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拍多少烂片,常远才满意?

予安说球 2023-01-09 23:17:29

最近,有部国产烂片成功刷新了国产烂片的宣发下限。

它拿着刚及格的豆瓣评分喜不自禁,美其名曰“近三年跨年档喜剧最高分”,并买下微博热搜对其大张旗鼓地宣传。

紧接着,上映不到一周,它的评分便一路下跌,拿下了同档新片里的最低分——豆瓣5.0。

这部新片不是别的,正是常远主演的《绝望主夫》。

该片是常远继《温暖的抱抱》《李茂换太子》(又名《李茂扮太子》)之后的第三部元旦档喜剧。

这三部电影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的豆瓣评分都在4、5分左右徘徊。

《绝望主夫》所谓的“跨年档喜剧最高分”,不过是常远自己超过自己、自己跟自己比较而已。

再加上去年主演的《哥,你好》评分4.9,常远“烂片制造机”的名号,可谓实至名归。与他在烂片中的越走越远比起来,他在剧集中的表现反倒更胜一筹,至少挑剧本的眼光还算在线,参演的《摇滚狂花》《风起陇西》都属上乘。

《绝望主夫》和《李茂换太子》类似,都在片名上玩了一把谐音梗,《绝望主夫》戏仿的是美剧《绝望主妇》,《李茂换太子》戏仿的是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

看完这部新片,我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绝望主夫》,看完真的让人很绝望!

消费女性,蹭女性红利

POST WAVE FILM

《绝望主夫》的故事,主要围绕一个“性别置换”的老梗所展开。

男主胡铁男(常远 饰)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老板,他人如其名,是个“钢铁直男”,信奉大男子主义,主张“男主外,女主内”,让妻子许薇薇(李嘉琦 饰)做全职主妇,一门心思地给他传宗接代。

胡铁男一直生活在自己一手构建的男性帝国中,他写了本《成功男人与伟大女人》的畅销书,获得拥趸无数。

他厌女做派显著,看到怀孕的女下属,会一脸嫌弃,想方设法地将对方辞退,看到女下属着装不符合他要求,还会直言“你今天怎么没穿裙子和高跟鞋,得换”。

然而,一场电梯意外,却让胡铁男进入了一个“错位”的异世界。这个世界以女为尊,女性和男性在社会地位、行为举止、身体机能等方方面面完全颠倒。

许薇薇变成了女版胡铁男,奉行大女子主义;胡铁男的直男岳父(李诚儒 饰),成了岳母背后的小娇夫,亲身教学什么叫男德典范;胡铁男的好哥们儿,成了家庭主夫,会在下午茶时间比美,会相约出去做糕点,还会到“主夫学院”自我深造……

就设定来看,《绝望主夫》并不新鲜,它嵌套的女尊概念曾在《传闻中的陈芊芊》《女儿国的杰基》《男人要自爱》等多部影视作品中出现。

导演张琦的拍摄初衷,是想让男主通过异世界的身份转换,让他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女性的心酸与不易。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落实到电影里,他的创作初衷却完全变了味——看似关怀女性,实则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号反女性。

主创既不了解男性,也不理解女性,只将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发挥到了极致。

现实世界里,男性都是“直男癌”,自私、下流、无药可救。异世界里,男性都变成了“娘娘腔”,女性都变成了“男人婆”。

影片对男性化与女性化的理解,仿佛陷入了偌大的误区。异世界的女性只是复刻了现实世界的男性做派。

比如异世界的女性个个是成功人士,抽烟、喝酒、泡男人、吹牛,而异世界的男性则任劳任怨,一面装点自己,在意外貌身材,一面任劳任怨,吞下生活的苦楚。

这种地位互换,只是肤浅地流于表面,夹杂着这样的潜台词:你们女性只有变成我们男性的样子,才能获得我们的财富、地位与成就;而我们男性变成你们女性的样子,则是放下身段体验生活,屈尊了解你们的感受。

异世界的吊诡现象,不但没有呈现出奇观体验,反而在明晃晃地煽动性别对立,制造性别危机。

透过异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主创试图搬弄现实的野心,比如用“主夫学院”讽刺现实中的“女德班”,用“重女轻男”讽刺现实中的“重男轻女”,但我们看不到任何深邃的反思或表达。

影片试图通过一种表层的性状特征来营造笑点,给人留下一种谁赚钱养家谁高人一等、谁料理家务谁低人一等的畸形价值表达。

说到底,《绝望主夫》从头至尾贯穿的都是一种男性视角,带着男性的自以为是和自我感动。虽然它海报打上了“请在女性陪同下观看”的宣传标语,但它本质上丝毫没有为女性考量,而是消费女性,蹭女性红利。

喜剧,不好笑是致命伤

POST WAVE FILM

在我看来,《绝望主夫》就是一部“误入歧途”的电影。

它最大的问题,主要就在于它的选题——拿两性话题开涮。

因为两性话题聊深了,很容易变得敏感尖锐,变得苦大仇深。而《绝望主夫》作为一部喜剧,大部分领域它都不敢触碰。

试问,它敢直面性骚扰吗?它敢像《82年生的金智英》那样直面女性困境吗?

它不敢,在真正的女性作品面前,它就是班门弄斧。于是,它就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两难境地——说深了触红线,说浅了惹膈应。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它干脆放弃给电影上价值,只照葫芦画瓢地摘段子、抄热点,把我们常见的一些女性困境搬出来,然后眼巴巴地告诉观众:你看,做女人好难,我们要多体贴她们哦!

作为一部喜剧片,《绝望主夫》不但不搞笑,反而让人避之不及,反感不已。

片中出现的笑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男女身份互换后的反差感,另一方面是对女性困境的意淫式玩梗。

反差感主要建立在它对两性的肤浅想象和极端冒犯上,诚如我们前文所说的“男变女,女变男”之流。这种反差本身并不好笑,因为它缺乏现实根基,毫无逻辑可言,悬浮味十足,只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片中角色表现出的扭捏做派,简直让我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尤其是李诚儒老师,看到他的表演,我分分钟都想替郭敬明发一张S卡给他。

如果说反差感是《绝望主夫》的基本盘,那意淫式玩梗就是它的内驱力,将它的三俗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片中出现的很多笑点,不但不好笑,还有冒犯女性之嫌。比如揶揄女性孕吐,说“对不住,让你恶心”了,或者用喜剧桥段映射女性遭遇的语言暴力、家庭暴力。

这些搞笑场面,全都或有意或无意地建立在女性的痛点上,让人哑然失笑——到底有多残忍,才能如此大喇喇地在女性伤口上撒盐?

它们会让女性觉得惊悚、悲凉、冒犯……却唯独不会觉得好笑。

于是,《绝望主夫》的存在,就像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发出的一个绝佳的讽刺。

它选择了用严肃沉重的两性议题去制造笑点,可搞笑过程中没做消解、没有反思,只是一锅乱炖地端到观众面前,结果批判与搞笑都没做好。

就本质而言,这种无意义的两性题材作品,和女神节的出现,和一窝蜂的女性群像剧、大女主剧并无区别——

它们都是拿捏流量密码,消费女性,为了掏空女性钱包而存在。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品,一定是那些可以创造价值、发人深省的优质作品。

而投机取巧的《绝望主夫》,终将被历史遗忘。

0 阅读:424
评论列表
  • 2023-01-10 13:21

    常远无所谓拍好坏电影,有人投资就行了,先拿到出场费就是胜利,至于电影赌运气,好剧本就火如夏洛特烦恼,坏剧本就栽,钱最重要

    用户27xxx99 回复:
    就是

予安说球

简介:予安说球,精彩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