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出台专项条例保护传统村落

河南法制报 2024-02-29 10:30:45

□河南法制报记者 陈亚洲

  2月27日,平顶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平顶山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特色鲜明的地方性法规共27条,聚焦主要问题,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小切口特点,明确了保护规划的编制、传统技艺的培训、乡村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要求。

  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部小切口的地方性法规?传统村落保护在平顶山有着怎样的现状,专门立法保护有何现实意义?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传统村落数量全省第一 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位于郏县堂街镇的临沣寨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寨墙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有的登高望远,有的忙着摄影、拍视频。村子里,不少游客在农户家参观老房子。

  临沣寨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明清及传统建筑297栋926间。

  过去,寨河干涸少灵气,游客转一圈就走了,村民守着风景却“没饭吃”。

  2020年,郏县筹集2680多万元资金,启动了汝南水系连通工程,在北汝河南部堂街镇、李口镇、姚庄回族乡的15个村修建连通工程14处,增加水面面积1200亩。如今,北汝河水沿着临沣寨寨河缓缓流动,游客既可到古寨内游览,也可泛舟水上,环绕古寨享受船游的乐趣。

  在平顶山市,像临沣寨这样的传统村落不胜枚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共有37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75个村落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郏县还入选了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临沣寨、马街村、鹁鸽吴村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的特色传统村落备受各界关注。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不仅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还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平顶山市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上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之传统村落保护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传统村落保护面临严峻形势,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传统村落活态传承流失现象依然存在、“非遗”活化利用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使传统村落美起来、富起来,让全市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制定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十分必要、势在必行。这项立法,将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有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传承,推进我市文旅事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和美乡村建设。”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国浩开宗明义地点明了《条例》的立法目的。

  聚焦问题突出特色 立出“管用之法”

  “这部《条例》的出台是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实践。”平顶山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张四光介绍说。去年,经平顶山市委研究审定,《条例》正式列入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地方立法计划。在《条例》起草过程中,该市注重创新工作方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以期在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真正发挥好地方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为真正立出“管用之法”,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起草专班,远赴安徽、江苏、福建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到郏县、宝丰、鲁山做实调查研究,确保了起草质量;先后4次召开座谈会进行研讨,通过新闻媒体、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渠道向社会征求意见,发挥立法专家“外脑”作用反复论证,召开立法民主协商会广泛凝聚共识,吸纳好意见、好建议;历时9个多月时间,经过两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作出10余次修改,去年11月30日,《条例》全票获得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在丁国浩看来,《条例》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体现了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保护优先与兼顾发展的立法理念,体现了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的统筹考量,为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传承,更好推动平顶山市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依据。

  “这是一部用匠心、下绣花功夫立出的,特色鲜明、含金量高、未来可期的《条例》,我们坚信,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制度优势的不断显现,一定能为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赋予更大动能。”丁国浩说。

  推动《条例》落地见效 让传统村落焕发活力新生

  一砖一瓦讲述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用法治手段保护传统村落更有力度,平顶山这一行动走在了全省前列。而推动《条例》实施,落地见效,就成了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条例》的生命在于实施。市住建局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将认真落实《条例》赋予我们的法定工作职责,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工作。”平顶山市住建局总规划师王赓表示,该局将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建立“一排查、二申报、三核查”三步工作法,对传统村落做到“应保尽保”。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条例》落实,平顶山市在各县(市)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五个一”机制:县(市)人民政府确定一名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工作;乡镇人民政府确定一名领导,负责具体管理和实施工作;每个传统村落落实一名以上对口指导专家,涉及重要节点和传统建筑的修缮改造方案必须经专家签字同意;每个传统村落聘请一名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班工匠主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并指定一名以上热心保护工作的本村常住居民担任村级联络员,负责宣传保护政策等工作。

  该市还要求《条例》涉及的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要严格对照法条,认真梳理各自的法定职责,一项一项扎实推进,形成环环相扣的政策体系、层层落实的责任链条。同时,该市明确各级人大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把推动《条例》实施纳入监督重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增强监督实效。

  “我们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的实施,一定会让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古村落修复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不仅能保留珍贵的历史文化、留住乡村记忆,还能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村民李廷元说道。

  立法保护、法治守护,一个个传统村落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壮美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鹰城大地铺陈开来。#平顶山出台专项条例保护传统村落##平顶山传统村落数河南第一#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