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进中国境内80公里,1982年越军演习,黎笋极度膨胀的战略构想

正观历史 2024-03-19 17:40:19

1979年,被中国狠狠教训一顿之后的越南,依然不肯放弃侵略扩张的野心。黎笋集团转而利用对解放军的战术了解,量身定制了一套“击败”解放军的战术,企图发起第二次中越战争。甚至在1982年的越军演习中,将黎笋的战略构想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

一、越南百万扩军

1979年对越作战经历了短短的28天就实现了胜利,此战不仅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更是打出了解放军军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解放军共歼灭越军5.7万余人(只包括正规军人数,越南全民皆兵,未包含正规编制以外的越南民兵),攻占了越南重要城镇24个,距离越南首都河内仅一步之遥。

面对中国解放军的势如猛虎,越南当局上下人心惶惶,各种猜想中国军队哪一天兵临城下。然而,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撤军声明:战略目标已经达到,解放军正式开始撤军。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黎笋当局,立即转换面孔,开始重新燃起蠢蠢欲动的野心。

越南经历惨败之后,没有见好就收,反而为了挽回所谓的“军事强国”颜面,在中国宣布撤军之日下达了“全民总动员”的口令,要求:

“凡是全国男性公民从18岁到45岁者,女性公民从18岁到35岁者,都必须一律参加民兵游击队。”

黎笋声称要把越南的300万工人职工打造成所向披靡的“300万战士”,鼓动国民青年随时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

显然,在黎笋集团的眼中,中国军队的主动撤军反而成为了他们炫耀的一大“胜利”,令人可笑至极。

彼时,越南国内的宣传机器几乎全部派上用场,很快军备规模就扩充至120万人之多。与此同时,作为越南主要金主的苏联,不遗余力向其援助了大量军事支持,为越南扩军做准备。显然苏联的背后支持,让越南当局野心再次膨胀,准备进行第二次中越战争。

1982年,黎笋在越南方面宣布,将通过改进防御工事和战略部署,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攻作战。”

“三天收复失地反攻中国,突进中国境内65公里到80公里的领土。”

显而易见,此时的越南军事力量急速扩充,再加上苏联背后的资金以及军事支援到位,凭借着越军在79年作战中总结出来的失败经验,黎笋已经开始制定自己的“战略构想”。

众所周知,对越自卫反击战撤军之际,越北重工业以及军事防御基本上被解放军摧毁,越南当局想要重新恢复防御体系,是一项浩大且漫长的工程。然而,黎笋当局野心爆棚,忽视越南百姓死活,命令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恢复防御体系建设当中。

其中就包括防御阵地的战役计划,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经验之后,越军在修复防御阵地过程中,加入了许多的稳固防御区,几乎覆盖了整个中越边境。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北部防御阵地的修复,仅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重新加固修建,这里离不开苏联每年至少20亿美元的鼎力支持。

为了能够大范围的稳固防御区,越军以点为面,进行点面结合,建立支撑点,在进行战略布局时,借助越南北部山区的地形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形,修建无数明暗碉堡,以此掩护防御地点。

充分吸收了战败经验的武元甲下令,在没有山洞的防御区旁边,开凿出无数个猫耳洞,以容纳1-2人为主,这样不仅更加隐蔽,而且还不容易被发现。

可以说,彼时的越南防御体系的修建比之前有过之无不及。不仅更加坚固,而且稳定隐蔽。为了重振旗鼓,从1979年至1982年期间,黎笋当局一直在为“第二次中越战争”做准备。

二、越军演习行动暴露野心

1982年年底,越军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攻战役演习。此次演习,越军设置了两个军的解放军假想敌,分别从谅山和同登两个方向进攻,企图在假想敌深入越南境内30公里后被阻击。

值得注意的是,越军在总结79年战败经验中,加大对炮兵以及装甲部队的训练。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吃足了解放军重火力的苦头,机动性差,在连绵起伏的山地间,越军属于“上山容易下山难”,所以战役打响后,基本上被解放军分割包抄。在苏联支持下,越军组建了自己的机动部队,并且配属了重火力武器。

黎笋当局的想法看似可行,但是却忽略了战场的灵活机动性,毕竟越军面对的不是美军与法军,而是中国陆军。在战场上,战术的应用解放军的活学活用可是当之无愧的。

越军投入6个军共18个师的兵力参与了此次演习,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击溃“解放军”。按照越军设想,三天之后越军就可以入侵中国境内,在推进大约65公里至80公里的时候转为防御阶段。

越军制定了两种作战方案,第一,以“进可攻,退可守”的作战手段,坚守前沿防御阵地,打好防御战役。第二,利用人海战术,对解放军实施大规模的连续进攻,对其进行穿插分割和迂回包围。

