西戎,不仅封地疆域扩大,也升为了西陲大夫。不过此时秦国依然只是宗周附庸,直到西周末时,秦国迎来了一个契机,幽王被老丈人申侯联合犬戎杀死于骊山脚下,西周灭亡。

秦国闻声立即率兵援救镐京王城,并在之后派兵护送幽王原太子宜臼,也就是被诸侯新拥立的平王东迁王城于洛邑,为此因功正式升为诸侯,还被授予对宗周原先岐山以西土地的合法征伐权,此后秦国在东周初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最终在春秋中期与晋、楚、齐三国共同位列四大强国。

那么作为春秋时期的老牌强国,为何秦国在战国前期会被新晋成为诸侯的魏国打得大败呢?

首先秦国虽然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但在春秋时期最为鼎盛时也只是称霸西戎,为西方之伯,距离称霸中原长达百年的晋国在实力上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为此在晋国封锁下,秦国到春秋之世结束,始终都无法东进插手中原,参与称霸,秦穆公也被迫才改变战略方向,转为向西发展,并西戎诸部十余而称霸西戎。

由于晋国的长期封锁,秦晋两国也因此爆发长达近百年的争霸战争,但秦国却败多胜少,即便乘晋国内有外乱之际也鲜有获得大胜。当晋国对桃林塞、崤山、函谷,潼关一带地区加强控制封锁后,秦国更是再也难以从崤函险要进军中原地区,此后被晋国牢牢封锁在桃林塞一带地区以西。

秦晋争霸战争示意图

虽然此时魏国还只是晋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但在秦晋争霸战争期间,秦国与尚未发展成魏国的晋国魏氏已有交锋,在辅氏之战中就曾败于出身魏氏的公子魏颗,而魏氏只是晋国当时执政的十一个卿大夫家族之一,而且家族实力并非其中最强,只能算居中而已,可见秦国和晋国之间在实力上是有不小的差距。

虽然秦晋同是春秋四大强国,但晋国根本无需全力出手,晋公室派出几个卿大夫家族就能完胜秦国。秦国不是春秋四大强国之列吗,为何实力会如此不堪,甚至都不敌晋国的一卿大夫家族呢?

不是秦国实力不强,对比除其余春秋三大强国之外,秦国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只是中原霸主晋国实力更强,即便秦国在春秋时期最为鼎盛时的实力距离当时晋国也是稍逊一筹,也就是秦穆公称霸西戎,并国十余,奠定秦国成为春秋四大强国之列基础的鼎盛时期。

其次自秦穆公薨逝之后,秦国衰落的也很快,由于后世之君能力平平,在进入战国时代之前,基本就没有出过什么明君雄主,再加上殉葬制度的存在,不少大臣都被陪葬,因此自秦穆公薨逝后,很少再听闻秦国有什么能臣辅佐,为此秦国开始不断衰落,一直持续到战国初期,秦献公回国夺位,效仿魏国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前。

也或许是秦国在春秋时期的气运实在不佳,秦穆公之后就再没出过什么有作为的君主,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君主可谓皆是明君雄主,如力行改革,挽回衰落局面的秦献公,《过秦论》中所述的六世君主:孝公渠梁、惠文王驷、武王荡、昭襄王稷、孝文王柱、庄襄王子楚(异人)。而中原其余诸侯却接连出现庸主,以至于不断衰落,最终秦国传至秦王政时,发扬六世先君功绩最终兼并关东六国,成就大一统帝业。

麻隧之战示意图

相比起战国时期的迅速崛起称雄诸侯,秦国在春秋时期自穆公薨逝的局面可谓相当悲惨,君主大多能力平庸,又缺乏大才能臣辅佐,只能不断衰落,而同时期的晋国明君雄主接连而出,霸业因此也得到延续,持续称霸中原长达百年。此消彼长之下,秦国自然越发不敌晋国,秦晋争霸战争也于麻隧之战后,以秦国大败,数世不振而告一段落。

此后秦国没有发展方向,只能偏安于中原西北,变得更加衰落,到了春秋末期,曾经作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的秦国已经沦落成老弱小国。而霸主晋国也在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家族攻灭执政智氏,随后瓜分晋国公室而走向灭亡。虽然晋国一分为三,但韩、赵、魏各自实力都不逊色于当时的大国强国,三晋联手在诸侯列国之中更是无人可敌,为此三晋于传统大国秦、楚、齐、燕四国共同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新格局。

在春秋末,战国初时,以魏国为首的三晋联盟还是一直在继续延续着晋国封锁秦国理念,并且渡过黄河,不断向西进军攻伐秦国,而不断衰落的秦国又哪里是三晋联军的对手,为此先祖打下的河西之地尽数落入三晋之手。而魏国也将河西之地设置为西河郡,并在该地逐渐创立了闻名一时的西河学派。

战国形势图

即便秦国单独面对三晋之一也不敌,尤其是魏国,因为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先实行变法图强的诸侯,武功自成后,不断开疆拓土,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首任中原霸主,军事家吴起在魏国任职期间又改革军事,为魏国打造训练了一支战力强大精锐重装武卒部队。五万武卒在阴晋之战中数轮冲锋,来回穿插秦国集结五十万大军组成的军阵,最终秦军大败而逃,沦为中原诸侯的笑柄,被谓之夷狄是也。

作为春秋时期的传统大国,秦国不敌战国时期的新兴魏国,原因是秦国先天实力不足,即便在鼎盛时期距离中原霸主晋国也有不小的差距。后来秦穆公薨逝,秦国开始进入持续衰落阶段,而晋国霸业还在延续,虽然三家分晋后,晋国一分为三,但三晋各自实力都不逊色于传统大国,其中魏国又率先进行了变法改革,实力进一步增强,处于不断衰落的秦国不敌三晋,不敌魏国也是情理之中。

0 阅读:2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