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儿子个个出类拔萃,但刘备的阿斗很弱,深层原因是什么?

猫咪铲史官 2024-05-11 11:11:18

当提及三国历史,刘备的子嗣情况一直不被人所了解。很多人都以为刘备仅有一个亲生儿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刘备的一个义子,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将其计入。实际上,还有早逝的刘流离和不太为人所知的刘勇,和刘备最出名的大儿子刘禅,他更为人所熟知的小名是“阿斗”。

刘禅的名字在历史中尤为响亮,这主要得益于他在小学课本中留下的“乐不思蜀”的典故。我们常常听到大人们用“不要做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来教育小孩,这足以证明他在人们心中的深刻印象。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在赞扬孙坚的儿子孙权,但实则在某种程度上对刘备构成了微妙的讽刺。

毕竟,曹操的儿子们个个出类拔萃,而这句话或许也暗含了一种竞争与比较的意味。曹操表达的是一种对优秀后代的赞赏,同时也是对刘备的一种间接的“恭维”——你的儿子也很优秀,但我的儿子也不遑多让。可从另一方面看,刘备确实对曹操和孙坚怀有深深的羡慕。因为他虽然有儿子,但刘禅的表现与他所期望的相差甚远,这使他感到有此儿子和没有并没有多大区别。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枭雄之一的刘备,他能够三分天下,这无疑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为何他的儿子刘禅在智慧和才能方面显得如此平庸,既无父亲的智慧,又缺乏出色的能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天才,大多数所谓的“天才”都是凭借1%的天赋和99%的汗水成就的。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成才,其实与其所处的教育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同样是三国时期的枭雄后代,曹操对于其子曹丕的教育极为重视。曹丕5岁时,曹操就为他找到教头,教授他弓马骑射之术,从而在史书上留下了“时年5岁,教与学社”的佳话。曹丕的骑射能力在年仅8岁时就已显露,而曹植更是天资聪颖,10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的辞赋。反观我们,10岁时背诵短文尚且吃力。

再看江东的孙策和孙权,孙策年纪轻轻就跟随其父孙坚征战沙场,讨伐黄巾军;孙权虽小,却能与刘表论天下大事,让刘表都为之折服。当曹操和孙策的儿子都在接受优质教育,磨砺才干之时,刘备的儿子刘禅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忙于逃避战乱,被父亲刘备在逃亡中暂时遗忘,教育自然无法跟上。

同为父亲,曹操和孙策都给予了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培养,而刘备则因忙于创业,无暇顾及刘禅的教育。作为一个创业者,刘备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他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创业中,以确保自己的基业能够稳固。因此,他无法分出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对刘禅进行精英教育。

等到刘备创业成功,想要培养儿子来接替自己时,刘禅已经长大成人,错过了童年时期最基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缺失,自然会影响到刘禅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刘禅在历史上的表现难以与其父刘备相提并论了。

0 阅读:76

猫咪铲史官

简介:作家、著有“《侦探世界》与近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