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为我国修建铁路尽心竭力,其成就令列强惊叹

史海撷英 2024-04-25 16:21:04

1951年4月27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人民日报》上对詹天佑评价道:“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深受侮辱的当时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詹天佑被称作是“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他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58年,却我国的铁路事业以及近代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入选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赴美留学

詹天佑祖籍安徽徽州府婺源县,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一个没落的茶商家庭里,他是家中的长子。

詹天佑的曾祖父詹万榜是乾隆年间的太学生,曾经南下广东从事茶叶买卖,因为善于经营,手里渐渐有了钱,到了詹天佑祖父时,我家就从婺源搬到了广州。

由于清政府的衰落,到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时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此国门被打开,外国企业不断涌入中国,这对于从事对外贸易中小商行中国小商家来说,基本没有了活路,因此詹家迅速衰落,到詹天佑出生的时候,詹家已经从广东大都市迁到了小城镇南海县了。

同治十年(1871年),清政府决定派遣幼童官费出国,学习科学技术,并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办理招收赴美学生事宜。当时名额为30名,但在上海基本没人报名,根本招不够,于是决定南下香港,想在香港政府所设立的学校中挑选聪颖而又对中西文略有根底的学生。

当时詹天佑父亲的好朋友谭伯村在香港听说了这件事,立即想到了年龄又合适,学习又好的詹天佑,于是立即赶回南海,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但詹兴洪思想比较传统,一想着才11岁的长子这么小的年纪就要远渡重洋去美国,他就开始犹豫不决。谭伯村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他见詹兴洪犹豫不决,便对他说,只要他愿意让詹天佑出国,他就把他的四女儿许配给詹天佑。

詹兴洪听了很高兴,于是,就替詹天佑报考了“技艺”门。詹天佑考试成绩很好,很轻松就被录取了。

同治十一年(1872年)4月,詹天佑辞别了父母、弟妹和未来的岳父母,从香港乘海船到了上海。

来到上海以后,他先在上海的“预备学堂”学了4个月的英文,然后于8月11日,随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乘船前往美国。

他们率先到达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斯普林菲尔德,之后30名中国幼童照计划分散寄住在美国人的家庭里。同治十二年(1873年),詹天佑进入康涅狄格州西海文的海滨男生学校。这是一所私人办的预备性质的学校,主要任务是训练从中国和南美洲等国来美国留学的幼童,主要课程是学习英语和了解美国的风俗习惯。

詹天佑

在学校里詹天佑学习很好,深受校长夫人玛莎・诺索布的器重,她发现詹天佑的数学成绩很好,就一再鼓励他进耶鲁大学读理工科。后来,詹天佑接受了她的建议,从而为他一生的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光绪四年(1878年)7月,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的雪菲尔理工学院学习土木工程。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詹天佑的成绩继续优秀,特别是数学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他两次获得数学课的奖学金。

光绪七年(1881年),年仅20岁的詹天佑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而正当詹天佑完成大学学业时,由于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的反对,清政府下令撤回所有在美官费留学生。在这一批回国的留学生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两人在归国前读完耶鲁大学本科,取得学士学位。

主持修建西陵铁路一战成名

回国以后,清政府对这一批留学生做了分等级安排:一、优等生分派到政府衙门充当翻译,学习做官的本领,以备日后录用为官;二、次等生则分配到天津、上海各处机器局和水雷局等部门,专攻一门技艺。

詹天佑是在美国唯二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的留学生,但主事人却认为他不是做官的材料,因此,光绪七年(1881年)10月,他都被作为次等生被分派到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学习驾驶。

詹天佑

詹天佑学的是土木工程,现在却让他学习驾驶,这简直就是在糟蹋人才,这对詹天佑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詹天佑并没有因此灰心,仍然认真学习,半年以后,他以一等第一名在水师学堂毕了业。这年11月,21岁的詹天佑被派往扬武号兵舰,随英籍教官泰勒实习,上船不久,他又被召回船厂任教习。

光绪十年(1884年),詹天佑被两广总督张之洞看上,随即调往广东,在广东博学馆任英文教习,在这里他完成了绘制广东沿海险要图的任务。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之洞把博学馆改为水陆师学堂,詹天佑继续担任英文教习。

光绪十三年(1887年)3月,26周岁的詹天佑在澳门与谭伯村的女儿谭菊珍结婚。光绪十四年(1888年),詹天佑离开水陆师学堂,进入了中国铁路公司被任命为助理工程师,从此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刚开始清政府是不愿意修铁路的,认为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但后来由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尤其是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的腐朽和弱点进一步暴露,这对顽固派是一个打击,因此此后对兴办新式工业也就不再那么顽固了。