越军推断,解放军极有可能采用空中打击,对越南重点地区进行袭击,在防御薄弱的地区进行空降,甚至出动数十艘舰艇封锁沿海地区。

由此,越军决定在解放军发动空袭时,利用稳固的防御工事进行躲避,再伺机反攻。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战术的运用,越南可以说从中国学了个十成十。但是,越军是否能够料事如神,就值得怀疑了。

另外,越南所设想的“人海战术”,想要以众多陆军兵力对解放军正面结合侧翼的包围作战,对其造成重大打击,也并非不是好计谋,这套战术在之前中国抗美援朝的时候,或许可以试一试。但是,用在中越作战上,对付解放军,却并不一定有效。

三、极度膨胀的战略构想

黎笋极度膨胀的战略构想,已经有些脱离了实际情况。虽然在苏联的军事支持下,越军表面看起来强大无比,但是却忽视了在这种表面强硬的外表下,已经满目苍夷民生以及士兵的战斗意志。经历了79年作战的越南,国内经济已经不堪重负,想要支撑起一场巨大的战斗,耗费的精力、物力、财力是难以估量的。

在越军战术初具苏联军队风格之下,演习过程中的越军自身夸大战斗力的表现,让他们即便是多次参加演习,进行设想,也无法保证战斗万无一失。

事实上,从在后续发生两山战役(老山、者阴山)来看,中国从未越雷池一步,就将越军死死的压在两山地区。解放军预判了越军的预判。

值得注意的是,黎笋为了能够反败为胜,计划5年时间巩固实力,从1979年至1984年期间,越军不断壮大自己军队实力,并且不断侵扰中国边境,尤其是老山地区。

不少解放军战士压抑着自己的怒火,直到1984年,中央军委下令,向侵占老山的越军发出进攻,一场轰轰烈烈的老山战役正式打响。

解放军出动十大军区轮番进入老山参加防御战斗,从未出动空军和海军。不仅如此,解放军直接将作战的重点放在了荒无人烟的渭川地区,中国政府在这场作战中,主张一个“拖字诀”,用本可以一个月就作战完成的战斗硬是拖了整整十年。

其这一主张的背后,目的就是为了消耗越军的有生力量,并且将越南背后的金主苏联也给拉下水以及练兵,79年我军的教训也是惨痛的(个人设想,当时我军高层即为练兵,也在为后续的裁军做准备)。

4月28日,随着信号弹升空,14军、11军解放军部队开始向越军老山阵地发起了进攻,各种炮火万炮齐轰,不断的在越军阵地前沿炸裂。每一发炮弹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精准的落入越军阵营,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覆盖了越军阵地414个目标。

随着炮群的集射,步兵和装甲兵协同作战,进攻老山主峰。在经历了5个小时的激战之后,解放军成功攻克主峰,获得第一轮进攻的胜利。

在攻占老山主峰期间,解放军共歼敌900余人,以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夺回了属于我军的领土,在进攻过程中,我军牺牲233人。

5月15日,我军乘胜作战,收复八里河东山阵地。如此势如猛虎的作战势头,直接让越军第二军区指挥部心惊肉跳,忍不住的喃喃自语:

“解放军的炮火太凶猛了,实力不容小觑啊!”

越军并未放弃,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反攻计划就此破产。于是,开始煞费苦心的制定了“北光计划”,以越军316A师、356师为主力部队,同时抽调一部分特工团,共计18000余人向老山、那拉方向发起了进攻。

越军第二军区采取了车轮战,设定了阶梯式的进攻方案,想要将解放军一网打尽。然而,我军早已经对越军的计划引起了注意,为了能够打掉敌人的野心,直接制定了“关门打狗”计划。

7.12日,解放军与敌人战斗了20余个小时的时间,毙敌6000余人,其中被击杀的敌人有2700多,可以说彻底动摇了越军的军心。

直到1991年,武元甲访华,中越之间的战斗才彼此消停。

不难看出,越军对中越之间作战的判断过于理想化,严重脱离了实际设想,以超出自己实力的自信做着春秋大梦!

4 阅读:1092
评论列表
  • 2024-03-20 05:39

    没有苏俄的大力支持,仅凭越南,是没有这个胆量的。以前的越南如此,今时的印度,菲律宾也是如此。

  • 2024-03-20 12:57

    世界就是强权政治,你想和平崛起,他们处处围剿,扼杀你,未来大国是胡萝卜加大棒!

  • 2024-03-20 01:24

    七九年不是(79)七十九年

  • 2024-03-19 19:30

    喜欢我的内容吗?那就疯狂点赞吧!

正观历史

简介:先辈用血肉,筑起我们今日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