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支持白名单,能拯救嗷嗷待哺的房地产商吗?

罗sir职话 2024-02-06 18:07:20

关于房地产行业的配套性支持,这是最新的一例。

就在最近,越来越多资金短缺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楼盘项目被地方列入有资格获得融资支持的“白名单”,这表明了银行向房地产行业注入流动性资金的意愿正在迅速扩大。

不过对于需要获得新资金的地产开发商而言,商业银行能否愿意向他们放贷,还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在碧桂园宣布该公司超过30个项目已获批进入“白名单”后,融创、绿地、旭辉集团、中骏集团也相继宣布,他们的一些项目被列入有资格获得银行放贷的地方“白名单”。

根据1月26日启动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机制,35个城市向银行建议需要融资支持的住宅楼盘项目,并与金融机构协调满足这些项目的资金需求。

在白名单的融资支持之下,背后是越来越难以为继的地产开发商。

他们嗷嗷待哺,但却由于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资金回笼愈发困难,而眼下,或许也正是迫切希望资金配套支持的时候。

我国最大的民企开发商碧桂园去年晚些时候已经拖欠了价值110亿美元的离岸债券,碧桂园周六表示,进入“白名单”后,公司相关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这将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提升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

而这,也是地产白名单的主要发力点。

去年完成了90亿美元的离岸债务重组计划的融创2月5日也在一个声明中说,旗下有超过90个项目被列入一些主要城市的首批“白名单”。

融创在这份声明中表示,随着融资的到位,融创多个项目开发和运营的现金流动压力将会减缓,会进一步确保在不同城市的交付。

而“白名单”的背后,事实上保障的就是保交楼。

为什么保交楼到了近年愈发重要?

那是因为地产开发商目前的经营模式,本身就依赖过去强劲的地产销售,随着2022年的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买房者越来越少,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回笼出现了较大困难,现金流压力不断受到考验,这个时候烂尾楼增多,停工的楼盘增多,这对那些付了钱却没有拿到房子的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这进一步引发了去年的断供潮,而大面积的断供潮又会对银行造成金融风险,因此白名单的融资支持,就是要解决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协助开发商完成保交楼工作。

但银行愿意给地产开发商“输血”吗?

这是一个有风险的决定。

本质上,从现有的国内房地产行业趋势来看,地产放缓甚至是下行,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这一点,银行目前向开发商放贷,融资支持,仅仅只是能够帮助地产开发商进行保交楼工作。

而由于购房者已经付了钱,很难说此举能够让地产开发商所面临的长期资金压力得到好转。

今天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始终还是出现在供给上,即需求越来越少,而供给却在不断增多,这一前提条件如果不改变,如果不能够激发购房者的信心,鼓励更多人买房,那么长期来看,地产开发商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依然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所以我们看到,房地产白名单消息出现后,股市对此的反应是比较冷淡的。

在港股上市的碧桂园,周一股价持平,旭辉仅上升了0.9%,融创和中骏分别下跌0.9%和0.65%,而绿地股价则下跌了5.9%。

股市的变化是即时性的,因此我们更容易从中看出市场对此消息的态度。

融创和旭辉都是民营房企,位列我国销售额最高的前20家房地产开发商之列,而中骏去年10月拖欠的19亿美元债券,而中骏需要融资30亿元的十多个项目都被列入了“白名单”,并且努力让另外20个项目获批,如果成功,将额外融资100亿。

这背后,承担风险的主力军都是银行。

对房地产项目的融资支持,开发商都投资者都表示,任何新的类似贷款只能用于确保完成指定的楼盘项目,不能用于偿还债务或帮助重获融资。

这可能是股市反应冷淡的根本原因。

正如我前面所说,融资项目支持,都是保交楼工作,都是购房者已经购买房产的前提条件之下,因此不管地产开发商获得了多大的融资额度,本质上都不会提高这些开发商的现金流能力。

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还是不错的利好消息,另外保交楼工作,也能够让那些已经付钱的家庭,不至于买到烂尾楼,还能够有房可住。

从宏观上看,我们很容易发现,一开始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举措是偏保守的,更多停留在买房资格等限制上,例如取消限购和限售,甚至取消社保要求等等,但这些举措对实际的市场刺激有限。

最终,在2024年才拿出了更有力且实际的配套融资支持。

在一般性刺激举措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之下,我们也看到,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正在不断加码,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现金流问题的地产开发商。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2022年下降9.6%,房屋新开工面积减少20.4%,住宅销售额也萎缩6%。

这些数据都印证了房地产行业不断下行的事实。

地产开发商所面临的债务压力,正在蚕食购房者的信心,以及对地方收入构成了较大冲击。

也正因如此,当房地产开发商自身本来就债务压力居高不下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融资,是否会在未来埋下更深的隐患呢?

但面对保交楼工作,又不得不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这是为了预防任何黑天鹅演变成更大范围内的事件。

从白名单来看,地产开发商获得资金支持,推进保交楼工作,这让那些已经付钱买房的人住进了新房,地产开发商保住了信誉,市场也获得了更多信心,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但这似乎还是难以缓解开发商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钱从哪里来?

白名单获得的融资,只能用于推进保交楼,不能用于还债,那么在市场信心恢复不彻底的情况下,如果新房销售依然疲软,那么地产开发商所面临的债务,最终可能还是要走到变卖资产抵债的道路上来。

这看起来是一种无奈,但背后却很好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那就是任何冒进和激进的商业模式,市场最终一定都会给出惩罚。

任何企业如果连基本的市场逻辑和规律都不重视,那么最终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打压。

在今天国内房屋供给本就越来越饱和的情况下,地产开发商还在不断拿地盖楼,这本身也就说明了一个事实,如果不尊重市场,如果不顺应市场改变,那么最终付出惨痛代价的,一定是企业自己。

白名单拯救的不是嗷嗷待哺的地产开发商,拯救的仅仅只是付了钱却没有拿到房的家庭,仅此而已。

任何行业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大而不能倒”,这一点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0 阅读:28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