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在战场上拼命“搜集”同伴的尸体,除了能得到同伴的财产,还能得到同伴的女人

路生观史 2023-12-09 18:58:14

收继婚是我国旧时婚俗的一种,多数是兄弟亡故收其寡妻为已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个别亦有子收庶母(父妾)为妻者。在过去的北方草原上,为了繁衍人口,人们大多实行这一婚制。匈奴人也实行收继婚,虽然其具体细节或者说是相应的一些保障措施今天了解得非常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收继婚制之下的匈奴妇女是完全没有出轨的可能性。

匈奴是松散的部落联盟,社会生活缺少法律制度的规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简单了一些,这种简单如果向不好的一面发展,那么就这简单到了只剩下粗暴与野蛮。所以,今天看到一些史籍里,匈奴人不是今天这个部落首领将那个部落首领杀了,就是明天那个王把这个王给消灭了。即使在这个混乱的世道里,匈奴女人依然出轨。

匈奴人称妻子为阏氏,但匈奴的贵族尤其是单于,当然不至一个妻子,但不是所有的妻子都叫阏氏,阏氏与阏氏之间也是有高下之分的。阏氏,音烟肢或焉支,含有美丽的意义。单于至一般诸王皆可称其妻为阏氏,也有许多称呼:如宁胡阏氏、颛渠阏氏、大阏氏、第二阏氏、第五阏氏等等。在众多阏氏中,也有高低位次之分。沈钦韩以为“匈奴正妻则称大阏氏”,胡三省则以为“颛渠阏氏,单于之元妃也,其次为大阏氏”。阏氏虽不见得是皇后,但单于的阏氏在匈奴的地位却很重要。不仅在内政、外交上有重要地位,在战争中也起作用。如冒顿攻围刘邦时,阏氏随军在旁。

在史籍里,常常能看到“颛渠阏氏”这一称谓,它并非一个人的名字,现在看来它应该是匈奴单于正妃的封号,等同中原皇帝的皇后。匈奴的“皇后”也会像中原王朝的皇后一样出轨并乱政的。狐鹿姑单于,呼韩邪单于的祖父,前96—前85年位在,这时的匈奴统治阶级已日趋腐败,内部斗争也非常激烈。狐鹿姑病重时,觉得自己的儿子年龄小,不能治国,便想立弟弟右谷蠡王为匈奴单于。但他死后,他的颛渠阏氏就和卫律等匈奴贵族合谋,对他的死隐情不报,还假借他的单于令与与匈奴上层歃血为盟,改立其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这就是一场典型的皇宫乱政。

壶衍鞮单于前85年—前68年在位,他的“皇后”是匈奴贵族左大且渠的女儿。他死后虚闾权渠单于继位,按照匈奴人收继婚制的风俗,虚闾权渠应继娶壶衍鞮的颛渠阏氏,可虚闾权渠并没有这么做,不但立匈奴右大将的女儿为“皇后”,还废了壶衍鞮的颛渠阏氏的“颛渠”地位,这引起了壶衍鞮的颛渠阏氏的不满。壶衍鞮的颛渠阏氏随后与与匈奴右贤王屠耆堂私通,在虚闾权渠死后,又上演了一场宫廷哗变,与弟弟左大且渠都隆奇合谋,立右贤王屠耆堂为握衍朐提单于。

握衍朐鞮单于初立时,对汉朝“复修和亲”,专力对内,将虚闾权渠单于时的当权贵人全部杀掉,又将虚闾权渠的子弟近亲全部免职,同时重用都隆奇,安置自己的子弟占据要职。这使本来本来就有些腐朽不堪的匈奴瞬间跌入战争的旋涡,也使后来成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单于(握衍朐鞮的儿子),引众南近塞对汉称臣,成为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匈奴单于,并因迎娶王昭君而广为人所知。

这些都是赤裸裸、血淋淋权力争夺的故事,而在这一过程中始终都有着匈奴女人出轨的引子,使历史成了她们因情而变的“杰作”。虽然,这可能都是匈奴女人的“个例”,它让人们知道了,匈奴女人也不仅仅是光会机械地生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的男女之事很混乱。根据资料分析,匈奴已婚妇女若有外遇会受到严酷的惩罚,长辈与晚辈之间如有私情也会得到相应的惩处,甚至不允许尊贵的人娶卑贱之人为妻。这一点,在后来的突厥人那里也有体现。

突厥人也实行收继婚制,但他们的私生活不乱来,淫荡之人会受到严酷惩处。《周书》中说他们辈分高的人不能与小辈淫乱(父、兄、伯叔死者,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及嫂,唯尊者不得下淫)。突厥“刑法”还规定:“反叛、杀人及奸人之妇、盗马绊者,皆死;奸人女者,重责财物,即以其女妻之。”即奸人妻者会被处死,但与人家女子通奸的,罚些财物之后,会把这个女子嫁给他为妻。在这里,人们能看到突厥人心中“妻”与“女”的不同。甚至,淫荡的人会被割去其生殖器,并对其实行腰斩,“淫者,割势而腰斩之”。

在我国古籍的记载里,“淫者割势”的具体事例不多见,但安禄山做过一件事,让人感觉到这事儿在过去的草原可能是存在的。《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在安禄山身边有个叫李猪儿的人,此人十多岁就离开契丹部落,开始伺候安禄山,很聪明。但安禄山这个人不厚道,竟然用刀把李猪儿的生殖器全部割掉了。《旧唐书》中说,当时“血流数升,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意思是,当时鲜血流了好几升,李猪儿昏死了过去,安禄山用火灰敷住他的伤口,过了整整一天李猪儿才苏醒过来。

由于李猪儿成了阉人,安禄山很宠爱他,最受信任和重用。安禄山肚子大,每次穿衣系带,需要三四个人帮忙,两个人抬起肚子,李猪儿用头顶住,才拿来裙裤腰带穿系上。唐玄宗宠信安禄山,赐安禄山到华清宫温泉洗澡,也因为李猪儿是个阉人,每次都允许李猪儿等人进去帮安禄山脱穿衣服。然而,最终杀死安禄山的,正是这个李猪儿。

安禄山是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能想到这一损招,恐怕不是仅仅是因为他生性残忍、“鬼点子”多吧?都说,人生最要且行且珍惜,有意思的是“且”在这中国古代的文字里有着男性生殖器的含义。它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要收敛一点的!

