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地纪实:大战将至,朝鲜老人妇女夜赶牛车运枪炮上前线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5-21 09:57:54

抗美援朝战事爆发,我铁道兵一师分批入朝。铁道兵团政治部为深入了解入朝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抽调王学俭等四人组成工作组,入朝到一师连队作调查研究工作。

四人于1951年2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连队、班、排整整住了二个月零十天。王学俭以写日记记录了他所耳闻目睹的那些生动感人的英雄事迹:

三月四日

晚饭后,来到现场,今夜江桥就要通车了,我要亲自听听火车汽笛的鸣叫声和战士们的欢呼声。

在现场上碰见牛长夫同志,他告诉我印刷厂翻车负伤的几位同志住在成川,因没有人照管,两天没吃上饭。我急了,和乔恩川同志赶去了,见到宋少谦、林展辅、李盛章三位工人,他们伤轻些,通讯员霍昭和也负伤了,还有开车司机、后勤部的一位会计。我给他们买了些苹果,半夜二时许才回来,他们明天要转院,叫通讯员小宋去护理他们。

三月五日

上午,排长仇奉章、五班长张家兴、共产党员吴同宣、青年团员战士刘纪可、卫生员张杰一起去人工拉定时炸弹的现场。我按照实际情况补拍了他们排除定时炸弹的照片。

事情发生在二月七日下午二时,敌机十架飞临沸流江桥上空,我高射炮部队以密集的火力,迫使强盗们不敢在桥上空投弹,就飞到桥北二公里处的山洞口投下了几颗炸弹。有一颗500公斤重的定时炸弹,恰巧插在道床上,洞口上面混凝土平台上还有个重600公斤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排除,路基被切断,就要延误两天才能通车。仇奉章、张家兴、吴同宣、刘继可等同志奋不顾身拉走了定时炸弹。

上午正在桥边拍完焦乃积等同志用大喇叭筒做宣传鼓动的照片,敌机来了。我跑到上坡,这时高炮阵地发出排排火蛇,在飞机周围布满了团团黑烟,我高兴极了,我多么希望打下一架呀!

三月六日

昨天下午回到支石里兵团政治部见到宣传部长徐诚之、政治部副主任陈力,向他汇报了在连队工作情况,把翻车负伤人员情况也介绍了。简群、徐辉、宋树栋、孔庆智等同志到独桥团帮助工作了,机关留人不多,决定很快整顿出版报纸。这给我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昨天机关给翻车牺牲的同志开了追悼会,陈力副主任宣布追认张健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张健呀,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陈力副主任指示我,要以采访英雄事迹为重点,把宣传报道工作搞好。我已搜集很多英雄事迹,决定写篇综合通讯,把我抗美援朝铁道战线上的英雄事迹反映给全国人民。

三月七日

十一时离开支石里,经过翻车事故地后,又去凭吊了遇难战友的墓地,把失散在山坡上的铅字收捡起来。我记下了这个地点。平安南道,成川郡永木里附近之松大岭的一条公路下面40米处的柞树底下埋着七位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在张健的木碑上写下:

为祖国为邻邦壮志未酬身先丧

是英雄是豪杰哀乐悲歌痛悼念

三月九日

昨天下午连队移防,沸流江桥已修通,交给三师保修。经过一夜行军,到达巨兴里。下午找孟、张参谋了解大同江和沸流全部情况,拟写一篇综合报导。

三月十五日

12、13、14日住仁平里,白天到山沟防空,太阳出来很暖和,在树林里整理一下记录材料,以便写篇通讯。敌机来的很频繁,一天有六七次。这里距铁路和公路很近,我军自后方源源不断向前方开进,因而敌机来得频繁。

前几天,敌机把德阳群炸平了。十三日,敌机又在这里扫射,并把一处空房子打着火。十四日,敌机又扫射,把一辆未隐蔽好的汽车打着火。为了躲避敌机空袭,全连移防青松里,这里目标较小,比较安全。我们到达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这里住满了朝鲜人民军的部队,炕上都住满了人,我们就到做饭的小屋里,在地上铺上干草睡下。不一会一位人民军军官把我叫醒,并把我的大衣和背包一起拿上炕让我睡在炕上。这种友爱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三月十六日

