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节:蒋介石在大陆过的“最后一个年”,祭祖时儿媳拒磕头

热看点 2024-04-13 09:15:33

1949年1月,蒋介石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老家奉化溪口。也许是预感到了自己在家乡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几个月后的清明节,蒋介石便携带着蒋家上上下下所有后辈祭祖上坟。

这天,蒋介石一行人早早地便来到了蒋家祖坟前,只见他亲自摆上祭品,点燃香烛,双膝跪倒在地上,毕恭毕敬地朝着墓前磕了三个响头。

拜毕起身,要小辈叩头,蒋介石连声说:

“多叩几个,多叩几个。”

小辈们听后也都照做,但在众多人中间,却唯独一位金发碧眼的女人迟迟不肯下跪,拒绝磕头,只是鞠了个躬。而这位女人便是蒋介石的长媳,也就是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

蒋方良本是俄国人,与蒋经国相爱后才千里迢迢跟随他来到了中国,在她的国家的习俗里,只有鞠躬的礼仪,并无磕头跪拜一说。

正所谓“入乡容易随俗难”,这些蒋介石也都是知道的,这要是放在以前,蒋介石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去,可唯独这次,不知道为何,蒋介石却偏偏发了很大的火,大骂儿媳这是不懂规矩。

那么,身为俄国人的蒋方良为何会与蒋经国成婚?而这次祭祖时,明知西方礼仪的蒋介石又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呢?

异国他乡 相知相爱

蒋方良,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1916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贵族家庭。芬娜的家中本是当地有名的贵族,可以后来家道中落,她的生活开始变得苦不堪言。

后来她的父母因承受不住打击双双离世,自此,她便与自己的姐姐安娜相依为命。

1934年,芬娜来到苏联乌拉山区工作,也正是在这里,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芬娜与同为工人的蒋经国开始结识。

值得一提的是,二人的第一次相见还是一段值得传颂的“英雄救美”的故事。

这天,蒋经国深夜加完班,从工厂走回宿舍的路上,他突然听到了前方似乎传来了争吵声,等到走近一看,却发现一个身高马大的大汉正在与一位女孩拉扯着,看到有人走来,女孩赶紧发出呼救。

此时的蒋经国本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心态,也顾不得自己与对方身形的差距,直接抡起拳头冲了过去,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蒋经国虽然三两拳便把俄罗斯大汉给打倒在地,帮助女孩逃脱了险境。

待两人终于达到了安全的地方时,蒋经国这才发现眼前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长得竟是如此地美丽动人,而此时的女孩也被刚才这位不顾危险救自己的中国男人给俘获了芳心。

蒋经国从1925年便来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后来苏联与国民党的关系开始恶化,很多留苏的年轻人都被允许回国,但却蒋经国迟迟不能回去。

这些年为了谋生,蒋经国化名为尼古拉在金矿做过苦力,去农村种过田地,也当过清洁工打扫厕所。

好不容易被调到了重型机械厂工作,生活才稍微好了一点,但他依旧想念家乡的母亲。而芬娜的出现,就如同一束光一般,照亮了蒋经国黑暗的生活,使他感受到了多年来未曾得到过的温暖,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盼。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1935年3月,两人如愿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远到中国拜见公婆

二人成婚后不到一年,芬娜便为蒋经国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虽然拮据,但也是十分温暖。

本以为日子会这样持续下去,但是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彼时的蒋介石被张学良软禁之后,以为走投无路的他便给夫人宋美龄留下了遗言。

遗言中蒋介石并没有过多的权力交代,反而是向宋美龄再三嘱托,日后一定要代其好好抚养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与蒋纬国。

后来蒋经国也听说了这件事,此时蒋经国归国的念头便更加强烈。

于是,思乡心切的蒋经国再次托友人帮自己给父亲寄信,但没想到那封信落在了苏联特工的手中,苏联方面不想让蒋经国回去,还辞去了蒋经国机械厂的工作,此时他们一家三口的经济来源便只靠着芬娜微薄的工资支撑着。

