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经济互补性与稳定通胀:携手合作的必然选择

海泽钧 2024-05-13 18:23:33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中美欧作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其经济互动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特别是在应对长期稳定的通胀问题上,进口中国廉价商品被视为欧美国家的关键策略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4年前,美国持续进口中国廉价商品,通胀保持在2.1%的稳定的基础;而2018年后,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通胀螺旋上升。利用货币手段扩张通胀还是抑制通胀,都无法从实际供求来降低商品的成本;这是一个核心关键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中美欧之间天然的经济互补性如何影响全球通胀,并强调在当前环境下,合作而非对抗,是实现通胀控制的明智路径。

引言:通胀挑战与国际合作的迫切性

近年来,欧美国家面临着通胀率攀升的严峻挑战,这一现象不仅影响民众生活成本,也威胁到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胀的根源复杂多样,包括供应链中断、能源价格上涨、地缘政治冲突等。然而,在众多解决方案中,一个常常被提及的对策是增加对性价比高的中国商品进口,以平抑国内物价。这一策略背后的逻辑清晰明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凭借其庞大的生产能力、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能够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有助于欧美国家抑制通胀压力。

中美欧经济互补性的基础

中美欧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是基于各自的优势与需求自然形成的。中国,拥有悠久的制造业传统和勤劳的劳动力,是全球商品的主要供应国,尤其在日常生活消费品和中间产品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欧美国家,则以其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见长,引领着全球产业的发展方向。这种结构上的互补,促使三者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共同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

恢复中国商品进口对降低通胀的意义

面对高企的通胀,恢复并加强从中国的进口,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市场供给,降低商品价格,还能通过供应链效应传递到更广泛的生产环节,进而影响整体价格水平。正如戴相龙所指出的,取消对中国商品的额外关税可使美国通胀率显著下降,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商品进口在调控通胀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任何政治举措如果背离这一经济规律,无异于给自身的通胀问题火上浇油。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英国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去年10月份,英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高达11.1%,为近41年来最高水平。此后,英国物价上涨幅度虽有所放缓,但截至4月份,英国消费物价指数仍在8.7%,核心通胀指数为6.8%。与欧盟、美国相比,英国通胀形势更为严峻。与英国自产或进口自别的国家的同类商品相比,中国商品价格普遍更为便宜和亲民。

在家用电器领域,中国产的3升压力锅普遍在40英镑左右,而进口自欧洲国家的压力锅在60英镑左右;英国早餐常用的吐司机,中国产品在25英镑左右,而同类的英国产品在40英镑左右;自中国进口的接线板基本价格在15英镑左右,而自罗马尼亚进口的接线板价格在20英镑左右。在家居用品方面,针对英国人喜欢饮茶的习俗,自中国进口的茶壶、茶杯等用品,在多家英国主流的超市都可以看到。这些商品较同类的英国商品普遍便宜。

放下成见,共谋发展

在大选政治中,一些政客可能会利用反华情绪作为选举策略,但长远看来,这无疑是在牺牲国家经济稳定和民众福祉。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独立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在通胀这类全球性经济挑战面前。因此,中美欧应当搁置争议,强化合作机制,确保供应链稳定,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健康运行。美联储已经将利率政策使用尽了,如果一旦降息,物价快速反弹,通胀成为持续性的问题,那就糟糕了。只有中国的廉价商品是对冲美国物价高昂的关键措施。中国愿意帮助欧美对抗日益严重的通胀,关键不再敌视中国商品和对中国商品设置障碍。

结论:合作是时代的呼唤

总之,面对长期稳定的通胀挑战,中美欧之间天然的经济互补性提供了缓解危机的可行途径。通过恢复和加深与中国在商品贸易上的合作,欧美国家不仅能有效控制通胀,还能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与复苏。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唯有摒弃零和思维,拥抱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才能确保全球经济的列车平稳前行,惠及各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政客们的选择将决定国家未来的经济命运,明智的决策应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中美欧经济的无缝衔接与共同发展。

0 阅读:1

海泽钧

简介: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