上午和连干部研究拟定半月整训计划,重点进行生死荣誉教育。晚饭后就接到命令,部队出发接受新任务。

夜里行军,月亮像一道弯眉似的挂在天空,微弱光亮照着大地,人影、山峰、道路、茅屋朦胧可见。路上,人民军的部队,拥挤着向前行进,重机枪、迫击炮用黄牛车拉着。朝鲜老乡有老头有妇女赶车,我军19兵团也正向前开拔,这可能是大战役即将来临了。

白天,为了防空,我们都早早赶到山沟,在大树底下用树枝伪装起来,盖上大衣睡觉,战士们睡得很香,我却睡不着。太阳出来了,给两个战士拍了照片。

三月十七日

夜里又是行军,到温泉之后,打算乘火车,可是桥被炸坏了,等了两个小时,又步行。道路上冰雪溶化了,泥泞难行,爬过两道山岭,又饿又累又困。昨天没睡好,今天打不起精神,走错了路又转回来。我看见战士尤展阁用镐刨冰吃,我也要了一块放在嘴里,凉冰使我清醒了,又狠狠地吸了两口烟,精神为之一爽,到达了宿营地上清里。

三月十八日

又是一夜的行军,道路泥泞,人们像跳舞似艰难地走着,鞋子进水了,爬过一山又一山,渡过一河又一河。这是入朝行军最困难的一次,疲劳极了,大部分人的脚打起血泡,我也如此。

到达云谷面太乙里,住在赵炳烈家,他是民主青年委员长,劳动党员,三十岁,家有母亲、妻子、二女一子。全家对我们十分友好亲热,给我们做好饭,又一碗一碗端上来,还给我们送来黄豆芽,辣椒。这是入朝后第二次吃上青菜,好极了。

为了离工地近些,又搬到龙下里,桂林洞住下。在被炸坏的桥下休息时,忽然遇见一位中国人,他在这种菜为生,已来13年了,亲人相见,十分热情,小姑娘叫我们哥哥。

三月二十八日

十天没写日记了,工作很紧张。从十九至二十二日都住在六班,和战士们熟了,关系十分好,下连队一个多月以来,生活虽艰苦,但精神很愉快。

按计划已完成在三连的任务,要到六连去工作,连里为我们送行,买了朝鲜酒、一只母鸡、鸡蛋,还有咸鱼,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临走时,我们特去金利男老乡家告别,老太太、小姑娘在溪边小道上向我们招手告别。离开三连的英雄战士和热情的朝鲜老乡,我们真是恋恋不舍。

在去六连的路上,雨雪交加,二十里的步行,把棉衣都湿透了,夜十点多才到达六连。

三月二十九日

参加排以上干部会议。从汇报中可以看出,六连的时事教育抓得很好,行政管理也很好,指导员李健同志经常亲自给战士们读报、讲故事。

三月三十日

上午,李健给二排战士读“打破空中禁区”的英雄王洪智一文,战士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我打开照像机要拍下这个情景。从取景框中,我看到一个战士侧着头,两眼直盯着指导员。在回连部的路上,二排长告诉我,他们已动员战士们学习文化。没有纸笔,怎么办?战士们把朝鲜老乡盖房用的石板当练字板,用石笔在上面练习写生字,有的在沙盘上练习写字。

四月二日

敌机频繁出现,不断在附近投弹扫射。这几天,我查看了入朝以来特别是在抢修大同江桥和沸流江桥立功人员的事迹登记,有一位战士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个战士叫高福才,黑龙江肇东县人,48年入伍,31岁,在一团六连一班当战士。1950年3月,他因思想落后工作消极,违犯纪律,损坏工具等错误被开除党藉,入朝后,目睹了美李军的暴行,屠杀劳动党员,飞机乱投炸弹,伤害平民,深深触动了他的思想,启发了阶级觉悟。

