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五虎村五虎将之一,枪法惊人善埋雷,动不动就把地雷埋敌据点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5-20 10:07:50

纪中胜,1922年生,山东省海阳县槐树底村人,五虎村五虎将之一。

纪中胜,小时候因家中贫困,曾给看牛倌拉过“下脚”。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就赶着牛群上山去了,肩上背上几块地瓜干,腋下夹着一条棍,在几年的放牛生活中,他练就了一种特殊本领,五十步开外,能用石头击中牛角。

十八岁时,纪中胜参加了青抗先,先后任队长、村团长、区武装部青年干事、教导员。他念了三年书,还能给报社写稿。

1945年反清剿中,纪中胜作战八次,到敌人据点下埋地雷六次,配合主力打山头两次,打死敌人四名,领导民兵打死敌人二十余名。

1945年5月9日,敌人以两干多人的步骑兵,装备着大炮和轻重机枪.从五龙河畔,顺着莱海大路,侵入了海莱边界,五虎村首当其冲。这里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当地人们曾利用有利的地形和较原始的武器同大汉奸赵保原进行过数次战斗,又组织联防抗捐、抗税、抗抽壮丁,而使赵匪四年之久无法侵入。

9日这天早晨,五虎联防得到敌人向这边进攻的情报后,民兵们就迅速占领了山丘,并在大道上布满了地雷,就等着敌人来吃“大西瓜”。然而,饱尝了地雷苦头的敌人,并不从大道上径直而来,只以少数兵力,打着太阳旗,在远处乱打枪,以引诱山头上的民兵,其余敌人从三面包围遇迥五虎村。

民兵们看到打太阳旗的少数鬼子后,在山上高民喊:“不让鬼子前进,保住我们的村庄。”

忽然,敌人的机枪向民兵们疯狂地扫射起来。联防民兵知道中了鬼子的奸计、正准备撤退,而敌人已踏上了民兵的阵地。敌人五十多名骑兵追逐着撤退的民兵和无辜的老百姓。哭声、叫声、喊声、枪炮声混成一片,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区武装部听到五虎村方向的枪声,就指示武装青年干事纪中胜侦察一下情况。纪中胜抓起了自己的金钩枪,翻越两个山头,直奔纪家店东北山。当他看到二百多米远的山脚下,十几个敌人追赶着一群手无寸铁的妇女和百姓时,不禁满腔怒火。他端起枪砰砰两枪,只见前面为首的一个敌人,从马上来了一个倒栽葱。

周围山头上“麻雀组”的民兵趁机集中向敌人开了火。敌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大队人马也停止了前进,傍晚才撤出了上下三里多长的五虎村。

敌人清剿沙埠前时,派一部分去钓畔村。他们把百姓的家具搬出来,砍倒树木,拉来堵住街口,把民房的墙壁打了一个又一个窟窿,屋顶上又架起了机关枪,当成岗楼。敌人这个架势显然是心里发虚,他们住的大都在疃边的菜园屋和矮墙内,预备着一旦挨打就逃跑。

这期间,纪中胜就领着北斗山的三十多个民兵,不断地去袭击敌人。晚上,他们避开敌人的巡逻,到钓畔村与沙埠前村交界的路口埋地雷,然而狡猾的敌人不从那里走,而从别处绕道过。

一天晚上,纪中胜领着爆炸组和十六个民兵,向沙埠前村东北摸去,到了村头越过一道矮墙,遇上了敌人的岗哨。“八格牙路,什么的干活。”

“对不起,太君!出去放哨。”

爆炸组随便应付了一句,又越回矮墙,顺手扔了几颗手榴弹,打了几枪,迅速撤走。敌人的机枪慌忙向四周一齐扫射,然而民兵早走远了。

第二天刚拂晓,敌人就着急忙慌地向孙家夼一带逃窜了。

敌人到了孙家夼,区武装部就活动在大刁家。大刁家与孙家夼相距约五华里。

这部分敌人自称“铁牛队”,占领了盆子山区,分布在四周山头,蹲在土洞和掩体内,并扬言:“非把土八路(民兵)打垮不可!”“打通海莱公路”!于是就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清剿”。敌人专设“屠杀区”,凡抓来之人,不管大人、小孩、妇女,一律杀死。

民兵白天深入敌占区侦察敌情,晚上把地雷送到鹿砦(木栅栏)根下,搞飞行爆炸,把敌人围困在山头上,防止敌人外出“清剿”。

一天夜,纪中胜领着爆破组到“红部”(敌司令部)去埋没地雷,偷听到敌人第二天要向苇园头一带抢粮食。他回到区武装部立即向教导员汇报这一情况后,区里马上通知各民兵,做好准备,阻击敌人。

第二天下午,教导员和他带领九个民兵,来到了苇园头疃南,隐蔽在一堵二尺多高的园墙后面。当百余名敌人饿着肚子,踉踉跄跄的走到疃南河崖的时候,纪中胜连打三枪,毙伤了两个鬼子,其它民兵也一齐开火,消灭敌人五、六名,敌人见状,慌乱地向小园墙方向打了一阵,拖着八九具尸体逃窜了。

这天,到山水夼村抢粮的鬼子,也遭到民兵的无情打击。

补充:

纪中胜,山东省海阳县槐树底村人,1922年生。抗日战争时期,他运用地雷战、麻雀战给敌人以惨重杀伤,1945年8月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光荣称号。1947年7月,纪中胜任远征爆炸营营长,率领民兵360人,挺进胶济铁路沿线开展地雷战,凯旋而归。建国后,纪中胜曾任海阳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烟台军分区副政委等职。

0 阅读:4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