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虽加入轴心国却尽量避免参战,其工人党则号召反法西斯

史海撷英 2024-03-19 17:16:21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保加利亚就确认加入轴心国集团,从此开启了保加利亚的二战,保加利亚的历史也由此走向历史的转折,拉开了保加利亚新时代的序幕......

二战爆发前和二战早期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专制独裁但想恪守中立;保加利亚政界倒向德国渴望“复仇”;民间革命力量陷入低谷......

总的来看,保加利亚这一占据巴尔干重要地位的小国,想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浪潮中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以沙皇鲍里斯三世为首、颇有远见的有识之士努力维持国家、民族的独立,但在轴心国尤其是纳粹德国的步步紧逼下,保加利亚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纳粹法西斯的仆从国。

1941年2月29日,保加利亚代表在华沙的贝尔维德宫在三国公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上签字,放弃了中立的立场,正式加入了二战轴心国集团......

捞取好处

虽然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加入轴心国集团,但为了避免战时被针对和战后被清算,鲍里斯为自己的加入设置了种种条件,比如拒绝派兵参加入侵苏联的行动和尽可能减少直接出兵帮助纳粹德国,甚至对于第三帝国迫害犹太人的政策也是阳奉阴违。

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为了换取保加利亚的加入,满口答应这些条件,在当时也确实没有强迫保加利亚派出军队直接参战,只是将保军作为纳粹德国占领巴尔干后的维持统治力量,让保军替轴心国管理好巴尔干。

1941年4月20日,保加利亚军队正式“入驻”周边邻国:希腊的塞拉伊、卡瓦拉、克桑提、科莫蒂尼乃至爱琴海被保加利亚占领;南斯拉夫马其顿大部分地区、塞尔维亚东南部地区也被保军“接管”。

两个月后,纳粹德国正式入侵苏联,但根据此前鲍里斯三世与希特勒谈好的条件,保加利亚并没有派兵参加巴巴罗萨行动,尽管保加利亚战舰确实与在黑海跟袭击保加利亚航运的苏联军舰交战,但保加利亚始终没有对苏联宣战,这一点跟其他轴心国小国都不同。

虽然保加利亚尽力不得罪苏联与土耳其,但加入轴心国本身就代表了它与英美两国宣战,当然英美等同盟国家也第一时间跟保加利亚宣战,尽管在此后的战争中,双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冲突,反倒是一直互不宣战的苏联对战后保加利亚影响颇大。

而在1941年中之前,保加利亚通过加入轴心国,趁着南斯拉夫和希腊沦陷的机会,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一战以来就一直追求要得到的土地和居民,实现了“民族统一”和“民族夙愿”,此时的保加利亚人民也普遍被这种法西斯的欺骗给感染得狂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临时的胜利完全依靠纳粹德国的“恩赐”和“收买”,最终只会连本带利的“偿还”。

鲍里斯三世

此时保加利亚国内基本上都是对第三帝国一片叫好,当然也有少数有识之士和颇有远见者对国家未来命运感到担忧,保加利亚的鲍里斯三世沙皇就是少数人之一,当然作为一名政治家,鲍里斯的最终目的还是借助这场战争实现保加利亚本国、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鲍里斯于1941年4月18日来到维也纳希特勒的大本营,他随身带了一张地图,上面标着保加利亚所希望得到的土地,并不断给希特勒戴高帽:感谢希特勒帮助“解放了保加利亚的土地”,并恳求希特勒继续支持保加利亚的“事业”。

几天之后,希特勒政府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就通知保加利亚政府,德国已同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即墨索里尼的女婿)商定,“完全满足保加利亚的领土和经济要求”。当消息传来,保加利亚人民又一次陷入狂热,并给鲍里斯三世贴上“解放者国王”和“统一者国王”的美誉。

1941年5月28日至6月20日,鲍里斯三世“带着感激之情”出访了德国、意大利、瑞士和斯洛伐克。正策划入侵苏联的希特勒在奥地利的“贝尔霍夫”冬宫接见了鲍里斯,双方进行了“极其亲切的交谈”。

希特勒称“保加利亚人是德国人最友好的朋友,德军在保加利亚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希特勒还向国王透露,斯大林此时绝不会袖手旁观,善罢甘休,因为德国支持了罗马尼亚,支持了芬兰,支持了保加利亚。德国将要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

鲍里斯与希特勒

鲍里斯三世沙皇听后心领神会,意识到德国即将向苏宣战。于是他赶紧吹捧希特勒是“军事天才”,宣称自己是“德国的忠实盟友”,最后还不忘提醒希特勒关于保加利亚不会对苏作战的条件......

