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演的《我们仨》:好节目借点噱头又何妨

冷眼看电视 2024-04-01 19:41:33

每当其他行业出现新概念,特别是科技行业,总会在综艺市场中有所体现。前几年元宇宙正火,于是催生了多部以元宇宙为主题的节目,而这几年ChatGPT、Sora风头正劲,AI也成了热门题材之一。

最近芒果TV上线一档名为《我们仨》的旅行探索真人秀,由毛不易、郭麒麟和魏大勋担任MC。与其他旅综不同的是,《我们仨》是由湖南广电开发的AI导演爱芒参与制作,看起来AI在节目中会有更深的参与度,于是也成功勾起了冷眼的好奇心:

旅综这么多,AI会成为《我们仨》成功突围的秘密武器吗?MC与AI导演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观众对于首位AI导演爱芒的出现,会抱着怎样一种态度?

熟人是主菜,AI来点缀

“我叫爱芒,热爱的爱,芒果的芒,我的英文名是AIM,有目标瞄准的意思,因为我的目标就是为了用科技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生活”,节目开篇就是AI导演爱芒的自我介绍。据说爱芒的形象和声音,是由湖南卫视和芒果TV的制片人及年轻导演的信息采样合成而来,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集智”产物。

伴随着爱芒的介绍,三位主角一一登场。魏大勋、郭麒麟和毛不易本就是原生好友,这一次他们聚集到长白山,准备在爱芒的指引与帮助下,一探这座常年被冰雪覆盖的神秘山脉。

看过第一期节目,冷眼想用这个几个词来形容AI导演在节目中的作用。

第一个,是服务型。

与想象中AI强势主导整个节目的节奏不同,在《我们仨》中,爱芒的定位更像是一位智能助理。它的存在不是给嘉宾们制造难题,让他们在旅途中“受苦”,而是尽可能帮他们解决旅行中所出现的特殊状况,让他们在陌生的地方能玩得更舒服。

比如三兄弟顺利汇合抵达宿舍后不知道做什么,爱芒适时出现,告诉他们在节目中的任务就是自己安排行程,并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拍摄下来而后上传,而爱芒自己则会将这些素材剪辑为Vlog。考虑到三人初来乍到,第一天的行程和午餐则由爱芒代为安排。

第二个,是有分寸。

显然节目组在策划之初很明确这一点——观众是为了看毛、郭、魏三人的友情故事来的,而不是看AI炫技。所以爱芒只在需要它的时候才会出现。

像是交代完三兄弟每天要做什么以及第一天的行程安排后,爱芒“隐身幕后”,而且只有当嘉宾“召唤”时它才会出现。这就让节目不确定性变强了,也更有意料之外的看点。

三兄弟吃饱喝足准备驾车前往长白山,结果发现因为雪太大车子整个陷在雪地里动弹不得,三人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附近的村民都来帮忙也不得其法,结果还是求助爱芒发现车子本身有雪地模式,三人顺利脱困。

其实如果刚发现车子困住就求助爱芒导演,一分钟不到就能解决问题,但正是因为没有人想到求助爱芒,爱芒也不会主动跳出来给帮助,才让节目出现了“众人推车助脱困”这样又好笑又暖心的一幕。

第三个,是即时性。

说实话,如果跟真人导演相比,爱芒在制作经验上肯定是有所欠缺的。可它能做到不受限制地“如影随形”,嘉宾可以通过电视、车载、手机等多种方式联系上爱芒,并获取它的帮助。但真人导演的话,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或者信号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失联”的情况。

“我想要怀旧感觉的”“我要有点煽情的”,三兄弟花式下brief是第一期的名场面,爱芒根据反馈调整Vlog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有观众评价“这是早期人类调教AI的珍贵资料记录”,但换位思考,如果这段换成真人导演的话,不仅没有效果,还会有人质疑“花式折磨打工人”。

当然,爱芒还有不少可以改进之处。最直观的,是它的建模。虽然是“集智”的产物,但就像观众所说,看起来又年轻又老,有种诡异感。也有观众提出,爱芒在节目中存在感较弱,更像是加强版“小爱同学”,与自己想象的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有较大出入。

不过冷眼觉得,芒果这步AI棋下得还是很漂亮的。旅综的核心,是熟人关系,是嘉宾之间因为熟稔放松而产生的种种故事,如果只想看AI炫技的话,倒不如蹲守OpenAI发布会更直接。

