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成小国的“大国”,明明有20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却不愿承认

云景趣事 2024-05-14 06:30:31

丹麦,是童话中的北欧国家。

整个国家的面积只有4.3万平方公里,一直以来在国际上都是一个“小透明”的形象。

但实际上,丹麦有着一个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个面积几乎和中东最大的国家沙特相当。

对此丹麦却一直支支吾吾,不愿承认。

这是为什么呢?

丹麦与格陵兰

其实丹麦的这处海外领土,是位于北极的格陵兰岛。

从数据上来说,格陵兰岛面积是216平方公里,和沙特阿拉伯差不多。

但是在美国NASA提供的地图上,包含了北极冻土层的格陵兰岛,面积甚至要比肩加拿大。

尽管丹麦对格陵兰在政务上不管、在经济上不问,显得并不是很热心,但是这么大的地方,还确实是属于丹麦所有。

看着"最萌面积差"的丹麦和格陵兰,你一定会好奇:这丹麦和格陵兰岛之间,到底经历了啥离奇故事,为什么丹麦会“不热心”呢?

这一切还要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格陵兰的归属

因此,在那个时候,格陵兰并不独属于丹麦,而是归丹麦和挪威两国共同管理。

但是他们都想要独占这处面积庞大的地盘,所以就开始你争我夺,为它相互而征伐。

后来丹麦一度占尽了上风,将格陵兰岛划归自己的版图,成为了丹麦专属的商品倾销地。

1933年,格陵兰被国联正式划给了丹麦,从此,就和挪威说拜拜了。

美国的觊觎

面对如此广袤的领土,丹麦起初可是乐的不行,200多万平方公里,咱丹麦这不也成了大国了吗。

但是却让“新兴列强”美国给看上了,为此,美国一度想要从丹麦手里购买格陵兰。

甚至在前些年,川普在任的时候,还向丹麦表示过购买意愿。

格陵兰一下就成了烫手山芋,怎么处理就成了大问题,不过最后丹麦也没

有将它卖出去,只是将另一座岛屿卖给了美国。

谁知好景不长,二战一打响,德国就指挥军队,噌噌噌占领了丹麦本土。

而格陵兰岛,就被盟军“临时保护”起来了,美国派人在上面扎根落户,丹麦人只能干瞪眼。

后来在美英苏的强大攻势下,德国宣布投降,丹麦也被解放了出来,但是此时的美国却并不想将格陵兰还给丹麦。

甚至接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还打算用一亿美元购买格陵兰岛。

这可是一亿美元啊,当时的美元购买力是毋庸质疑的,就以硬通货黄金为参照物吧,当时的一美元可以购买0.8克黄金,而如今只能买0.015克,相差近54倍。

尽管丹麦急需这笔钱来进行战后重建,但是碍于各种因素,还是拒绝了美国。

但是老美购买失败,也不打算真的撤走,而是陆续的派人到格陵兰,但是当地格陵兰人却因此,对丹麦彻底恼火了。

原来美国在格陵兰岛上进行核试验,当地人认为是丹麦允许的,因此将被辐射污染的怨恨,扣在了丹麦的头上。

自从美国在日本投了两个蘑菇蛋后,谁人不知这东西的威力,美国竟然跑到自家来搞这玩意儿,这可把格陵兰人吓坏了,纷纷要求从丹麦"独立"出去。

丹麦虽然不同意,但是丹麦和格陵兰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像法国和他的法属殖民地那样紧密,丹麦也无力控制这么庞大的领地。

经过多年的权力下放,如今的格陵兰虽然名义上仍属丹麦,但已经拥有了高度自治权,自己的语言、警察、法院等等,整个就是一副"独立建国在即"的景象。

所以对于这块看似"辽阔"的版图,丹麦哪还敢多嘴?

