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何以变“金豆”科技赋能守护品质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5-17 11:10:59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龙炳洁、周琦)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唐家界土豆种植基地内,绿油油的土豆长势喜人。日前,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土豆进入病虫害高发期和管护关键期。随着一阵轰鸣声,植保无人机徐徐升空,在土豆基地上空来回飞行,在风力作用下,雾状农药精准均匀地喷施在土豆叶片上,高效科学的无人机施药作业尽显“科技范”。

“今天正在做植保工作,过去人工打药,每人每天只能打8亩。现在无人机喷洒,一台机器一天能喷150亩,效率大大提高。”湖北百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才安介绍。

土豆,餐桌上一种常见食材。然而,对向才安来说,如今的土豆已然成为一颗颗“金豆”。

向才安是一位敢于试水的土豆带头人。2002年,向才安放弃了在浙江的高薪装潢工作,回到家乡,从头开始。此后,向才安先后做过欧式装潢,种过香菇、魔芋、红薯,最终选择在土豆产业扎根。从2016年到如今,这一做就是8年。

“农业靠的是坚持和守候,虽没有暴利,但极具生命力,而山区农业要做特色文章,做地域性品牌。软糯香甜的土豆品质是我的唯一底牌。”向才安说。

而向才安的土豆产业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2017年,向才安带着土豆去武汉推销。“当时,由于恩施土豆品牌不响,品种管控不严格,带去的土豆根本进不了商超,和别的土豆相比,外形不好看、芽印深、个头小,送给消费者他们都不要。”回忆起过去,向才安笑着说。

之后的几年,向才安积极在全国各地参加食材品鉴会,并多次邀请农科院技术专家前来基地指导。

“要稳定土豆品质,就必须严格把控土豆品种。”向才安说。

2022年,州农科院试管苗的到来坚定了向才安的品质土豆之路。为了更好地育苗、种植,向才安修建了玻璃房1个、联动塑料温室6栋、单个阳光房8个,共计1万平方米的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试管苗成本高,成活率不稳定。为了解决问题,向才安深入基地、细细琢磨、反复实验,最终发现了假植扩繁的办法。

在育苗架上,一株株嫩绿的小苗7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生长出4到5片新叶,留下两个叶片剪下嫩芽,扦插到基质水培苗床上,10天左右后,待到幼苗根须发达,即可移栽到大田。假植扩繁的方式让幼苗成活率从50%增长到95%,同时繁殖批次越多,种苗成本越低,实现了种苗扩繁快、时间短、成活率高、成本低。

“老向不简单呐,扩繁做得很成功。”州农科院院长沈艳芬见到种苗基地后赞叹。

走进向才安的育苗大棚里,科技范儿十足。轻触遮阳风机按钮,顶棚上空的遮阳布便徐徐摊开,风机轰轰作响。大棚内,随处可见温度湿度计、滴灌喷灌管线,还安装了气象环境监测站、水肥一体化系统,为土豆生长保驾护航。

“有了这些自动化设备,1万平方米的基地只需要我一个人管理。”基地工人刘元秀笑着说。

向才安自发展土豆产业以来,便致力于打造高标准农田,基地高度使用无人机、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收获机、分选设备等。同时还使用远程控制系统,轻松“云种地”,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种植,向才安还致力于土豆产品加工和品牌打造。5月8日,围绕“恩施炕土豆”连锁餐饮品牌,湖北百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武汉成功签约一家“恩施炕土豆”品牌形象店,并在宜昌建立“恩施土豆”品牌中转仓,持续发力推动商业与产业融合、品牌与文化融合。

多年来,湖北百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方式,带动3120户增收,辐射5个乡镇,21个行政村。

我们免费在公司领取种薯和农资,种出的土豆卖相好、口感佳,公司负责回收。去年,我种了11.5亩,挣了3万多元,感觉很有搞头。燕子镇种植户向大荣说。

2023年,公司种薯繁育面积0.7万亩,产量达1.2万吨,销售原原种3840万粒、原种1420吨、良种4290吨及商品薯5000余吨,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

一颗土豆,一项特色种植,一条科技道路,带来“裂变”致富能量。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健全良种体系,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土豆产业“特”“优”发展之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