7月初,希特勒派了他亲信的阿道夫・贝克勒到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当大使,临行前希特勒向贝克勒交代了许多具体事宜,还说:“派你去一个我心里最亲近的国家。那里有真正友好的人民,有一个很有经验的领导人。我高度评价和尊敬这位领导人。”由此可见此时的希特勒对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和其政府的重视和信任。

武装抵抗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大举侵犯苏联,很快就攻克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几个月后德军直逼莫斯科城下,为此苏联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并打破了德军“闪电战”的神话,开始了长达3年多的卫国战争。

就在苏德开战当天下午,保加利亚驻莫斯科大使馆就应德国外交部的要求,负责照管德国在苏联的财产和利益,因为此时轴心国内部只有保加利亚尚未与苏联宣战,也并未直接作战,所以保加利亚反倒成为了苏德双方沟通联系的渠道之一。

就在同一天,保加利亚内阁决定将国内所有共产党议员软禁在家,监视他们和其他共产党人的活动。接着又通过了新的法律草案,对犹太人的财产加倍征税(象征性的反犹太法令,整个二战期间保加利亚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的犹太人被强制驱逐或关入集中营)。

随着德意两国开始侵略苏联,保加利亚相当一部分民众开始反对保加利亚政府追随侵略者的政策,此时国内多数资产阶级政党也都想保持中立,但很少有开展反对法西斯的活动,唯有保加利亚工人党(工人党和共产党合并后的政党)成为反法西斯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保加利亚工人党(1948年12月起改名为共产党)就发表了告人民书,号召不要给德国法西斯“一粒粮食”和“一片面包”,一个保加利亚人也不要去为德国法西斯效劳!

并且党的领导集团还作出了武装起义的决议,号召驱逐德国法西斯和推翻它在保加利亚的代理人的统治。党的告人民书指出:历史上,没有一场战争比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这场反苏战争更富于强盗性质,更富于帝国主义性质,更富于反革命性质。反之,也没有一场战争比苏联人民现在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更富于正义性,更富于进步性。各国人民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一战争的结局。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还是周恩来的老师)领导的国外局也于1941年7月1日专门致信工人党中央政治局,指出现阶段不宜发动武装起义,主要是积蓄力量,巩固在军队的阵地,袭击敌人的战略驻点。信中强调,“世界大战的现阶段不存在无产阶级专政或苏维埃政权的任务,更不存在争取社会主义的任务。……现在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反法西斯阵线”。这无疑是极具远见的指导意见。

1941年7月23日,设立在莫斯科的“赫里斯托・博特夫”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它号召国内外保加利亚人支援武装斗争,宣传保加利亚国内抵抗运动。许多保加利亚工人党的号召和决议以及国际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状况也都通过该广播电台播出。就这样,保加利亚在二战时期轰轰烈烈的反法西斯武装抵抗运动开始了......

斗争

1941年8月22日,保加利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呼吁书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英国和苏联已经结成同盟。他们集中使用人力、物力,共同奋斗,必将尽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战胜希特勒德国。……我国获胜的希望寄托于一切热爱自由的国家所进行的反法西斯的共同斗争。”

此时的保加利亚政府仍旧对外推行亲德政策,对内镇压人民群众的革命活动。还在1941年底错误估计形势,并在希特勒的胁迫下向英、美宣布“象征性战争”。这一举动导致后来英、美空军对索非亚进行轰炸,并把保加利亚作为战败国加以处置。

等到1941年12月,保加利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又在另一份呼吁书中称:“保加利亚并未遭到进攻,却参加了世界大战……保加利亚为了什么,又是出于保加利亚的哪种利益,要对美国这个伟大的民主国家宣战呢……战争是由一帮希特勒的代理人所宣布的,他们无视保加利亚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把保加利亚绑在法西斯的战车上。”

经过工人党的不断宣传,加上二战欧洲战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保加利亚人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理由参与这场战争,广大群众也不认为保加利亚与美国、英国、苏联及其盟国处于战争状态,唯一积极参与战争的只不过是未经人民知晓和同意的保加利亚法西斯政府!

于是在1941年底,保加利亚人民群众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群众集会、示威游行、罢工行动、破坏活动等等等等。甚至工人党还从苏联派来了几个战斗小组,以加强国内的抵抗运动。

与此同时,在保加利亚革命者的压力下,保加利亚政府始终没有派出军队开赴东线同苏联作战,也没有落实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制度,保加利亚也成为了轴心国阵营中唯二没有将国内犹太人强制驱逐或关入集中营的国家(另一个是芬兰)。

当然这种反抗行动也付出了代价:保加利亚波格丹・菲洛夫政府通过国家治安法令对反抗行动判处重刑,根据官方发表的惩处数字,从1941年1月1日到9月9日,受到迫害的情况如下:判处死刑者:425人;缺席判处死刑者:1185人;判处死刑并已执行者:119人;判处终身监禁者:1133人;判处短期监禁者:7324人;宣判无罪者:2832人;被控犯有依法应处死刑罪行者:12461人。

据保加利亚学者的统计,仅1941年9月1日到10月30日,保加利亚警察部门就逮捕了7448人,即平均每天124人,其中有667人是妇女。但所有这些倒行逆施只会激起了更大规模的人民斗争!

于是乎在1942年,保加利亚抵抗运动发展更甚以往,并最终建立了统一战线组织——祖国阵线!此后保加利亚内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2 阅读:14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