他不畏敌机轰炸扫射,不畏天寒地冻,英勇顽强地参加铁路抢修,在大同江沸流江桥的抢修中,连续立功,受到领导和战友的称颂。

我两次采访他,他说:在江边,我亲眼看到敌人屠杀朝鲜人民的的死人坑,也听房东讲述李承晚军队占领时大批屠杀劳动党员的事,我家在伪满时,是贫雇农,我给地主抗活,又出劳工,解放后,分了土地和房子,如果美帝打过鸭绿江,我们又要像伪满时期那样受奴役,又要当亡国奴,这还了得呀!因此,我下决心,改正过去的错误,把工作干好。

听了高福才这个一度落后士兵的话,我在想,敌人的暴行,吓不倒中朝人民,只能激起人民的复仇火焰。我又想,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压,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腐败的满清政府鉴订了屈辱的卖国条约,割地赔款,今天,我们敢于和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较量,而且是在军事装备相差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把敌人堵在国门之外,并把他们赶回三八线,这只有在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敢于这样办,这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壮举,我甘愿为此付出生命。

四月五日

王继晖科长多次来电话召我们回兵团政治部汇报,我真舍不得离开连队。连队战士们丰富的战斗生活,对我这个长期蹲机关的人很有教育意义,对我今后办好“人民铁军报”很有帮助。饭后,连队干部,房东全家把我们送到公路上,恋恋不舍地告别。

五月一日

四月九日回到机关,四月十一日开始准备汇报材料,我写了题为“一师一团三、六连在朝鲜抢修保修铁路工程中的时事教育的情况和意见”四月十三日上午在政治部部务会上做了汇报。

四月十七日报社开社务会议,研究在朝鲜出版“人民铁军”报问题,到四月二十一日,将印刷所全部搬进山洞,四月二十三日印刷机器已安装好,铅字也摆放好,我们全力准备稿件,争取五月一日出版,五月一日按计划报纸出版了。经过千辛万苦,我们用生命和鲜血把人民铁军报在朝鲜前线出版了,我心情既沉重又兴奋,张健、杨建波、沈新、张铁城、周锡恩同志,你们安息吧!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五月十二日

报纸已出版了三期,工作有了头绪,我抽时间把下连队二个月搜集的材料综合起来,写了一篇“运输战线上的英雄们”的通讯。寄给解放军文艺杂志发表。

为了改善生活,有一部分同志上山采野菜,曲洪功厂长采的“山母楂”很好吃;还有一部分同志去捡干柴。今天,报纸刚印了一半,机器坏了,我们大家十分着急,我和张希尧跑进山洞里,黄林和姜志雄急得满头大汗,我们赶紧把坏的机器零件搬到对面山洞里朝鲜同志的工厂里修理,断的零件被焊接好,回来一试可以工作了,朝鲜工人很热情,告诉我们有事尽管来找他。

前几天祖国人民慰问团来了,他们有工人、女学生、老教授、科学家、文学家、宗教界人士,他们访问英模和功臣,并带来了文工团,演出了杂技等,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白磁水杯,上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红字,还有一条手绢,上面印有: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大家十分高兴。

现在是春天,我们报社居住的这个山洞周围是山花烂漫的季节,这个山洞口在地平线之上,洞口之上是一座五十米高的纯岩石山峰,站在洞口昂首上望,峭壁岩石缝中生长着各色野花,说不出花名,争奇斗艳,十分好看。女同志总要采一些放在炮弹制做的花瓶中欣赏。山上的桃花争先开放,女编辑们偶而在桃花树下改稿了,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美极了。只可恨敌机常在空中轰鸣,骚扰,讨人厌。

山洞里面,洞顶是圆型的,分布着大小不等的钟乳形石柱,十分好看,洞底下已被用土石填平,只在一角留一小洞,顺小洞下去可看流水,据老乡说,这水通大同江,且有鱼出没,我们的印刷厂就设在这填平的地方,洞上方用木方搭成二层楼,编辑们在这里改稿办公,夜里大家都睡在这二层楼上。

0 阅读:6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