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黑龙江这3座城市或将“消失”,振兴东北迫在眉睫!

世界解天下 2024-05-14 22:12:46

黑龙江是共和国的长子,也是我国老牌的工业基地大省。不过随着全国各个城市的发力,还有自身缺乏便利的出海通道。东北人口的流失也异常严重。

如今黑龙江的经济早已没有了当初的耀眼,而且城市荒废的情况日益加剧,根据相关预测,在接下来的十年内,有三个城市在黑龙江面临着可能被遗弃的命运。那么,具体是哪三个呢?

黑龙江省现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北接俄罗斯,东、南依次毗邻吉林和内蒙古,它得名于流经其境的黑龙江,省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这里不仅山脉起伏,森林茂密,还有肥沃的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林木产地。与此同时,黑龙江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黑龙江地区古称“肃慎地”,是古代东北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这里孕育了如濊貊、勿吉等多种古代民族文化。到了唐宋时期,这一带被称为“渤海国”,是一个强盛的东北海上王国。

而明清时期,黑龙江地区更是成为清朝建立的重要基地,满族人从这里走向全中国,开创了近三百年的清朝统治。

抗战结束后,黑龙江作为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边境地带,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建国之初,国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冷战背景下的东西方对立,黑龙江成为了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第一道屏障。

在1953年,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经济技术援助协定》,黑龙江省作为对苏合作的前沿阵地,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苏联的帮助下,黑龙江省的一系列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地。这些项目涵盖了钢铁、机械、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像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的建立,就是当时黑龙江重要的工业之一。该厂生产的各类机床及配件,不仅满足了国内的巨大需求,还远销海外,成为展现新中国工业成就的窗口之一。

苏联解体后,黑龙江的独特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尤其是与俄罗斯的贸易,通过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边贸,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更为中国引进了必要的技术和设备,有力支持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黑龙江发展却步履维艰,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1.59万亿人民币,在全国所有31个省级行政区中仅位列第25。黑龙江省的传统产业衰退和产业布局的失衡导致了大规模人口迁移。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该省的人口数量降至3099万,过去十年间人口减少了约700万,使得黑龙江成为面临最为严峻人口流失挑战的省份之一。许多人猜测,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黑龙江省内的三个城镇可能会面临被遗忘的命运,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这正是黑龙江在城市发展方面的一个崭新机遇。

一、嫩江市

嫩江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目前由黑河市代管。其东临松花江,西接小兴安岭,南望长白山脉,北靠嫩江河,自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条件适宜,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嫩江两岸,河水滋润着沃土,孕育出了丰富的农作物,成为了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重要贡献地。

嫩江市的历史悠久,是古代东北人口的一个重要聚居地。特别是在辽、金、元时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明清时期,嫩江市的地位更加凸显。尤其是在清朝,嫩江成为了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作为黑龙江省的地级市,黑河甚至只有一个市辖区,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而且嫩江市总人口只有约125万,而且经济活跃度比较低,GDP也仅有660.6亿元。因而,倘若能实现嫩江市的撤市立区,这将结束黑河市目前只有一个市辖区的局面,有益于释放黑河市整体发展的潜能,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二、五常市

五常市是位于黑龙江南侧的县级市,由黑龙江代管,其西接哈尔滨市,东临伊春市,南邻双城区,北依巴彦县。五常市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现出由西向东的斜坡形态。总面积约751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87万。

五常曾是粟末靺鞨的活动区域,后来成为女真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明朝末年,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在此地大举征战,开创了后金的基业。

五常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代,据说是因为该地粮食富饶,人民安居乐业,自古有“常有五谷”之意,故名“五常”。

20世纪初,随着东清铁路的修建,五常地区开始引入现代工业,尤其是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米种植尤为出名。五常大米以其优良的品质,成为远近闻名的特产。

这几年,五常市在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环保等新兴行业领域表现强劲,同时也成功吸引了大量外部企业的投资。截至2023年,该市的生产总值攀升至285.7亿元,名列东北地区县级经济发展的前沿位置。因此有人认为,以五常市的发展势头,完全可以撤市设区。

若五常市转变为设立行政区的形式,将会显著拓宽哈尔滨市的管理区域范围,同时为哈尔滨带来更多的发展资源和空间,这将为哈尔滨市的进步带来一次巨大的飞跃。

三、铁力市

铁力市是由伊春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小兴安岭的东麓,佳木斯平原的西侧。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与小兴安岭山地的过渡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铁力市既有平原的宽阔,又有山地的秀美。

横贯市区的松花江和无数湖泊、沼泽为这片土地赋予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它面积约6443平方公里,人口在28万左右。

铁力市曾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地。直到唐朝以后,随着汉族农耕文明向北扩展,铁力地区逐渐被开发利用。明清时期,这里成为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尤其是与俄罗斯的毛皮贸易,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繁荣。

铁力市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也极为深厚。这里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交融的地方,多民族共居使得铁力市的文化非常多元化。传统节日如满族的“三月三”、鄂伦春族的“米阔鲁节”都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展。

由于位于黑龙江省心脏地带,铁力市拥有显著的枢纽地位和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在2023年,该市的GDP达到了102.9亿元人民币。若通过撤销铁力市市级行政单位,建立区级行政单位,可以更有效地支持伊春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为整个伊春乃至黑龙江省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0 阅读:10

世界解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