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2亿独资建中朝鸭绿江大桥,然而8年未通车,问题出在哪?

陶陶读历史 2022-12-03 15:10:39

丹东,一直以来有着北国江南,东北小苏杭之称,这座最大的边境城市,拥有的不只是美景,还有对历史的见证。

作为祖国边陲,历朝以来,丹东都是军事要塞。

当年的抗美援朝,我们以弱抗强,取得胜利,堪称奇迹。

而在这里,那座鸭绿江断桥便是见证。

它见证了当年志愿军们有多么的英勇无畏,虽然曾经的大桥已被炸断,但志愿军的精神与中朝之间的友谊却不会被遗忘。

后来,为了促进中朝两方合作,中国政府还花费22亿元建了一座新鸭绿江大桥。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这座已然建成八年的大桥,至今为止却并未通车,甚至在朝鲜境内都没有这桥的延续。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我们耗时耗力所做的都是无用功吗,朝鲜难道压根未想与我们建立往来吗?

曾经的鸭绿江大桥

俯瞰鸭绿江,在中国与朝鲜之间,有两座相邻的大桥,一座是心鸭绿江大桥,而另一座原本也曾横跨鸭绿江,直连中朝两国,可如今只剩下一半的桥身,但却依旧挺立在鸭绿江上。

说起这座大桥,它的历史其实并不多光彩,虽然这座鸭绿江断桥,它的起点是在我国丹东,但却并不是我国主张修建的,而是在1909年日本修建的。

这座鸭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它原本的作用是日本为了方便自己侵略中国,开通的捷径。曾经一度是我们耻辱的见证。

可在后来二战结束,我们胜利了,这座桥原本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但它却见证了中朝往来的历史。

二战后没多久,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虽然炮火并没有直接轰到我国,但朝鲜毕竟是我们的友好邻邦,朋友有难怎能袖手旁观,于是,我们组建志愿军,秘密入朝,加入战斗。

战斗打响光有志愿军的勇猛,还是不够的。后方的梁氏补给才是战斗的根本所在。而这补给运输的路线之一,就是这座建成四十年的鸭绿江大桥。

然而美国已经不远万里攻打朝鲜,那必然是抱着必胜的决心的,怎可能亲已让朝鲜拥有强大后援,于是他们直接炸了鸭绿江大桥。

曾经有12孔的鸭绿江大桥被炸的只剩我国这边的4孔了,但桥断人还在,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最终依然取得了胜利。

可是,这座有着历史意义的鸭绿江大桥却只剩下了残迹。

但这座见证了我们百年来奋起抗争的大桥,政府不忍心让它就此荒废。

于是我国又出资六百余万,把断桥重新修缮了一番,保留了它原本的样子,只是开发成了设施完善的爱国旅游景点,在这里无数中华儿女有了追忆历史的机会,也能在这里关赏到中朝两岸的风光。

可断桥毕竟是断桥,已经不再能起到交流往来贸易的作用,但它可确有着自己独特而又珍贵的价值。

为了让中朝两国人员和物流的往来没有交通的限制,我国在2010年为此制定了一个新的建桥计划。

两国共赢的好想法

曾经的中国,用切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闭关锁国”绝非好主意,往来互通,眼观八方才是硬道理。

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一个畅想,国与国之间的关联越发密切,进出口的贸易交流成了常态化。

而中国和朝鲜作为邻国,两国只隔了一道鸭绿江,,如此便捷的地理条件下,两国的往来自然也应是更加方便的。

朝鲜这么多年给外界看到的样子是,他们并不擅长外交,他们更自我,更内向。

这是他们的国情和常态,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基于自身决定的,别国无权干涉,可也正是这样的常态化与做事方法,注定了朝鲜的生意,有很多都是需要和邻国,也就是我们来谈的。

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飞快,从经济、文化到政治,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需求面也会越来越广,与别国的进出口往来也会同时增多,其中自然也包括朝鲜。

于是,中国政府想到了要新建一座鸭绿江大桥的计划。让大桥连接两国,让人员往来与贸易的交流有一个更为便利畅通的道路。

可这座桥的建设施工不可能只有我们中国人在一头热,也需要朝鲜那边来配合。毕竟这是有利于两国的计划与策略。

在我方的主导下,中朝两国开始了对于建桥计划的接洽与交流。

在经济实力上,我国多少比朝鲜要更强了的么一点,加上我国的眼光放得更长远,深知一旦新鸭绿江大桥建成,在未来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对于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为了能够促成,很是主动。

并且大方明确表示,此桥虽是建设在鸭绿江上,两国共用,但是费用我们全出,朝鲜方面只需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管自己的那段即可。

利弊如此明显的事情,又是在对方让出这么大一步的前提下,这事要放在别的国家身上,怕是早就欣然同意,乐见其成的了。

但问题是,朝鲜还真不是一般的国家。

对于建桥,哪怕是在我国态度都如此明确的条件下,朝鲜的态度就如同一个谜,看不清也猜不透。

可是对于一个还未开始实施的计划,可行还是不可行,无非就是这两种结论。

朝鲜却一直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到后来我们再回头看朝鲜此时的反应的时候,才知道,可能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提议并不感冒吧。

对于我方主动提起的沟通,次次都是可沟通,但若要建桥,却总是还得再等等。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9年10月,朝鲜方面对于修建新鸭绿江大桥,松了口,并且同意了我们的方案。

