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嘲笑古代开裆裤?古代人的内衣裤,比你想象得更讲究

聪征说社会 2024-05-20 20:21:1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冼颜

编辑|t

引言

网络科技发达了,很多以前只有权贵才能查阅的史书资料被公开共享,于是就有些人总是喜欢研究一下古人的那些私密事。现代意义的Y字形绗缝内裤直到1935年才在美国面世,而内裤的普及已经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了。

(早期男士内裤广告)

有人便以此为依据,称古代人没有内衣裤,甚至颇有优越感地嘲笑说古代人“裆下真空”裸奔了几千年。但仔细研究一下古今中外的内衣历史就会发现,这只是现代人被灌输了商业产品概念后的想当然而已。

一、古人真的“裆下裸奔”了几千年吗?

中国的服饰有很多文字记载,汉唐以后的出土文物尤为丰富,即便是内衣裤这种非常隐私的衣物,也有一些可供研究的素材。当然,这也让我们能看到祖宗从“裆下裸奔”到“穿着得裆”的完整过程。

《周易》里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左传》里把“裳”解释为“下饰也”;《说文解字》也说“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

最早的“衣”是指遮挡上身的服装,而“裳”则是遮挡下身的服装。不过受限于当时的裁剪和缝纫技术,这时候的“裳”类似于现在的裙子,但并不能就因此说先秦的人们是“裆下裸奔”。

(上衣下裳)

河南省三门峡的虢国墓地中出土过一件麻织合裆短裤,它的主人虢仲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由于年代久远和保存条件苛刻,先秦出土的服饰文物并不多,这件合裆短裤应该是已经出土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商周内衣裤。

不过也足以说明,哪怕合裆裤在当时并不普及,但起码有一部分祖宗已经穿上了合裆裤。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麻织合裆短裤)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普遍穿着一种用带子系在腰间的裤管,类似于现在的女士吊带袜,也就是“纨绔子弟”里的“绔”,也叫胫衣。

而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穿有裆衣物的,是战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了方便骑马作战,军队中开始普及一种包裆裤。

到秦汉时,这种包裆裤成了劳动人民普遍穿着的犊鼻裈;霍光为了提防汉昭帝到处“留种”,把这种有裆裤引入宫廷,让宫人“皆为穷绔”。其后的唐朝和宋朝,合裆裤和开裆裤可谓势均力敌。

而元明清三代,封建礼制日渐严苛,而且驴、马、骡子作为交通工具开始普及,合裆裤慢慢占据上风。

(胫衣示意图)

这样说来,即便不算现在仍然是“裆下真空”的苏格兰人,历史上古代人也“裆下裸奔”了几千年。

(苏格兰裙)

二、古人比我们想象得更专业

在现代人看来,不管是跑跳行走还是坐卧起居,无裆服饰都非常不方便,那为什么古人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对“裆部需求”却没那么高?其实这与经济条件和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关。

汉朝之前,贵族出行都是乘坐车辇,极少有分腿跨坐这种姿势,当时的汉服样式也以比较紧的裙幅为主;日本和服最早就是学习汉朝服饰,所以和服的裙幅也是以一布为限。

普通劳动人民更没有骑骡马的条件,直到宋朝民间才有用骡马拉车的现象,而骡马作为骑行的交通工具则要一直等到明朝了。

(东汉襦裙示意图)

而且,古人为了防止走光的措施非常专业全面。上面提到,先秦时裁剪缝纫技术受限,只能以无裆的下裳为主。但是其实当时的服饰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陋,相反,先秦的服饰已经有堪称繁琐的规定。

我们从留存的图画和雕像里能看出,先秦的下裳普遍很长,尤其是以战国袍为代表的女性服装,基本都是拖地的,这就很大程度上能保证裙底安全。

(复原先秦战国袍)

男士为了防止下裳被风吹起,会使用斧头形的长条“蔽膝”来压住。也是为了防止走光,直到汉朝,人们的坐姿仍然以跪坐为主。

我们现代人习惯的双腿向前张开坐姿,在当时被称为箕踞,这种像簸箕一样坐着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甚至是一种侮辱人的行为。《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商代玉人斧形蔽膝)

三、用现代的思维,嘲笑古代人的穿着?

得益于网络将很多史料共享后,人们的关注点总是奇奇怪怪的。很多人因为古人没有现代意义的内衣裤,就萎缩地脑补古代开裆裤长时间盛行,是因为“王公贵族兴之所至,酱酱酿酿很方便”,实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有专门的车舆衣服法令的,通过规定本朝冠服制度,来与以往朝代相区分。

唐朝算中国历史上男女关系最为“开放”的时期,皇帝和贵族可以娶再婚妇,武则天大大方方和女儿讨论自己的男宠。

而这时候的《唐会要·舆服上》等典籍,甚至对头巾、腰带的颜色和布料都做了规定:

“天子袍衫稍用赤、黄……亲王及三品、二品、王后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绫罗,色用朱,饰以金。六品以上服丝布交梭双紃綾,色用黄。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八品、九品服用青,饰以鍮石。勋官之服,随其品而加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绢拖布,色用黄白,饰以铁铜……”

(唐朝服饰复原图)

从内到外,从衣服到配饰,繁复异常,真的不是一件开裆裤、合裆裤的差别。

更何况,古代人正式场合穿着很正式,休闲场合穿着也很“休闲”,我们现在有的各种衣服式样,其实在古代早就出现过。

比如吊带露背式的“抱腹”,抹胸式的“袔子”,挂脖式的“抹胸”等等。

(唐代袔子)

还有些观点以现代内衣裤作为“文明”的代表,嘲笑古人开档、合裆演变是粗俗野蛮的,其实同样没有必要。

现代商业营销兴起之后,往往喜欢给新产品冠上一种独特的“意义”,从而将其和以往的产品区别开,用独特性来创造需求。

但其实在古代服饰中,内裙、小衣、亵裤等本身就是当时的内衣。就像如果因为一句“钻石恒久远”,就嘲笑古代夫妻的聘礼、彩礼中没有钻石就是没有诚意,除了表现出自己的无知,没有任何意义。

参考资料:

古汉语中“衣”和“裳”的意义有明显区别.千阳政法,2018-01-02

唐代服饰从头到脚都体现出“贵气”.中安在线,2018-05-10

0 阅读:37

聪征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