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科学家移藉!科研人才严重流失,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宇宙天文馆 2024-05-08 18:34:10

2020年7月,中科院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的消息一出瞬间引爆网络。

要知道,中科院可是我国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了。然而,更劲爆的还在后头。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已有3.2万名科学家移籍至其他国家,这些科学家都是在各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他们的离去不仅仅是个体的损失,更是整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削弱。

为什么我们“留不住”科研人员?面对如此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我们要做出哪些行动?

人才严重流失,3.2万科学家移藉

近年来,中国科研人员的流失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最近的数据显示,已经有3.2万名科学家选择离开中国去往海外发展,里面不乏国内的顶尖人才。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国内培养的高端人才最终都会选择移民国外。

就以清华北大为例,清华北大被人们戏称为“留美预科班”。2021年清华毕业生共有7441名,其中6.9%的毕业生选择出国;同年北大的毕业生共有11985名,其中18.9%的学生选择出国。

不光是学生如此,那些科研人才也有不少选择了出国。

“清华学术女神”颜宁想必大家有所耳闻,她3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导,发表了22篇学术论文,带出来7名博士生,各项科研成果拿到手软。

曾经有人评价她说,颜宁的存在将中国分子生物学向前推进了20年。

然而,颜宁3次评选中科院院士3次落选。心灰意冷后,颜宁选择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凭借自己优异的科研成果,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爱珍,她是我国研究半导体的大功臣,结果4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最终选择成为美国院士。

为什么那么多高端人才会选择出国发展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为什么我们“留不住”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尽管我国在科研投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科研经费的不足导致科学家在进行基础研究和探索性实验时受到了很大限制,这无疑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举个例子,“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当初它建设的时候,参加建设的科研人员年薪只有10万,工作地点还是在大山里。对比着娱乐圈的天价日薪,这真的是少的可怜。

同时,我国科研经费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也使得资金难以真正用在刀刃上,因此会有一部分科研人员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选择远走他乡。

此外,国内的科研环境和体制问题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强调论文数量,这很容易就导致科研人员为了追求短期成果而忽视长期研究,只是一味的去堆论文的数量,不管质量如何。

再有就是科研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很难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科研圈内学术腐败、权力寻租等现象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这无疑削弱了科研人员的信心和向心力。

我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也不够完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内目前仍然存在对海外留学人员过分推崇的现象,认为只要出国深造,那就是极好的,这使得国内优秀人才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在引进人才时过于注重名气和头衔,只看名头够不够“高大上”,从而忽视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对于国内的人才往往又过分严格,这也是一部分选择出国深造或者发展的原因之一。

我们该如何解决人才流失现象?

面对如此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我们必须要积极的改变,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人员的困境,才能改善科研人员流失的现状。

第一方面就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优化分配机制。俗话说:“嘘寒问暖,不如打比巨款。”这句话在科研领域也适用,科研就是烧钱的项目,美国每年的科研经费都是天文数字。

因此,我们还是要不断提高科研投入的比例,尤其是对基础研究的支持,给科研人员提供可靠的条件。

此外,要改革科研经费分配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第二方面可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是想要让我国科研圈不断向上良性发展就一定要做出改变。

我们应该摒弃过度追求论文数量的做法,转向更加注重科研质量和实际产出的评价标准。

同时,要推动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升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三方面就是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拒绝“双标”,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改变对海外留学人员的过分推崇,给予国内优秀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引进人才时,应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潜力,而不仅仅是名气和头衔。相关部门及高校应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实验平台和职业发展机会,培养和留住更多的科研人才。

科研人员流失是一个复杂且紧迫的问题,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宽松、自由、公平的发展环境,进而吸引和留住他们,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近些年科研人员不断流失的情况你怎么看呢?你认为国家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呢?欢迎大家讨论。#所见所得,都很科学##科普#

参考文献:

胡学东.《比较教育研究》.略论人才流动和人才流失

李红杰.《现代物业(中旬刊)》.浅谈科研人才流失的原因及相关政策

徐毅.《中国市场》.浅析科研事业单位人才流失及对策

0 阅读:2

宇宙天文馆

简介:宇宙天文馆,不止有宇宙天文,万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