詹天佑进入中国铁路公司的时候,正值唐胥铁路正在向芦台扩展,他一进入中国铁路公司,就负责主持塘沽天津段的铺轨工程。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到80天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工程。

李鸿章

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于帝俄加紧了对我东北地区的掠夺,清王朝的皇亲贵族们感到祖宗的灵地受到了威胁。为保卫东北安全,清政府赞同李鸿章提出的关内外铁路建设的计划。

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关内外铁路工程最重要的滦河铁桥施工时,由于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长流急,结果英国人、日本人、德国人都失败了,最终,包下这个工程的英国人急得没有办法,只能找詹天佑来试一试。最终詹天佑经过缜密的测量和调查,他决定改变桥址,在桥墩施工中采用压气沉箱法,终于胜利地奠定了桥基,完成了滦河大桥的全部工程。

光绪二十年(1894年)铁路通到山海关,并向关外扩展,就在这一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甄选詹天佑为会员。这是我国工程师被选入该会的第一人,詹天佑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慈禧太后一时兴起,下道圣旨,要在第二年春天乘火车去西陵谒陵祭祖。为此,决定拨款60万两修建京汉铁路支线一条,由高碑店至易县而达于梁各庄,名曰西陵铁路。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0月,清政府把这个任务交给袁世凯,并限在6个月内完工。

袁世凯原来打算请京奉铁路英籍总工程师金达兼任总工程师,并准备将这条支线交由京奉铁路代管。但是,此时法国不愿意了,当时京汉铁路修建时主要是向法国借的款,法国人认为这条新修的铁路是京汉铁路的支线,应该由京汉铁路代管,而工程师也应该向法国人担任。

詹天佑

最后,英法两国因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袁世凯没有办法,决定由中国人自办,他从京奉铁路调詹天佑为建筑西陵铁路的总工程师。

因为反复交涉耽搁了时间,这时,距离通车的限期只有4个月了。詹天佑仓促受命,但周密计划,全力以赴,终于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3月将西陵铁路建成,使慈禧太后得以按期祭祖。

西陵铁路是中国工程师从测量选线开始,靠自己力量建造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因为有功因此被加知府衔,不久又以道员选用。

西陵铁路的竣工是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内外压力下脱颖而出的第一次尝试。紧接着,中国自己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又兴建了誉满国内外的京张铁路。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誉满国内外

张家口在居庸关外,地处北京的西北,为通往内蒙古的孔道,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从经济方面看,由北京到张家口是南北商旅交通的要道,贸易数量很大。在政治上,为了密切和蒙古王公的联系,也需要改善交通。

京张铁路示意图

由于有利可图,早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有商人呈请修建京张铁路,但清政府没有批准。次年,清政府督办铁路大臣袁世凯也奏请修建这条铁路。

由于建筑西陵铁路的成功经验,建筑京张铁路的担子自然地落到詹天佑的肩上。

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八(1905年5月11日),袁世凯奏请修造京张铁路,经清政府批准后,于同月设立京张铁路局,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初八(1905年7月10日),詹天佑将修造京张铁路的工程大纲,并附详细图表说明送请袁世凯等人审查批准。

在报告中他称,京张铁路虽然不长,但中间隔着居庸关八达岭,所过之地,层峦叠嶂,施工非常困难,因此詹天佑建议建议分三大段兴工,即:第一段由丰台经彰仪门至南口,计长104里,前途还算平坦。第二段由南口经关沟至岔道城,长33里,全段数这一段最难,中间还要开山凿洞。第三段由岔道城经怀来、宣化,达张家口,长223里。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四(1905年10月2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光绪三十一年腊月十二(1906年1月6日),在丰台开始铺轨前进,詹天佑亲自打下第一口道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詹天佑升任总办仍兼总工程师。同年,京张铁路第一段大致完工,工程进入最艰苦的第二段。当开凿居庸关隧洞时,詹天佑采取了从隧道两头同时施工的办法。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四日(1908年5月13日),居庸关隧道终于打通。山洞打开以后,詹天佑邀请外国工程界人士前来参观,众人对这一伟大工程无不赞叹。

当京张铁路第二段几个山洞完工以后,铺轨工程顺利进行,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八日(1909年5月17日)就铺轨至张家口。这条铁路原定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四(1905年10月2日)开工,用4年时间完成,结果提前了4个半月竣工。

