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年,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不是钱,而是以下三样东西

布衣粗食 2024-05-20 14:12:09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人到中年,如果活得凄苦,多半是因为你没有钱。

有了钱,家庭就安稳了,夫妻也能好好过日子,父母能够安心养老,子女能够顺利读书。

就算你单身,有了钱,处处都有缘,婚姻如约而至。

可是,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仅仅盯着钱看,一个人是无法富起来的,反而会掉进钱眼里。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表面上的钱的数量不同,其实是以下几样东西,把人的层次拉开了。

01

人生格局: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眼前有钱,不等于未来有钱;当下有工作,不等于未来有工作;五十岁之前能狠狠赚钱,不等于老年能享福。

若要富起来,就得走一步,看十步;从少年就谋业,到中年就谋划养老。

就算当下很穷,也不要灰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年轻时做过屠夫、开过酒馆。在养家糊口的间隙,他总能努力读书。

可惜的是,不管他如何折腾,人生也没有起色。妻子马氏见他越混越差,就要求离开。

姜子牙挽留妻子,希望妻子看远一点。

后来,妻子离开了他,而他却被周文王重用。

周朝建立了,姜子牙被封神。妻子马氏也来凑热闹,希望看在夫妻情分上,给她一个封号。

姜子牙叹息一声,说:“给你一个穷神。除了有福气的地方,你哪里都可以去。”

一对夫妻,熬过了很多的苦日子,却因为格局不同,人生的结局大不一样。

要记住,赚大钱者,首重格局。

把百年人生,分成多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智慧,也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判断,一个人要赚钱,就不难了。

就算你的普通人,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做人上人的机会,你起码应该知道如何安排时间。

从一年的角度看,春种秋收;从一生的角度看,先读书,再谋业,干一行爱一行;从家庭角度看,财富要延续,家业要推陈出新。

02

生活方式: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精打细算就会穷。

任何年代,勤俭节约的作风不能丢。若是吃喝、打扮太随意,花钱太厉害,那就是入不敷出,无法把金钱留在手里。

北宋时,苏轼兄弟以及其父亲苏洵,都在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多半靠母亲程夫人。

程夫人管家里的地,还日夜纺织。

平时,程夫人还带着子女一起种树,感受劳动的辛苦。

苏洵看着穷困的家,让程夫人去娘家借钱。程夫人拒绝了,并说:“若是我去娘家借钱,说明我的丈夫很没有用,人家会看笑话的。我相信,我的丈夫是有骨气的人。”

受到母亲的影响,苏轼也学会了省吃俭用。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工资锐减,但是他仍旧可以年年有余。

他把每个月的收入分成三十份,每天取一份。若是花不完,就存起来。

舍去很贵的羊肉,多吃廉价的猪肉,还研究猪肉的做法,苏轼还因此变成了美食家。

当我们羡慕别人家很富有的时候,就牢记一句谚语:“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一个人致富,就像池塘里蓄水一样——在入水口不能变大的情况下,把出水口缩小。

虽然一天只能蓄几桶水,但是经过若干年,池塘也会满。

池塘水满了,可以养鱼、种荷花等,就有了多种产业。

更好的是,在干旱的季节,因为池塘里有水,你家就能顺利熬过困境。

人活着,千万不要怕别人嘲讽你“抠门”,而是想一想,你没有余钱,还遇到了困难,那才是真正的痛苦。

03

子女教育: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

一个人要致富,不能单打独斗,起码要联合自己的家人。

随时要想一想,若是自己发财了,但是子女败家,那么后半生,还得受穷。

培养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能够知书达理,有赚钱的本事,也是为自己的后半生积累财富。

也许你的子女没有赚大钱的本事,但是能够管好钱,也是在致富。

最怕的是,有的夫妻,开口就说:“我们要丁克,一辈子都享福。”但他们老了,走不动了,钱财都会变成别人的,甚至因为糊涂,一次次被人欺负和欺骗。

生育和教育子女,对于人生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把教育子女,变成致富的过程呢?关键是教育的方法要对路。

富人教育子女,用礼仪、情感、道德、学问;对于子女的言行,进行规范。

穷人教育子女,多半是很不耐烦的,开口就责备,甚至每天都在抱怨。

古时候,孟母三迁,其根本就是一位母亲,让孟子学会礼仪。迁移到学堂附近,才学到促进人生的礼仪。

子曰:“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一家人都学“礼”,就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律、自立。

04

《寒窑赋》中说:“时势不可尽倚,贫穷不可尽欺,世事翻来覆去,须当周而复始。”

如果你当下很穷,也不要放弃自己;不要任由别人欺负,你应该看到万物发展的规律,穷到了极致,赚了一分钱,也是致富的开始。

规划你的余生,让致富的方法越来越强大;管好你手里的钱,争取多剩余一些;团结你的家人,一起做符合道德规矩的事情。

穷人和富人,是相对的概念,也是可以转换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216

布衣粗食

简介: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