好在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1937年,蒋介石与共产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而随着国共开始合作,苏联方面对于蒋介石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改变。这一年,斯大林应蒋介石的要求,答应放蒋经国回国。

此时的芬娜心中也十分清楚,自己若是随丈夫蒋经国到中国去,只怕日后都难以再有回来的机会,但出于对孩子以及丈夫的爱,芬娜还是决定跟随丈夫回到中国。

然而事实也真如她所料的那般,自己日后再也没有机会能够返回故土。

抵达中国后,芬娜第一次感受到了格格不入的滋味,在众多的人群当中,她高大的身材以及金发碧眼的特征十分突出,并且大家说的话她也是一点都听不懂,她甚至开始担心,自己的公公婆婆会不会对自己心有芥蒂。

在跟随丈夫来到南京后,芬娜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公公蒋介石。

或许是早已做足了心理准备,又或许是因为长孙的存在,对于自己的这位与众不同的儿媳,蒋介石并没有表现出极大地不适,也正是在这时,蒋经国为妻子起了一个中文名字,芬娜在中国正式改名为蒋方良。

不久后,蒋经国又带着妻子蒋方良一同回到了溪口老家,探望他的生母毛福梅。对于这个洋儿媳,说实话,毛福梅刚开始也有些不适应,但在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之后,她渐渐地发现,洋儿媳妇极为温柔贤惠、体贴丈夫,并且做起家务事来也是手脚麻利。

于是慢慢地,蒋方良也开始深得婆婆毛福梅喜爱,而毛福梅也是逢人便夸自己的这位儿媳有多孝顺。

此后,蒋方良便陪着丈夫一起前往各地,并且在闲暇时间自学汉语。值得一提的是,不到一年时间里,蒋方良便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与大家交流,很快便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后来蒋经国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需要辗转各地,蒋方良也是时常跟随着他走街串巷、筹集资金,为丈夫尽力地分担着工作。此时的她不仅仅是蒋经国的妻子,更多地扮演的还是“战友”的角色。

时间来到了1949年,三大战役过后,国民党内部早已经变得四分五裂。1月1日,蒋介石为了保存其反革命的实力,求得转机,再次虚情假意地抛出了想要与中共和谈的橄榄枝,但却被毛主席识破。

1月14日,毛主席发表了一篇关于时局的声明,再次揭露了蒋介石以和谈为幌子的阴谋。

彼时的中共还明确地提出了拒绝以蒋介石为谈判对手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蒋介石不得不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引退”,以期能够促成与中共之间的“和谈”。

众所周知,自1927年到1949年,期间蒋介石曾三次下野,而1949年的这次也是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

蒋介石每次下野,都要回到家乡奉化溪口做短暂的调整,而这次下野后,蒋介石当天便携带着一家老小离开南京回到了溪口,开始了他在大陆的最后生活。

黯然回乡,脾气变大

以往蒋介石每次回乡,溪口都会组织十分热闹的欢迎仪式,敲锣打鼓,燃鞭放炮,家家户户口口相传,十分地热闹。

可这次回来,却是格外的冷清,街上不仅没有欢迎仪式,家家户户还都是大门紧闭,生怕会触了霉头。

这巨大的落差使得心里本就不是滋味的蒋介石更是恼怒,据说这次回来之后他便性情大变,本来就脾气不好的他现在时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

一次午饭的时候,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施季言得知蒋介石爱吃甲鱼,于是便特意命人买了两只土生土长的童子甲鱼想要孝敬他,并且为了讨得蒋介石的欢心,施季言还亲自下厨调配作料。

做好后施季言将甲鱼毕恭毕敬地端到蒋介石桌上后,本以为会获得夸赞,没想到蒋介石看到后却是眉头紧皱,直接训斥他道: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买这样珍贵的东西给我吃,你知道甲鱼多少钱一斤吗?”

