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奉贤选择未来丨叶其琛:让青春在奉贤“盛开”

上海奉贤 2023-12-19 11:07:22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1993年出生的叶其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举止得体,温和、内向、甚至有些腼腆的大男孩。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扎根奉贤时,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在参与奉贤这座上海南部中心城市的建设中,我看到了这里极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坚定了扎根这里的信心。”

叶其琛的家在浙江绍兴,2016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自小生长在江南,毕业后的理想就是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正巧,他在网络上无意中发现上海市奉贤区政府招募储备人才的信息,便尝试着投出简历,很快获得了考试资格。

然而,当参加考试而第一次来到奉贤时,他的体验感却出乎意料地不好。自轻轨五号线剑川路出站,乘南闵线过江后,车窗外不断地出现在建工地,车行一路,不停地颠簸,根本不是想象中大上海的样子,这让他意识到奉贤原来是上海的远郊。

考试结果出来了,他榜上有名。同时收到几家单位OFFER的他,开始面临选择。彼时,大学毕业生中最热门的选择并非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而是诸如银行、外企等可寻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机遇的单位。该何去何从呢?他找父母商量。父母都认为:“当然应该去奉贤,理由很简单,人家给报销路费嘛!”

叶其琛决定来奉贤试试看。

初到奉贤,工作的落脚点是奉贤最东端的海港开发区。半年后,调至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的企业服务部。在这两处的工作,使他不仅得到了充足的基层锻炼,也感受到来自奉贤本地同事浓浓的人情关怀。在海港开发区时,部门负责人祝春娟很关心他与几个同样家在外地的年轻同事。单位距他租住的公租房有近30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省他们在路上的通勤时间,祝春娟每天开车接送他们上下班。

2018年,他进入区投资促进办的产业招商科工作,参与全区实体型企业招商,助力奉贤“新经济”建设。时任科长陆晓冬常对他进行“传帮带”,他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起来。单位里的领导也多为年富力强的“80后”,思想观念与做事风格与他们这些“90后”很是合拍。他在工作中干劲十足,不断地在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完成中体会到成就感。

2019年起,在实体招商工作之外,他又作为东方美谷推进办的一员骨干,深度参与“东方美谷”的产业建设,组织区内优质企业参与多个美丽健康行业专业展会,参与多次招商推介、项目对接等工作。他工作认真,踏实,作为主笔人牵头撰写了《东方美谷建设“十四五”专题研究》;为单位撰写的《东方美谷:党旗引领下的“美丽嬗变”》,获评奉贤区优质党课;还组织策划了“东方美谷·有爱路就不远”援鄂医护人员集体婚礼等活动。

在事业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的同时,他常想起刚来奉贤时,同一批储备人才考察参观上海之鱼时的场景,当时,在他们面前,只有一个刚刚开放的年丰公园,周边都还是一片在建工地乃至荒草地,而讲解员口中上海之鱼建成后的规划景象,听上去似乎很遥远。对此,小叶坦言当时自己心中也很茫然。

然而如今,他最庆幸的是自己在迷茫中选择了坚守,正是在坚守中,在从事具体的招商引资、产业建设、企业服务等工作中,他经常接触到奉贤各个层面的人与事,除了深深感受到奉贤本乡本土人们的质朴,踏实和重情重谊之外,还逐渐融入到奉贤本地的人文环境之中。也正是在坚守中,他看到了奉贤,特别是奉贤新城正在蓄势待发。

如今,当年作为同批储备人才,选择在奉贤工作的小伙伴们有些人早早离开本单位,离开奉贤。而依然坚守在奉贤的他,果真亲眼见证了轨交五号线跨过黄浦江,奉贤新城地标建筑的崛起,以“东方美谷”为代表的奉贤产业发展,以及上海之鱼的水清草绿四季花开……这一个个变化昭示着奉贤迈开了与时代一起奔走的步伐。

飞速发展的奉贤不仅张开怀抱接纳他这个“外来人”,更给予他这位新奉贤人施展才能的舞台。目前,年轻的叶其琛正作为奉贤“四个一百”年轻干部之一,在上海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处挂职锻炼,他也正在攻读名校的在职研究生。更令他欣喜的是,他已在奉贤觅得意中人——一位地道的本地姑娘。他知道,他的根已深深地扎在奉贤这片土地上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