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烟台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

胶东在线 2024-01-25 20:05:21

胶东在线1月25日讯(记者 邬勇 摄影 李刚)“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工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支柱产业,持续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整治修复,全市海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月25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主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华君介绍了全市海洋发展和渔业2023年完成情况及2024年重点举措。

海洋经济动能充沛

市委《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圆满收官。预计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

海洋渔业、海洋文旅、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优势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0%,增加值达到966亿元,成为拉动全市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潜力产业年均增速近13%,增加值达99亿元,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落户长岛综试区,全省首个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龙口。

自贸区烟台片区“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型海洋牧场新业态”入选商务部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三产融合典型案例被省委深改委刊发推广。

现代渔业稳中提质

持续推进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新开工建设深远海养殖网箱8座,累计建设32座;国家级海洋牧场总数达到20处,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在国内首次实现黄带拟鲹亲本培育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新增金虎杂交斑水产新品种,全市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累计达到23个。

做强海参产业,印发《烟台市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烟台溯源好海参”系列11项团体标准,成功举办2023世界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暨国际水产预制菜展,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我市“中国海产品预制菜之都”。

招远干贝和盐渍海参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经海深远海冷水黑鮶(jun)、海鲈获批“全国特质农品称号”。

成功举办中国烟台第五届海洋放鱼节公益活动,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3亿单位。

海洋综合管理有序开展

探索海域立体分层确权,相关经验入选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蓬莱区(长岛综试区)获批首批国家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强化用海要素保障,全力保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工程6个填海项目的竣工验收,为下步土地收储打好提前量。

为山东裕龙物流储运中心项目、海阳融进新能源渔光互补项目等10个省市重点项目做好用海保障。

加强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新兴用海项目监管,深入开展护渔护航、伏季休渔、快艇集中整治等执法行动,“平安海洋”建设纵深推进。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长岛综试区南长山和北长山岛(岛群)、大黑山岛、砣矶岛获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称号,海阳市获批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蓝碳经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典型案例。

编制完成烟台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长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完工,累计修复海草床、海藻场5公顷,整治修复岸线2.2千米,修复海岛5个。

加强海洋生态防灾减灾,开展敏感海域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和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指导莱州、莱阳、海阳治理互花米草2000多公顷。

2024年全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工作,将牢固树立大海洋发展意识,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建设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海洋经济示范区;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更大影响力的绿色低碳新渔业;持续提升法治海洋规范化水平,构建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为烟台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塑造海洋新优势。力争实现“一个突破,两个高于”的目标,即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速。着力抓好3方面重点工作:

海洋经济方面,充分发挥市委海洋办牵头抓总职责,统筹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海阳市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长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裕龙岛海水淡化等一批重大涉海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五经普海洋经济调查,摸清新时期全市海洋经济底数,编制我市首部海洋发展蓝皮书,为加强和提升海洋经济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谋划“烟台海岸带节”系列活动,提升城市“蓝色”内涵。探索海洋领域地方立法,开展烟台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工作。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透明海洋”,构建“海洋一张图”。

现代渔业发展方面,多途径开发渔业空间和潜力,不断增强“蓝色粮仓”供应力

持续推进“百箱计划”,新开工建设6座深远海养殖网箱。集中打造6处深远海养殖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基地,重点解决深远海养殖大规格苗种供应。

实施三文鱼万吨养殖计划,力争三年左右实现年产量突破1万吨。推动“中国海水鱼(北方)活体种质资源库”建设,着力打造水产种业综合平台。

攻关南鱼北养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三文鱼、石斑鱼、比目鱼等集约高产鱼新品种设计与培育,力争全市水产苗种产量达到4500亿单位。

打造国家级海参特色产业集群,扎实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力争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办好海参博览会、放鱼节等品牌活动,持续提升烟台渔业影响力。

海洋综合管理方面,持续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全力保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上海电气山东半岛北、山东莱阳核电、海阳市辛安镇渔光互补等化工、电力项目用海需求,为海洋发展提供新动能。

强化海洋资源管控,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用海用岛行为。

加强海洋生态整治修复,出台《烟台市海洋碳汇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以碳汇巩固提升为导向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体系。

做好浒苔、互花米草治理工作,保护水清岸绿的海洋生态环境。

烟台,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上,站在新起点,将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核心,铆足干劲,劈波斩浪,为烟台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海洋力量。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