新鸭绿江大桥

这座新鸭绿江大桥,连接的是中国丹东和朝鲜新义州。

新义州是朝鲜第四大城市,作为和中国遥相对望,也是与中国有着近百年来密切关联的城市,由它做鸭绿江大桥的终点再合适不过了。

而起点丹东呢,近些年来,作为我国国家级的边境合作区,有着日益完善的进出口贸易体系,能够承载多样化的贸易往来,有着和百余个国家往来互通的经验。

连接丹东与新义州建立起来的新鸭绿江大桥,无疑是对中朝两国友好往来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终于确立要实施建设工程,我国十分重视。

速度要快,质量要好,这是中国建设一贯的标准,“基建狂魔”的名号可不是空穴来风。

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建设这座大桥,辽宁省交通局公开招标,挑选最适合的企业,共有8家较为合适的桥梁建设企业。

他们为桥梁设计提供了二十二套方案,经过多方研讨,最终才呈现出来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的新鸭绿江大桥。

在确定了实施细则之后,中方把具体规划拿给了朝鲜方面,两国把建设细节进行了一番讨论。

在2010年2月末,签署了《中朝关于共同建设、管理和维护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的协定》,定下了开工日期,并且对于相关花费也毫无意义,这桥梁算是可以正式启动了。

但想要开工的话,所需要做的前期准备还有很多。

架桥这么大的工程虽然已经有了设计方案,但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程在施工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考察与研究。

新鸭绿江大桥属于公路桥梁,对桥梁未来要承载的车辆,车型以及流量都需要有科学的分析与预测。

加上对于桥梁的线路等级、有无特殊荷载这些基础问题都是需要时间测算的,而桥梁是架于水上,对于鸭绿江的水环境调查,以及水文工作都很必要。

最初的那最初的那二十二个方案,最终入选的有六个,而他们的桥式布置图或多或少的都有差异,要对各类结构进行核算,才能获取到最优的可行性方案。

就这样经过了反复推敲,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2011年5月,这座鸭绿江大桥正式开工。

鸭绿江大桥选定了位于原有的大桥下游十公里的地方,是双塔式的斜拉桥,这样的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更能很好的适用于横跨鸭绿江又能稳定牢固。

桥体宽33米,设有双向的四排车道,主桥加引桥总长共计20.4公里,花费了将近22亿元。

这么大的工程从2011年开工,仅仅花费了三年时间,在2014年的时候,我国承担的部分就已经正式竣工。

无法发挥作用的大桥

可是到如今已经8年过去了,新鸭绿江大桥却一直宛若一个只供观赏的景点一样,一直未通车,不禁让人为它感到可惜。

我们这边三年建好一座大桥,反观朝鲜那边,三年过去,连开工都还没有。应当建桥的那片地方还是一片荒凉的平地,没有一点要有动作的迹象。

最初有人说是朝鲜没能跟上我们的中国速度,加上朝鲜自身的科技发展有限,所以才迟迟未动工。

为了能够帮助朝鲜早日能够建成引桥,让新鸭绿江大桥通车,我国在2015年还特意派出了建桥专家去支援朝鲜,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朝鲜不建桥,那么,这座我们已经建成的大桥就对于互通起不到一点作用了。

对于我们当初看好的两国共赢的场面就暂时不可能发生,难道朝鲜对于进出口的商贸,两国之间的交流等各种问题不计得失吗?还真不是。

因为在中朝两国之间还一直有一座不太好用,但却能勉强一用的老鸭绿江大桥,在最初的鸭绿江大桥被炸掉之后,中朝两国之间并不是断了往来的。

还有一座比鸭绿江断桥年轻一点的大桥还在,它可以承担一部分中朝往来的交通压力。

可是这座大桥就算再年轻,也从1937年投入使用到2022年,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了,年岁在那里,能力也在那里,更有限的是这座桥它的承重不只不能够同时双向放行,就连20吨以上的货车都不能通行。

这样的问题大大影响了往来的效率,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效率快才是王道,旧鸭绿江大桥早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了,但他这么多年却一直担任着往来互通的桥梁,我们虽不想看到,但是却也无力阻止。

可能朝鲜迟迟不建新鸭绿江大桥和这座老桥的存在有着很大关系吧,也许他们更习惯这样的效率,并满足于此。

有不少人对我们花出去的这22亿元感到不值,说朝鲜当初既然有反对建桥的想法,那为什么不当时就明说,一定要等到事情已成定局才来反悔呢?作为一个国家,怎么可以如此不重视承诺?

其实早在此前通过韩联社的报道不难看出,朝鲜也曾考虑过要修建大桥。

因为当时大桥的建成不止是我们看来的商贸互利,在朝鲜方面还能促进他们的旅游业,因为那时正赶上朝鲜准备发展绯缎岛自由贸易地带,大桥的进程必然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但是后来朝鲜从助推绯缎岛自由贸易地带,变成了心间新义州特区,这大桥对于朝鲜的额外作用也就没有了,于是便被搁置了。

可是,难道未来就任凭这座大桥横跨在鸭绿江上,承受的却只有风吹雨淋和世人的目光么?

其实也未必,朝鲜如今对于这座大桥进程通车没有任何打算,并不代表未来依旧会是同样的想法。

中朝两国领导人也曾在这些年间有过会晤,他们都表达了对要维护好中朝传统友谊,并且要继续发展中朝友好合作的意愿。

那么,在未来中朝两国之间的交流只会多,不会少。

为了能够不影响两国的共同利益,新鸭绿江大桥必然会派上用场。

而且在朝鲜内部一直致力于半岛无核化,将战略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那么中国自然会是他很好的助力。

对于我们曾经花费在新鸭绿江大桥上的这22亿元,我们自然不会眼看着打水漂。

既然终有一天会通车,那么我们也不急于这一时,毕竟在最初的时候,对于建桥,我们所想的便是一个长远的规划,这短短八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0 阅读:139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