现在他们只能独自在一旁假装"小透明",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至于依靠格陵兰成为“大国”,那从各种方面来说,都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为什么无法实现呢?原因就是格陵兰就像“鸡肋”,对于丹麦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丹麦,和挪威可以并肩称为人间乐土,是一派祥和宜人的欧洲典范:工作时间短暂、福利待遇优渥、社会安全有保障,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体验。

在丹麦,他们的"高福利"制度,几乎堪称欧洲的"佼佼者"。

大家伙上班只需6个小时,每年可放5周的长假,这对于“996”的打工人来说,简直就是玩儿着挣钱。

大家坑定会好奇,工作时间短,那收入肯定低吧,NO!NO!NO!2021年丹麦的人均收入就已经将近7万美元,没看错,7万还是美元,算成人民币得50万左右。

为什么丹麦如此富裕呢?难道是向北边的邻居挪威那样,用油田资源补给国家社会福利?其实并不是这样。

其实丹麦靠的是养猪,没有听错,就是养猪。

在丹麦,国家大力发展养猪业,对养殖者进行系统的专门培养,一个从业者往往需要培养五年以上,才能得到国家的证书以及其他补贴。

除此之外,丹麦还非常热衷于改良猪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丹麦猪肉的品质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在丹麦的大力发展下,国内的猪肉产业欣欣向荣,很多相关的设备和科技产品也逐渐的被发明出来,应用到养殖之中。

过去的几十年里,丹麦一直在大力的发展养猪产业,每年丹麦要向世界出口超过3000万头,凭一己之力,占据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份额。

丹麦如今最显眼的头衔并不是“童话王国”,而是“第三大猪肉出口国”,“全世界人均猪肉产量做多的国家”。

但是格陵兰岛,却没有丹麦这样的富裕了。

当地的著名产业就是渔业,格陵兰人们通过捕捞当地新鲜的海鲜,并把它们出口到世界各地,来获取收益。

但是随着当地以及国家上对环境的保护,格陵兰地区的渔业也有了更多的规定,比如每年都会先确定下来捕捞指标,然后才能按着指标,严格的去捕捞作业。

在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的缓慢,每年还要靠着丹麦的支援过日子。

因此很多人建议开发出新的产业。

难道格陵兰岛没有其他可以发展的地方吗?其实不然。

实际上,格陵兰岛本身就是一块天然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能源资源。

漫山遍野的铀、铁、锌、铜、金、钻石等矿产,再加上新发现的稀土元素矿藏,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大自然的矿坑"。

不过,目前这些矿藏资源还大部分处于"睡眠"状态,远未被充分开采利用。

毕竟气候太过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又不能将宝贵的矿产,委托给“不吐骨头”的国外开发者,所以想要开发这些"地下财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格陵兰对于丹麦来说,不仅没啥产出,每年还要给拨款,真算是“食之无味”了。

不过,就算格陵兰暂时无法为丹麦直接带来太多经济实惠,但是它也算是提供了另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

这块地方归属于丹麦国的版图,从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丹麦在北冰洋、北大西洋拥有管辖权和话语权。

随着北极航路的日益开放,这无疑是丹麦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了宝贵的"战略要地"。

所以说,丹麦又不能不重视格陵兰岛。

作为丹麦王国的一部分,格陵兰享有自治权,但在外交、防务等重要的事务上仍需听命于丹麦。

这就造就了一种有趣的"模糊状态"——格陵兰虽然在形式上隶属于丹麦,但在生活方式上却更像是一块"高度独立"的区域。

比如当地人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机构,包括警察及其他公务人员在内的管理群体,并不和丹麦同属一个体制。

但只要涉及民族自治、资源开采这些"敏感话题",丹麦那种略带"家长"式的管控就会暴露无遗。

结语:

所以,格陵兰与丹麦之间的关系,实在是一种"既亲近又疏离"的怪圈。

但这毕竟只是北极地区的一个"特殊情况"而已,在现行国际秩序中也算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

丹麦自然也就没有办扯上格陵兰的“大旗”了,再或者,以格陵兰的“咖位”,扯上好像也对丹麦的国际地位没什么改变!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材料:

【1】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为什么美国多次想买格陵兰岛?关于格陵兰岛的几个地理秘密!》

https://www.sohu.com/a/441073179_100941

【2】期刊——质量与市场——《丹麦猪肉:经济支柱产业》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quality-market_thesis/0201288278048.html

2 阅读:1452

云景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