20世纪初年,中国人民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下,依靠自己的工程师,依靠自己的建筑工人,如此又快又省又好地建成了京张铁路,不能不认为是一大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和詹天佑个人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京张铁路的建成是詹天佑一生事业的顶峰,这时,他的名声可以说是誉满中外。

宣统元年(1909年)10月,邮传部发出通报,特别授予詹天佑以奖励,并建议授以“丞参候补”。宣统元年(1909年)冬,未经考试,清廷颁授詹天佑工科进士出身第一名。也就在这一年,詹天佑被选为美国工程师学会正式会员。他是入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师,这时他才49岁。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9月6日,孙中山到张家口视察京张铁路工程,对詹天佑的成绩非常赞赏。

詹天佑

为了表彰詹天佑的学识和功勋,民国五年(1916年)香港大学特授予詹天佑以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他亲往香港接受这一荣誉,这是在该校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人。

京张铁路不仅使詹天佑个人名闻中外,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工程技术界争得了荣誉,整个中国铁路技术的水平提高了,整个中国铁路工程界的地位提高了。

几乎同时主持祖国南北三大铁路线的修建

京张铁路建成后,大大增加了清政府对修筑铁路的信心。

就在京张铁路修建的同时,张绥铁路、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张都在修建,詹天佑在主持京张铁路的同时还兼任了张绥铁路总工程师,而另外两条铁路也都邀请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但由于此时京张铁路还没有完工,从张家口向绥远扩展的张绥铁路方案还在规划之中,再加上袁世凯的反对,詹天佑并没有南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年底,詹天佑才赶到宜昌就任川汉铁路总工程师。

宣统二年(1910年)詹天佑又被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粤汉铁路总理,而此时的他正在宜昌主持川汉线宜昌至万县工程,直到在宣昌开工后,他才南下就职。

詹天佑

这样,詹天佑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辛勤跋涉于北京、宜昌、广州之间。

宣统三年(1911年),为了修建粤汉、川汉等铁路,清政府向英、法、德、美四国签订了巨额借款合同,合同规定,铁路线分段由各国分段建造,各段的总工程师分别由贷款国派人担任,这巨大的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川粤汉路借款合同签订后,各方群起反对,爆发了粤、川、鄂、湘四省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从而结束了大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而此时,由于政局不稳,詹天佑从南到北主持的多条铁路线几乎全部处于停滞状态。再加上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德三国均卷入战争,他们也无力顾及给中国铁路修建的贷款,詹天佑的筑路工作也一时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民国六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沙俄无力顾及与我国在东北合办的中东铁路相关事宜,中东铁路的一应事务全交由了由它聘任的美国工程顾问团进行打理。但这个美国顾问团趁着沙俄爆发革命之际,企图窃夺中东铁路及整个西伯利亚铁路大权。而此时的日本也想控制中东铁路,于是日美之间的竞争日益尖锐化。

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美国帝国主义于民国八年(1919年)1月间在东京与日本帝国主义达成协议,由美、法、英、日、意及中国共同组织协约国监管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并以将来军事运输方便为辞,将在我国境内的中东铁路一段纳入监管之列。北洋政府原不同意,但由于自身的软弱,还是于民国八年(1919年)2月20日承认了共同监管铁路办法,之后北洋政府并任命詹天佑为该委员会技术部中国委员。

民国八年(1919年)2月27日,詹天佑赴海参崴,3月5日,协约国监管委员会正式开会。在会议期间,詹天佑为中国争回铁路驻兵权、管理权,他义正词严地声明:中东铁路原是中、俄合办,中国又是大战参战国之一,而且有保持该路秩序的能力,中东铁路应由中国人管理,不需要协约国监管委员会来监督。然而,由于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结果只争得了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铁路雇佣这一点“权利”。

詹天佑

詹天佑在海参崴和哈尔滨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艰巨的工作负担,恶劣的严寒气候,把他的身体累垮了。他原来患有阿米巴性痢疾,这时,宿疾也复发了。4月15日,他由哈尔滨赶回汉口就医。20日住入汉口仁济医院,24日下午3时半,为中国的铁路事业辛勤奋斗了一生的詹天佑病逝于医院,享年仅58周岁。

民国十年(1921年),詹天佑之子詹文琼奉其遗体护送至北京,葬于西郊海淀小南庄。

为了纪念詹天佑对祖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卓越贡献,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23日,在詹天佑逝世三周年的前一天,中华工程师学会与京绥铁路职工在八达岭下青龙桥车站站台西端举行詹天佑铜像揭幕典礼,碑文由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颁给。

0 阅读:2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