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被斩首前,妻子大喊:我想为你生孩子!他却说了句“狠话”

长风文 2024-05-20 06:10:13

1894年,清朝东北的藩属国发生战争,被迫向清朝乞援。东边倭国瞅准机会发兵屡屡挑衅清朝的宗主权。

消息传回国内,朝野上下哗然一片。

区区三岛倭国,虽然不是中国属国,但几千年来一直亦步亦趋学习中原文化。咱这些年是一直被西洋各国轮番按在地上欺负,但怎么也轮不到你这反骨仔来耀武扬威吧!

士可忍孰不可忍,这样都忍了,那我面子往哪放。

朝中绝大多数人坚决主张用武力收拾倭国。在这样情况下,即使有些人比较清楚最近倭国发展状况,建议避战求和、再图将来的声音也被淹没了。

此时清国经过洋务运动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海军和军工业,不仅自我感受良好,而且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感都不错。

战前很多人都预想着这次会完胜,取得近几十年对外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还有人更敢想,上书建议要抓住这次战争的机会,将倭国从地图上抹除,变成中国的一个省。

然而接下来事态的变化,却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被寄予厚望的陆军与倭国第一次交锋就遭到惨败,后面屡战屡败一路溃逃到国内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北洋水师,也在海战中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倭国挟胜利之威狮子大开口,清朝屈辱因此签下了《马关条约》,不仅割让了一个省的土地,而且还要天价赔款3.4亿两白银。

这场战争以倭国全胜而告终,清国被碾压得体无完肤,彻彻底底的暴露了清国的实力,更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和进程,一时之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这将亡国灭种、危急存亡之时,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国家如果再拘于陈规旧法,只会更加落后,最后走向灭亡。

要想改变、要想富国强兵,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向西方学习。于是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并且走进了光绪皇帝的眼中。

光绪看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人士的奏章深受感染,他清楚知道当今世界格局,自己这个王朝的落后,于是两方经过一番深入沟通后,便决定实施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公开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随即与维新派人士欲“毕其功于一役”,不顾国人的吸收能力,不计后果、不留后路、风风火火的下达了数百件旨意条例。

光绪虽然是皇帝,但朝政大权很多都掌握在西太后慈禧手上。光绪改革开始后,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严重的冲击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

一些保守派便团结在慈禧身边,当改革威胁到他们的安全和利益时,慈禧果断出手阻止了变法。

慈禧组织变法的手段也很简单,软禁了光绪,捕杀维新变法人士。就这样,改革仅仅百日就宣告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

参与变法的志士们因此逃的逃,被捉的捉,被杀的杀。湖南谭嗣同就是此次变法中重要的一员。

谭嗣同,字复生,出身世家,却未有纨绔之气。10岁时他拜欧阳中鹄为师,在师长的影响下,从小就有一颗爱国之心。

谭嗣同在学业上勤奋上进,务求广博,什么书都会读,接触了算学、格致、西方科学、史地等书籍的他有一颗明是非的心。

青年时的他离家游历丰富自己,结识了不少名士,“义侠”王五就是其中之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他更加深刻认识到民族的弊病,于是回乡创办学堂传播新思想,以待来日。

维新变法时谭嗣同受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举荐,成为了变法运动的主力之一。

变法遭到破坏失败时,谭嗣同本有多次机会能逃出去,大刀王五就曾自告奋勇说护送他逃走,可他却甘愿被捕入狱。

入狱后他家人也没有放弃营救他,可都被他拒绝了。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谭嗣同自己下定了为国流血的决心。

谭嗣同的结发妻子李闰在外多方奔走,可也深知自己丈夫为人,也就放弃了营救。

可是李闰有件事放不下,自己夫妻结婚多年,却没有给老谭家留下一子儿半女。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她在狱中探望丈夫时,郑重的说道:还有机会,我想为夫君生个孩子,不能让谭家无后!”

然而谭嗣坚定的拒绝了妻子的请求,并且说出了一段“狠话”。

“现在这个世道如此腐朽黑暗,我宁愿他不要出生,否则这世上岂不是又多了个麻木的活着的奴隶吗!”

谭嗣同的话语让人佩服的时候,又让人痛心,但这就是世道现状。

他就是想改变这个世道,才会参与变法,变法失败后选择不逃走,因为他觉得各国无不从流血而成,他愿意流血牺牲唤醒沉睡的国人。

1898年9月28日,在狱中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两句豪言壮语的谭嗣同,与其他五位维新志士,被押赴北京宣武门菜市场执行死刑。

谭嗣同是排在第五位受刑,因其是“围园杀后”的主导者,慈禧太后以及保守派对他恨之入骨。这些人为了折磨他,便用钝刀对他行刑。

据说他在挨了28刀之后才断气。在这过程中他始终不求饶不喊疼,只是在慨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的死,确实也让无数仁人志士对清廷失望透顶;而他流下的鲜血也让这些人保持清醒,那就是:丢掉幻想,唯有斗争。

之后国内掀起了一波接一波运动浪潮和反清起义,最终辛亥起义要了清朝的命。

而谭嗣同的徒子徒孙,也秉持着他的思想和梦想继续前进,使得中华民族走出了黑暗而蒙昧的时代,迎来了全新的时代。

0 阅读:253

长风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