回说匈奴。在现代的电视剧中,人们常常看到古代的战争过后,战场上横尸遍野,总是惨不忍睹的景象。但果真如此吗?回答是:不一定。甚至,有时候的战场是很“干净”的。

匈奴人打仗的时候得到将军赏赐的一碗酒,借着酒劲儿“嗷嗷”叫着向前冲,等酒劲儿挥发得差不多了,战争也就快结束了。其后,匈奴人会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寻找“战友”的尸体,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人在攻伐征战时,谁杀死敌人或俘虏敌人,都要赏赐一壶酒,所缴获的战利品也分给他们,抓到的人也给予他们充做奴婢。所以,在打仗时,匈奴每个人都自动地去寻求自己的利益,善于埋伏军队以突然迎击敌人。见到敌兵就去追逐利益,如同鸟儿飞集一处。如果遇到危难失败,队伍就会瓦解,如同云雾消散。战争中谁能将战死的同伴尸体运回来,就可得到死者的全部家财。

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匈奴人的战争画面,还告诉人们,那时候的战场应该是“干净”的,基本找不到尸体的。与之对应的中原王朝其实也是这样的,据《战国策·韩策》中记载:“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形象地描述了秦军光着膀子,左手拎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奋勇杀敌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卖力呢?这是因为人头意味着军功,军功多了就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意思是战争结束后,士兵把自己砍下的人头交上去,相关的领导将它们收集在一起进行“公示”,看看其中有无作弊现象,如果没什么问题,三天之后就可以论功行赏了。

这是人头被拿了回来,但在战中或者战后割下一个死去的人的脑袋,实在是一件费力的事情,不太方便,有没有代替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有!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头的记载。如《说文解字》中就说:“馘(音 guó),军战断耳也。”选择左耳,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这种做法以元朝为盛。另外,西夏也有以鼻代首的记载。

仅有鼻子和耳朵吗?当然不是。垓下之战中,人们熟悉的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面对项羽的遗体,历史的场景是这样的:汉军一拥而上,自相残杀,死者达数十人。最终,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等四人各得其一体,也就是说身上的某个部位,如大腿、胳膊什么的。他们把这些带回去,汉高祖刘邦分别给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奖励。其中,杨喜拉开了中华四大家族之一“弘农杨氏”的序幕,可以说一次“遗体”的军功,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不难看出,对于一些重要人物,可能就不至于鼻子和耳朵,他们的遗体的每一个部位分明都代表着金钱与地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于那些重量级的人来说,甚至连尸体也很难回来了,因而不存在“可怜无定河边骨”的事情,但却依旧是“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场在这里“干净”了不少。另外,战争在大多数时候,根本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一方势力很强,总把另一方打个落花流水。有些战斗常常是双方打得难分胜负,很僵持,不是一时半会的工夫,而负责战斗的指挥官也都会为对方留下一段处理遗体的时间。在战斗的间隙,双方的人员都会进入曾经交战的区域,把己方战死人员的遗体抬回去。那个时候,也是双方谋划下一场战斗怎么打的时候,双方的指挥官对此心知肚明。

战后,打扫战场的权力与义务当然属于胜利的一方,古人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是很科学的,他们不会让遗体腐烂,因为那样会传播瘟疫,这就排除了影视作品中漫山遍野的尸体无人去收的现象。他们一般会将战场的尸体收集起来,就地掩埋或者焚烧,但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尸体已经在战中被弄走了,没那么多可埋可烧的。这也是今天看到某某战役或者一下子死了数万甚至数十万人,却找不到这些人的骸骨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一句话:古代战场上的遗体真的不像今天电视里演的那样,人们可以把“演的”那些镜头当作“艺术”。

现在可以回到《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述以及匈奴人处理遗体的事情上来了。匈奴人在战场上拼命“搜集”同伴的尸体,除了可以得到同伴的财产外,还可以得到同伴的女人。而这些匈奴人战场上处理“战友”遗体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那些丈夫死于战场的匈奴女性的另一条“出路”。

匈奴人虽是全民皆兵的,但女人做的毕竟还是一些“后勤”的工作。如果匈奴人口在100万左右,按男女比例各一半来计算,应该有50万左右的女人。再如果少中老各占三分之一,匈奴成年或者为人妻的女人应该在15万左右之间。这些人在丈夫死后一般都会嫁给从战场上抬回丈夫尸体的丈夫的同伴,因为她们也是丈夫生前的财富。

保守地估计,匈奴这个好战的民族每年在与中原王朝的交战中,至少死去1万男人是不成问题的,这1万失去丈夫的匈奴女人恐怕大多数是再嫁给了从战场上抬回丈夫遗体的士兵。而这个数字一定是高于正常死亡的,也就是说,匈奴女人的被收继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她们会在丈夫战死后,嫁给丈夫的“战友”。虽然这也是一种“收继”,但明显要比被丈夫的兄弟收继文明多了。在女人被匈奴的男人视为财富的年代,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匈奴的男人会像战场上杀敌一样,勇猛地弄走“战友”的遗体!

0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