说着说着,蒋介石又借题发挥起来,批评他们生活太过腐化,不知节俭,所以日后要多多反省,努力改过。

不知道的还以为蒋介石这是真正认识到了国民党腐败奢侈的错误,准备彻底地改过自新呢,殊不知吃着吃着,蒋介石突然放下了手中的白米饭,说道自己不吃机器轧的,要吃碾子做的米,也就是寻常老百姓家用石磨加工的米。

他这一声令下,侍从们赶紧跑到农户家中为他换米重煮。而在等待的过程中,蒋介石更是全程黑着脸,侍从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吃完饭后,蒋介石照例准备午睡,谁知刚跨进卧室,脱下外套,蒋介石又咋呼了起来,问衣架在哪儿,于是身边的侍从又是一顿被数落。

总之,蒋介石这次因下台后心情不悦的缘故,在溪口居住的那段时间可谓是事事挑剔,稍微有一点不满就大发雷霆,常常弄得身边的侍从人员提心吊胆,无从下手。

蒋介石也算是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此次下野或许就是最后一次,彼时家乡也难以再有自己的容身之处,所以自回乡后,他便经常在儿子蒋经国的陪同下,携带着自己的儿子孙子,徜徉于家乡的每个景点。

而这最后一次的家乡之旅,在蒋介石心中可谓是十分可贵。

在家乡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后,时间转眼来到了清明节,按照习俗来说,蒋介石要带着宋美龄以及蒋经国夫妇还有众多后辈门上山扫墓祭祖。

蒋介石对这方面向来都是比较敬重的,只见他上山来到墓前,亲自摆上了祭品,点燃香烟,双膝跪倒在墓前,毕恭毕敬地朝着祖宗的坟墓磕了三个响头。

接下来便是小辈们纷纷叩头,但是轮到蒋方良的时候,她却迟迟不愿下跪,只是鞠了个躬。

蒋方良的行为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她来自苏联,那里与中国文化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他们那里,没有磕头跪拜一说,鞠躬便是礼仪的传达姿态。

蒋介石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呢?这要是放在以前,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去,可偏偏这次,原本就生闷气的蒋介石却突然大发雷霆,直骂:

“俄国人不懂礼节,不知孝道!”

听到这句话后的蒋方良心中也是十分委屈,自己为了丈夫为了孩子辞别家乡,千里迢迢跟随蒋经国来到中国,这么多年来,怕丈夫担心,她从来没有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更是从来没有提及一次想回去看看。

她努力地尝试融入中国,努力适应中国的生活,努力学习汉语,现在的她俨然已经成为了半个中国人,可是即使生活习惯与语言再改变,骨子里的传统习俗也并不会改变,况且在她们俄国,没有磕头跪拜这一说。

这点蒋介石也是知道的,所以蒋方良不明白,昔日里的父亲,为何如今会变得如此苛刻?

这背后的缘由,大概也只有蒋介石自己心里清楚。

蒋介石向来怀有传统的儒家观念,对祖陵以及宗亲更是十分虔诚,而他也深知,这很可能是自己有生之年带领后辈最后一次祭祖上坟,所以这次他之所以会对儿媳的行为如此恼怒,大概也是想落得个圆满,不想留下任何遗憾吧!

1949年4月23日凌晨,南京城外炮声隆隆,解放军发起了最后一击。李宗仁逃离南京,当天南京便彻底解放。

南京解放的消息,很快地便传到了远在溪口的蒋介石耳中,为了防止成为瓮中之鳖,此时的蒋介石立即打算开溜。

两天后,蒋介石便携带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军舰,缓缓驶离宁海县,逃往台湾。自此以后,正如他当初所担忧的那样,有生之年他再也没有机会回过故乡。

而蒋方良在跟随着逃到台湾后,也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之后便很少在公开场合出面。

她并从不在意自己丈夫的身份,她只知道,她认定的是蒋经国这个人,是他当初的奋不顾身相救和他后来的相濡以沫。

而从逃到台湾以后,这位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几十年的女人,最后也没能再回到过自己的国家一次。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