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我是不是个人才呢?

大盟说文史 2022-09-13 17:04:17

马谡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曾长期担任诸葛亮的高级幕僚,为诸葛亮提供了许多极具前瞻性的建议。

但因为在街亭一战中,刚杆自用,一意孤行,贻误战机,直接影响诸葛亮北伐全局。

诸葛亮非常生气,下令将马谡处死,以儆效尤。

想当年刘备托孤的时候,曾跟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诸葛亮喜爱马谡的才能,且马谡许多建议正中诸葛亮心思,因此就不把刘备的话当回事。

从荆州到成都

马谡是襄阳人,和他哥哥马良一起出来为刘备做事。他们兄弟总共有五个人,马谡是最小的,马良则是最优秀的。

马良

因为他们五兄弟字里面都带有一个“常”字,而马良眉毛中有白毛,因此当时乡间都有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抵抗张鲁,而刘璋发现自己臣下张松等人暗地里投靠刘备,阴谋将益州献给刘备,两人彻底翻脸。

刘备兵少,加之军师庞统被杀,诸葛亮不得已率军从荆州来援,留下马良协助关羽。

而后关羽兵败被杀,马良又随刘备征讨东吴,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刘备败退白帝城,而马良亦遇害。

在哥哥留守荆州的时候,马谡跟着刘备来到了益州,他先后担任了成都县令,越隽太守,初步展现了个人才能。

陈寿三国志说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对于时政、军事都有非常敏锐的见解。

诸葛亮非常器重他,将他带到身边做参军,通宵达旦地谈论天下大事,恨不得抵足而眠,推心置腹。

南中孟获、雍闿叛乱,诸葛亮带兵前去平叛。临行之前,马谡送行了几十里,诸葛亮感动地说,幼常,打南中这件事,你怎么看?

马谡说,南中的蛮夷仗着天高皇帝远,一直不服从我们。就算现在我们打败了他们,过一段时间他们还会造反。

丞相您马上要带兵北伐了,要是这些匪徒知道我们国内空虚,就一定会迅速反叛。但要是将他们全部斩草除根吧,又显得我们不够仁义,会失去天下人的信任,而且这也会严重拉长战争时间。

诸葛亮露出鼓励的微笑,说下去。

马谡接着说,我认为此次征伐南中,用兵原则讲解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重点在于收服南中人心。希望丞相能够以大义和宽宏让南中蛮夷归附我们蜀汉。

诸葛亮南征

在后期的南中之战中,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斩杀雍闿之后,赦免孟获,收获了人心,为后期北伐中原稳定了后方,奠定了基础。

这也是马谡最高光的时刻,他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得非常符合孙子兵法的精髓,也说明他还是有才学的,可却并不知道如何有效运用。

街亭大败

后方安稳之后,诸葛亮择机北伐。有了南中献策,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中原。

在先锋的人选上,众说纷纭,呼声最高的是魏延和吴懿。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个是刘备时期的汉中太守,一个是蜀中名将,也是皇亲国戚。

出乎所有人意料,诸葛亮选择马谡担任先锋,统领部队率先行进。其它将领们自然知道马谡和诸葛亮的深层次关系,倒也没有什么意见。

可理论经验丰富不代表实操也是“大师级”,诸葛亮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就安排王平担任马谡的副手,随时规劝,防止马谡忘乎所以,做出蠢事。

王平

蜀国来犯,魏国自然是严阵以待。魏明帝曹睿派出柱国级武将张郃出战,总督各路兵马在街亭阻挡蜀汉进攻,一场大战正式上演。

张郃是谁,魏国名将,和张飞、马超等一流名将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作战经验丰富,深通韬略,且在曹操跟前多年,深受魏王信任。

尤其是在魏国张辽、徐晃、曹仁等名将去世之后,张郃成为魏军屈指可数的老将,威望极高。

张郃

马谡在他面前,就像是初出茅庐的牛犊子碰上了狡猾的狼。

三国志对马谡这段作战记录很少,大致内容就是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地,将部队全部驻扎在高山上。王平多次劝谏马谡,可马谡就是不听。除此之外,马谡的兵马调度也非常混乱,无法做到相互配合,加上全军都在山上,山下城邑没有兵马把守,这都给张郃提供了可乘之机。

张郃领兵前来,一瞅马谡的排兵布阵,笑得嘴都咧到后脑勺了。这马谡莫不是个白痴吧,你把兵马都困在山上,我要是断了你的水源,你不就废了吗?

说干就干,张郃派兵断绝马谡大军水源,马谡被困多日,带兵从山上向下冲击,被张郃几百,数万兵马四散奔逃。由于街亭没有攻下,诸葛亮进军也没了根据地,只能抢了周边千户百姓回到汉中。

马谡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这次北伐胎死腹中。回到汉中之后,诸葛亮非常恼怒,将马谡及其副将张休、李盛全部斩首。

挥泪斩马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情获罪。

但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唁,并善待其子女,并没有因为马谡的罪过就降罪于他们。

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上还引用了“襄阳记”的说法,说马谡临死前给诸葛亮写了封信,主要内容就是说他和诸葛亮的情义如同父子一般,希望能将这段情义持续到后代身上,他就算死也瞑目了。

马谡死了,诸葛亮失去了一个能够推心置腹的知己,蜀国也失去了一个重要人才。这对本来就缺少人才的蜀汉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损失。

马谡的死源于他的自大,源于他的没有经验,源于他的对手太过老道,源于诸葛亮对他的太过信任?

我觉得这些原因都是。但我更加认为马谡并不是一个大将之材,他更适合做一个参谋军机的人,而不是领军打仗,决定一支军队的命运。

出谋划策很简单,但真正的行军打仗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那些嘴皮子一碰就能说出点子的人,未必就能在战场上将这些点子应用得淋漓尽致。

数百年前有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如今又有一个按部就班,怀才自负的马谡。时代在发展,人的劣根性也在轮回。

每一个人都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如果凭借擅长的领域获得上级信任,上级为了历练,将你安排到一个不太擅长或者一个全新的领域。

你要做的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尽可能考虑周到。而不是盲目自大,仗着领导的宠爱就目空一切,听不进他人意见,否则最后只能惨淡收场。

人生无常,大常包小常。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