但还是想给芒果提个小建议,比如通过衍生节目或贴片小剧场,来展示爱芒是如何通过大数据进行工作的、嘉宾的“调教”对爱芒又具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当然现在节目只播了一期,说不定后面的内容里就有“爱芒成长记”。

新概念层出不穷,综艺行业如何应对

就像开篇冷眼说的那样,从元宇宙到AI,每次科技行业的新动态都会影响综艺市场。但不得不指出的事实是,以新概念为创作蓝本的综艺,大多数是自High的结局,人力物力投入了不少,却根本没多少人关注。

自从去年ChatGPT横空出世后,AI就成了国内外综艺行业的热词,欧美AI综艺多以AI和真人同台竞技为主,国内也有类似的人机对抗节目《机智过人》。不过冷眼发现和元宇宙综艺不同,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开始AI综艺似乎找到了新概念与节目融合的正确路径。

最近韩国有一档名为《PD消失了》的AI综艺播出,看名字就知道它和《我们仨》有点异曲同工的感觉。

这是一档室内游戏竞争综艺,名为“M-Phago”的AI PD“担任选角、文案、流程、游戏设计、剪辑等角色,并且会根据出演者的镜头分量分配出演费。怎么说,有点像把真人PD的工作合为一身,并将一部分幕后环节拿到台前的感觉。

与《我们仨》差不多,M-Phago的角色主要是指引和辅助,没有对嘉宾的行为进行直接干涉,而聪明的参演者们则在几轮磨合后找到门道,开始反向调教AI,捉摸着什么样的行为举动,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镜头及出演费。

换句话说,M-Phago更像是激发这些出演者想象力和竞争力的催化剂。

除了这两档把AI作为宣传点主打的节目外,其他很多节目也或多或少在使用AI元素。最常见的,就是AI根据关键词生成剧本。

腾讯视频的熟人关系节目《毛雪汪》、抖音的通告节目《大热门来了》,都有利用AI生成剧本的环节。AI生成的剧本,乍一看很荒谬,仔细一读仿佛又有点逻辑,往往会成为嘉宾之间破冰的利器。

此外,《王牌对王牌》中,利用AI换脸技术制造“假明星”,表面上是搞笑,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们的反诈骗意识,防止被AI换脸诈骗。

总结来看,经过了元宇宙综艺的试错,创作者们找到了新技术在内容上的落点:技术永远是为了内容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强行去打造一档所谓的“高精尖”节目。

再说回《我们仨》。它的首播成绩相当亮眼,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收视率0.348%,份额2.072%,省级卫视同时段排名第一,CSM全国网收视率0.76,份额8.55%,列同时段所有频道第1,甚至在节目还没上线时,就已经上了多次热搜。

但这全是AI的功劳吗?是也不是。观众爱看《我们仨》,是因为被节目中三兄弟的相处模式所打动,他们是为“人的故事”买单。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爱芒的“身兼多职”,做好一切后援工作,三兄弟的旅行还会这么惬意舒服吗?倒也未必。

就像爱芒在节目一开始说的那样,已经有太多人去解读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这样的宏大命题,而我们为什么不能用AI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星辰大海固然重要,但“与我有关”也很重要。对于综艺人而言,亦是如此。

就像冷眼经常说的,综艺是最具“当下性”的文娱产品。而这几年综艺行业的整体下行,就是与这种“当下性”被削弱有关。

过去人们看综艺,不止是为了放松,也是为了从节目中get到最新的潮流是什么。曾几何时,综艺就是社会的流行风向标。但随着短视频的崛起,人们获取流行趋势的渠道变了,而综艺也从曾经的“领风者”变成了“追风人”。

与制作周期及传播方式有关,如果比“快”,那么综艺是断然比不过短视频的,但或许综艺可以从“精”这个方面入手,为“当下性”赋予新的意义。

《我们仨》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大家都知道出门拍Vlog是种流行,但是要怎么拍、怎么配乐、怎么剪,15秒的短视频很难说清,但综艺却可以。甚至包括如何调教爱芒或者说智能机器人,这些观众都可以通过节目来学习。

综艺始终是内容产业,一切新技术、新概念都应该是为了内容服务。就像《繁花》中爷叔说的那样,做生意是要靠派头、噱头和苗头,做内容也是一样。冷眼期待着后续三兄弟和爱芒之间的“交手”,也期待未来综艺行业诞生更多有“噱头”的好内容。

0 阅读:11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